穿成炮灰皇子后(159)

作者:珑韵 阅读记录

庞农刚想打开木匣子,却被云舒给制止了。

“等一下。”

“虽然信中没说,但如果没猜错,这应当是那位被派去突勒的英雄。”

云舒以英雄称呼了那位潜伏多年的细作。

听云舒这么说,庞农立即停了手,面上肃然起敬起来。

云舒将那封信拿出来,只见信上写了两种字迹,一个应当是属于原主的,上面写着“妻赵氏亲启”,署名“李勇”。

脑海中那人的面目已经越来越模糊,这人的名字果然如他的脸一般,普通到让人过目即忘。

另一个字迹属于萧瑾行,上面详细写了一个地址,应当是这人的户籍所在地。

这封信是对方上一次拜托给萧瑾行的,让其带回沙州,而沙州那里会有人专门负责寄兵士们的家书。看样子是萧瑾行从沙州那边的将士名册上抄写来的。

这人是刘经义从沙州军中选出来,派去突勒的,所以他的兵籍名册应当是保管在沙州的。

云舒越看这个地址约眼熟,他将信递给吕长史,“长史您瞧瞧,这个地方是不是很多灾民来了西州?”

当初原州那些难民的户籍,还是吕长史带人在回西州的路上登记的,登记户籍的时候,都需要登记原籍,于是吕长史对这个地址还真的有印象。

他点头道:“确实,这个地方受了灾死了不少人,活下来的人大部分都来了我们西州。”

云舒听到“死了不少人”,心里就有些沉,若是不巧的话,对方的家人很可能在旱灾闹饥荒的时候,就已经饿死了。

吕长史道:“我让人去将他们的户籍册拿来,找一下这个地方来的人,问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一户的消息。”

云舒点头同意。

等户籍册拿来,翻到对应地区的时候,云舒居然在上面看到了熟人。这便是在西州学院任食堂管理的赵氏以及她的儿子小李飞。

看着信封上的“赵氏”和“李勇”,云舒蹙了下眉,心道:不会这么巧吧?

-

赵氏正在学院食堂准备今日的午饭,突然听到有人前来喊她,说殿下寻她过去问话,还让她将儿子李飞一起叫上。

赵氏一边将围裙解下,一边心中纳闷,他们与殿下的接触并不多,殿下找自己有什么事呢,而且还要带上小飞一起?

原州难民被殿下刚收下时,殿下因为路上赶路无趣,允许小飞到跟前聊天凑趣,后来就是小飞落水差点没了性命,被殿下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再之后殿下忙了起来,自己与小飞就再也没有麻烦过殿下。

也就殿下来西州学院教课,偶尔来食堂吃饭,她会悄悄给殿下多打一点菜,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赵氏怎么想都没有想明白今日有什么事,并没有注意到领她去见云舒的人,脸上藏着一丝同情。

赵氏和小李飞很快就被带到了府衙,见到云舒后她刚要跪拜,就被云舒免了礼。

云舒看了母子两一眼,顿了下,说道:“本王刚刚查了一下户籍,见你是原州边谷镇桂花村人,那你可知你们村有一位叫李勇的人,曾在五年前从了军?”

赵氏本来挂着浅笑,闻得此言,脸上的笑意消失得一干二净,紧张道:“殿下您有我夫君的消息了?”

见她如此,云舒的心又沉了一分。他顿了一下,将那封信递到赵氏的手里,“这是李勇的遗物。”

赵氏直勾勾地盯着那薄薄的一封信,颤抖着手接过,耳朵里模糊地听到一个很远的声音,告诉她那也是他夫君的遗物,嘱咐她不要打开。

赵氏根本没注意到周围的人是何时离开的,她颤抖着手将信封打开。

里面的纸张,不慎滑落到了地上。小李飞从地上将信纸捡起,递给自己的母亲。“娘,需要我给你读吗?”

赵氏深吸了一口气,颤着音道:“不用。”

她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一字不识的村姑,家书只能让别人代劳。

李勇的家书很简单,告诉她他一切都好,几年没写家书,是因为有了任务,没办法写。还告诉她,他已经完成了任务,再有几日便可以回去了。长官曾经答应他,只要他能安全回去,就给他升职,到时候他就有假期可以回家看望她跟小飞了。

他离开的时候小飞才不到一岁,想来小飞已经不认识他这个爹了。等他回家,一定要好好跟小飞培养父子之情。

最后他还交代赵氏,等他将这些年的军饷寄回家,就可以让小飞去读私塾,将来也当个读书人。

赵氏看到最后整个人一阵恍惚,她紧紧盯着桌子上的木匣子,突然扑到桌边,不顾一切地将那只木匣子打开。

“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假的,一定都是假的!”

然而盒子打开,见到里面睁着眼的丈夫时,赵氏的情绪彻底崩溃。

努图鲁为了防止人头太快腐烂,甚至将其用石灰浸泡过。

第102章

云舒将空间留给了赵氏母子。

余达与庞农出了门后,也是一阵唏嘘。派遣细作去突勒的事,他们还没有资格知道,此事也就只有刘经义与萧谨行知情。

两人既愤怒又痛心,最终也只能化为一声叹息,随后告别云舒,相携返回了西州军军营,准备接下来调兵的事宜。逝者已矣,活着的人总要为他们做一些事。

待到余达与庞农离开,云舒听着屋内压抑的哭泣声,也是叹了口气,吩咐侍女在外间候着,不要催促他们。若赵氏有什么需要,让她看着安排,随后也与吕长史等人一同回了议事厅。

议事厅中,众位官员先是沉默了一阵,不管是细作的事,还是沙州被屠了半城的事,都让人过于震撼,一时之间缓不过来劲。

半晌,有人问道:“沙州被屠城的事情,是否需要告知西州的百姓?”

吕长史想了想道:

“殿下,微臣觉得此事还是告知百姓们得好,一来是沙州与西州也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是我们通往中原唯一的通道。若是可以,我们还得帮他们重建一下家园。

这二来也可以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咱们西州三面环敌,并不太平,大家万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吕长史这个提议,云舒并不反对。

他点头道:“正当如此。此外,沙州百姓在努图鲁的突勒军冲进沙州的时候,毫无抵抗之力。本王想着现如今百姓们也不算忙,不如让玄甲卫组织百姓们一起参与卫队训练。

即便他们练得不如玄甲卫和西州军那样骁勇善战,至少也有个自保之力,不至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

吕长史眼前一亮,道:“殿下,您是打算全民皆兵?”

“不强制百姓参与,我们提供指导,愿不愿意学,看他们自己。”

云舒并不确定,百姓们会不会愿意来学,甚至他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玄甲卫的训练场,一名普通百姓都没有。

但没想到沙州城被袭击,且被屠了半城的消息一经传开,西州的百姓就彻底炸开了锅。

他们悲愤于突勒军的残忍,同情沙州百姓的遭遇,但更多的是庆幸他们自己生在了西州。

半年前阿依木可是组织了八部联军一同攻打西州的,若当时没有西州军和夏王殿下,尤其是殿下那会爆炸的秘密武器,那他们这些人在半年前就会遭遇如今沙州百姓所遭受的那些惨事。

被屠城的,说不定就是他们。

当西州百姓听说,殿下怕他们如沙州百姓一般没有自保之力,还让玄甲卫亲自教导他们强身健体、杀敌之法后,全都从家里赶了过来。

他们没有刀剑,就用家中的锄头等农具代替。

云舒看着校场上站满的西州百姓,突然觉得喉头有点哽咽。

下面有人高呼道:“殿下,您放心,咱们一定好好练,若是努图鲁再敢来,我老张头第一个饶不了他们。杀一个够本,杀一双赚一个!大家说是不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