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他持证发疯(90)

作者:南陶陶 阅读记录

话音落下,周围死寂一片,说要把女儿嫁给他的大臣脸都快憋红了,指着他只会“你,你,你……”

真不愧是叔侄,喜好男人这一点是一模一样!

萧驯看着这一幕笑了起来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地意味道:“既然不想,那就滚吧。”

话音落下,骂不出脏话的大臣拂袖而去。

萧驯看着几人远去的背影冷下了脸色,今日是怎么了?居然有人跑到他面前给他说亲?

这般想着,萧驯也不练剑了,直接跑去找陆拾问话。

陆拾正在处理下面送上来的公务,有些陈郡守能解决的就交给陈郡守,有些他们都不能解决的便交给摄政王处理。

他正收拾着,萧驯突然出现吓了他一跳。

“少爷,你这是要吓死我。”陆拾看着将剑鞘抵在在后背的萧驯拍着心口道。

萧驯闻言不由啧了一声,然后收回剑鞘道:“我进来都没有发觉,陆叔是许久没上战场警觉性降低了。”

陆拾听完觉得无语,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萧衍和萧驯的本领让他们随意出入皇宫都不会有人察觉,而他是个庸人,自然察觉不到萧驯到了自己身后。

说完,萧驯走到陆拾面前直接开口问道:“可是小陛下和我叔父做了什么?让那群寒门的文官突然想起给我说亲?”

萧驯离开萧衍的军帐后便倒下了,这几天的事情倒是不怎么清楚,于是陆拾一五一十地将陛下的打算说给了萧驯听。

萧驯听完嗤笑一声道:“怕是那群人觉得陛下和我叔父快要不行了,觉得自己没办法赢世家,又觉得我是叔父的继承人,所以才想方设法拉拢我吧。”

这群蠢货的心思可太好猜了,他要不要帮这群人彻底坐实了他们的猜测?

这般想着,萧驯道:“给我笔和纸,我要给叔父的部下写信。”

“这……”陆拾惊愕地看着萧驯,“殿下还没死呢!”

只见萧驯冷哼一声道:“我倒是想盼着他早点死,这样我便能继承陛下了。”

萧驯的话属实胆大包天,让陆拾吓得不轻。

很快,萧驯便用纸笔写好了给自己叔父几个部下的信,信中言明了萧衍性命垂危,还请看在萧衍的面子上助他一臂之力,日后必有重谢。

萧驯将信纸塞进信封扔给陆拾道:“不必送到他们手中,最好让人给截走。”

他的这份信很快就能帮那群人坐实他们的猜测,到时候上头做出傻事来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我该不该事后向陛下讨赏呢?”萧驯看着军帐的方向轻声道。

世家自从察觉到陛下和摄政王病危,对于军帐周围盯得紧密得很,任何动静都逃不过他们探子的双眼。

于是,萧驯的那几封信刚送出不久,世家便听见了消息,连忙派人将萧驯的书信给截住。

以卢家为首的世家们看着这封书信立刻明白小皇帝和摄政王快不行了,原本他们设想的事可以暗地里进行了!

于是,卢家家主道:“派人去请临江王来河东继位。”

临江王是先帝的幼弟,母家不显,封地偏远,若想上位便只能依靠世家,是他们特意选出来的傀儡皇帝。

他们要比寒门那边快一些才行,现在是谁的速度快谁便能继承皇位!

这般想着,卢家和几位世家家主各自派出自己的心腹偷偷离开河东郡前往临江王的封地。

他们的动作全部都被锦衣卫看在眼中,在发现他们有所行动之后,锦衣卫立刻报告给了姬昭。

姬昭坐在榻上喝着萧衍递过来的汤药听完锦衣卫的汇报后挑眉道:“临江王?”

原著中的临江王软弱无能,世家本想拥立临江王同有称霸天下野心的萧驯对抗,可惜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没几下便率先投降了。

随后,姬昭看向一旁的萧衍道:“你装病不过是为了引卢家动手,未曾想竟然引出了这么多居心叵测之辈。”

和卢家站在一起的是好几个大世家,若是这次被他们抓个正着,连坐之下,怕是整个朝堂都要少一半的人。

一瞬间,姬昭有些担心没有干活的人。

不过姬昭转念一想,明年开春要攻打北离,如今将这群人清理了,到时候也少了拖后腿的人。

要知道,后勤出现问题,可是会拖垮整个国家的。

而在另一边,陆夫人从卢家家主那里听闻了姬昭和萧衍性命垂危的情况后,高兴地将压在箱子里的两个贴着姬昭和萧衍名字的布娃娃取了出来使劲地用针扎。

“死!死!死!都给我死!”

第七十九章

一连七日过去, 病中的小皇帝和摄政王一直未曾露面,各方势力私底下的动作不断,然而却一直没有将其摆在明面之上。

“我看陛下和摄政王所在帐篷外的守卫似乎又严密了几分。”世家华贵的车厢里, 担任朝中要职的中书侍郎开口向老神在在的卢家家主和几个同盟说道。

“的确如此,这几日我看萧驯似乎也对那群寒门出身的官员放缓了态度。”这样说着, 尚书左丞的手紧紧握紧杯子,“结合他之前送出去的信来看, 陛下和摄政王怕是不好。”

“陛下和摄政王一直不曾露面, 所有旨意都是由萧驯和摄政王手底下的陆拾代为传达, 并且萧驯又送了几封信出去,陛下和摄政王怕是不好。”

整整七日,即便是君王病重, 为了稳定军心也会选择带病接见朝臣的,可是他们中无论是身居高位的谢丞相,还是外戚夏家,无一人得到召见。

“只怕是陛下和摄政王如今已经人事不知了吧。”坐在一旁的刑部尚书开口说道。

“不止。”老神在在的卢家家主突然睁开眼睛道, “只怕是他们秘不发丧!”

“嗬。”

众人听见秘不发丧四个字心中震惊得无以复加, 发出的声音宛如被掐住脖子后得到的片刻喘息。

“这……可是真的?”中书侍郎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周围然后伸着脖子向卢家家主问道。

只见卢家家主看向对方道:“是不是真的,一试便知。”

“临江王已经到了河东了附近, 若是真的, 我们能够立刻推临江王上位。”坐在一旁的刑部尚书开口道。

“那我等便明日拉上一群大臣前去求见陛下, 若是他们不敢让我们见陛下,十有八九……”

“就这么做!”

若小皇帝和摄政王真死了, 河东的赈灾银两, 黄河两岸的良田, 他们都可以收入囊中!

而在萧衍的军帐中,姬昭正看着陆拾送来的奏疏, 因为他采买了大量大蒜和烈酒用来提取大蒜素,其中病症发作得急的危重病人大部分竟然奇迹地活了过来。

可是,大蒜素终究不是神药,在这场波及了上万人的瘟疫中,依旧有年老体弱者没有挺过去,死了两三千人。

姬昭紧捏着奏折眼睛死死地盯着上面的数字,下面是陈郡守长篇大论的夸赞。有时候,姬昭也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如果换做现代,在这场横行的瘟疫之中或许没有一个人死亡。

“陛下,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萧衍从姬昭的手中抽出奏折道。

“是吗?”姬昭抬头,神情茫然,他虽然穿书了,可是即便身为皇帝他也不能改变整个世界。

只见萧衍翻着自己手中的奏折道:“陛下可知,若是染上瘟疫,死亡人数可达几成?”

姬昭闻言略微迟疑说出了一个数字:“五成?”

“不,是七成。”萧衍看着姬昭道,“若非陛下送来的糖盐水和针对痢疾霍乱有奇效的大蒜素,恐怕死的人不单单只是上面的人数。”

姬昭闻言不由深吸了一口气,若是死亡人数达到七成,恐怕活下来的不过两三千人。

“负责救治

灾民的太医说等再观察几日,便可以放他们回家了。”

萧衍目光温和地看向姬昭,姬昭所下达的每一条政令都有效地控制和阻断了瘟疫的传播,让更多的人活了下来。心中能够有子民,面前年幼的帝王已经初具明君的模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