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皇子后(166)

作者:珑韵 阅读记录

“好嘞,我去拿个饭盒。”

不一会儿,妇人就用饭盒装好了饭菜,还用一块厚实的皮毛裹起来保温。

梁方道了声谢,拿着饭盒跟上了余子安等人。

他们刚走,食堂门口就响起了哨声。

这是学院午餐结束的哨声。

随后有人大喝一声道:“午餐时间结束,所有人放下筷子,清洗餐具。”

自从沙州城被袭击,西州的百姓们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操练,而作为西州未来的西州学院,自然也不例外。

西州学院在数月前就开始了军事化管理,分年龄段进行日常操练,除此之外,还严格规定了作息时间、用餐时间。

这规定是云舒定下的,他既然来了学院,即便只是路过,也得遵守规则,幸好他在哨声响起前,将饭菜都吃完了。不然哨声响起不准再吃,而食物又没有吃完,可是要受罚的。

云舒端起餐盘到洗碗池那里清洗的时候,刚巧碰到边实和文学院的几位老师从学院食堂二楼下来。

学院食堂一楼主要是供学生们用餐,而老师们大多会到二楼去,使用专门的教职工食堂。云舒比较随意,每次来都是直接跟学生们挤在一处。

边实一下楼就见到了云舒,即便他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依旧精神抖擞。

他快走两步到云舒跟前,“这么冷的天,殿下您怎么亲自来学院了。我刚还说想去王府找您呢。”

云舒将手中的餐盘递给身后的人,让其放到餐盘架上去,随后掏出巾帕擦了擦手。

边实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云舒道:“研究院的名单,已经拟出来了,请您过目。”

这份名单上的人名并不多,第一个便是物理学院院长墨明尘,接下来是农学院院长庄农,甚至盛光都在名单上,但却没有文学院的任何一人。

云舒看完后,将名单重新叠好,抬眸看了一眼对面的边实。

边实一副但凭他做主的模样,云舒又扫了一眼边实身后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几位文学院老师。

不愧是做过太傅的人,对人心这套的运用简直炉火纯青。对方明显是给自己拉拢人心的机会,云舒自然也不会拒绝。

此处人多嘴杂,不适合谈论要事,于是云舒点了下头,道:“到你办公室说。”

边实立即应下,两人抬步往外走。

文学院的那些人有些迟疑,不知道该不该跟上。

云舒转头看他们站在原地没动,说道:“你们一起过来吧。”

学院的教学楼和办公楼在这半年又建了不少,毕竟学生和老师都增加了不少,不多建一些教学楼,学生们都要没处挤了。

好在之前画的地足够大,而且有了钢铁厂和水泥厂后,学院现如今的教学楼都至少是两层的。

青砖绿瓦的二层教学楼,楼前匆匆走过戴着厚实的帽子围巾的学生,乍一看,倒是很有现代大学的氛围。

边实一边走一边感慨,“谁能想到大半年前还收不到多少学生的西州学院,如今成了所有西州学子都想进的高等学府。”

云舒的脸拢在雪白的皮毛里,闻言深以为然,当初他全免了学杂费,依旧没招到多少学生。

说到底百姓们不愿意送孩子上学,并不是思想觉悟不够高,更多的还是因为生活水平低下。

当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自然没有精力去想读不读书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读书又不能当饭吃。

而如今西州的百姓有吃有喝有新衣穿,即便冬日里没了农活,还能进厂里继续挣钱。

当生活富足之后,自然就可以考虑子女们教育的问题。秋季招生的时候,学院还收到了一些女学生,即便数量并不是太多,但至少也是一个进步的讯号。

虽然这些家长中,有一部分人是觉得女孩子有了学识后,嫁人的门槛会高一些,往后能更好地帮衬娘家,但能让女孩入学,就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

有了这部分人带动,往后学院里的女学生,会越来越多。

两人聊着,很快就到了边实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也烧着火墙,一进屋就祛除了一身的寒意。边实一边请云舒坐下,一边从炉子上提起烧开的水壶给云舒沏了杯热茶。

“有了这个火墙,西州的冬日可比京都暖和得多。”

京都冬日里取暖更多的是靠炭盆,但木炭也不是那么好得的。普通炭烧的到处是黑烟黑灰,也有少烟的银丝炭,但那东西也是极难得的。即便边实当时贵为太傅,能用到的银丝炭也很少,一大家子都得省着用。

平日里上衙用的也多是普通木炭,经常被熏得一鼻子黑灰。

如今这个火墙用的是煤炭,虽然殿下说煤炭在室内燃烧会让人中毒,但这个火墙却解决了这个问题。煤烟顺着火墙里的通道飘向了屋外,屋内只留下了暖意。

炉灶上放着水壶,一整天都有热水可以用。

边实说着火墙的事,但是跟着他们进来的另外几人,却一点都不想听什么火墙不火墙的。

这火墙好是好,但是现在他们哪有那个心思啊,他们的全部心神都在那个研究院名单上面。

与他们一同来西州的墨明尘和庄农,不仅率先当上了院长,现在又要成为研究院的中流砥柱,这样显得当初看不起这两人的他们像是跳梁小丑一般。

说他们酸也好,妒忌也罢,他们是真的想要争取一下,看能不能也入研究院。

他们可是听说了,能入这个研究院,就代表着是西州最有学识的一群人之一。

不仅云舒察觉到了他们的焦急,边实自然也看到了。

这些人刚来西州的时候,就因为墨明尘和庄农分别当上了院长,心里有一些想法。这些日子里虽然他们已经认可了西州的发展,但是对殿下的忠诚度却一直不高。

他们更多的只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殿下对此没什么意见,但是边实却不这么认为。既然来了西州,自然要拥护殿下。

于是他故意没将这些人写进名单里。

云舒也明白边实的意思。

“本王见边院长拟定的名单上,多为格物方面的人才。”

边实演戏也演全套。

“既为研究院,那研究的自然是格物方面的道理,殿下此前也极为重视格物,学院内也开展了相关的课程。不管是化肥厂、钢铁厂还是最近改良的纺织厂机械,都跟格物息息相关,因此就挑了这方面的人才。”

听到边实这般说,关济等人的脸色顿时变了一下。此前边实就是用这般的说辞,拒绝他们的。这么看来,他根本就没有改变主意。

他们根本不指望夏王殿下会取他们这些文人入研究院,整个西州的人都知道夏王殿下推崇格物,甚至亲自教导学生们格物学科。

若是边实不为他们说话,那他们根本不可能进入研究院。

正当关济灰心丧气觉得没了希望的时候,云舒适时开了口:

“万事万物都可以研究,格物是一方面,其他方面自然也需要。例如律法、田地政策等,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今的形势,制定合适的政策。”

关济顿时眼前一亮。

虽然殿下要求的研究,不是诗词歌赋,但是律法等方面也是他们擅长的。

边实沉思片刻道:“殿下的意思是研究当今时事?”

云舒点头,“可以这么理解。当今局势,百姓们的需求变化,商户地位提高后,他们所需要承担的税,甚至这些税可以根据价格分门别类,这些东西都是在不停变化的,所以需要有学识有眼界的人,根据实际情况不停研究,及时调整各项政策。”

云舒说完后,突然说道:“本王听说关副院长曾经研习过历朝历代的律法,祖上甚至参与了大雍律法的修订,不知关副院长是否愿意入研究院?不过咱们这个研究院,研究的可不止是律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