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292)

作者:金彩 阅读记录

最终,卢家兄弟答应了。写了借条, 买下房子。准备今年过年回老家, 把父母从山里接出来。一家人在北城落脚。

房子距离北城大学,走路大概十多分钟。卢大妞其实可以住在家里, 很多事情会很方便。

“啊啊啊,大妞出去住的话, 我怎么办啊!”

何玉燕的话还没说完,许玲就啊啊叫起来了。

这让何玉燕忍俊不禁。

卢大妞把许玲的话当真,手足无措地解释:“我不住家里。住在宿舍方便自习。”

何玉燕见她们这样姐妹情深的样子,笑着摇头继续收拾东西。

这个时候,宿舍又有人走了进来。

这一次进来的人是那个性格特别鲜明的黄美莲。

何玉燕没怎么在意对方。没想到这个人直接朝她走了过来。开口直接问道:“何玉燕,你是本地人。知道哪里有地方可以借住的吗?”

这年头的借住就是租房的意思。学校不允许学生放假后,依然住在宿舍。之前就闹了好多起带着孩子甚至是丈夫妻子,直接住在宿舍的事情。闹腾太多,学校对这方面就抓得特别严。

何玉燕:“你不回家吗?你丈夫带着儿子来看你?”

黄美莲已经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大过年不回家,有点奇怪。

不过何玉燕发现自己问出来后,对方的表情不咋好看,就立刻转换话题说道:“你可以去学校附近的几条胡同问问。”

黄美莲听罢摆摆手,开始收拾东西不说话了。

何玉燕等人见状,也当不知道,继续聊天收东西。

很快,何玉燕收完东西就准备离开了。

卢大妞是明天一早的火车,跟哥哥们一起回老家。许玲好像是晚上的火车。她也不是一人回去的。是跟隔壁体育大学的几个堂哥、表哥一起坐车回去的。

大家互相道别,约定明年回来的时候,互相给对方带好吃的。

走出学校,何玉燕就看到顾立冬已经等在那。见到她出来,快步走过来就接过她手里拎着的铺盖卷。

“东西都收拾完呢?”

何玉燕点头:“嗯,都收完了。下个学期就不用住宿了。虽然晚上也没在这里住。但这样搬出来,总有点舍不得的感觉。”

顾立冬被她这一声感叹弄得笑出了声音。

“咱先去幼儿园接孩子。然后把东西放回家里就去吃饭。”

今天期末考试考完,何玉燕一家准备去外面吃饭庆祝一下。

吃饭的地点不在国营饭店,而是选在一间看起来很干净的私人饭馆。

饭馆的客人特别多,因为正好开在国营饭店斜对面。何玉燕坐在小饭馆都能看到对面国营饭店的冷清。

市场开放宣布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但是这些以前躲躲藏藏的小饭馆都冒头了。

不用票据,价格比国营饭店贵一点。能吃到不少特色小菜。

何玉燕边吃饭边听着周围人的聊天,心里十分感慨。

吃饭的时候,两人还聊了些买房的话题。

主要是上次在小院聚餐后,楼解放跟夏自强终于行动了起来。两人比卢家兄弟更早一步,在小院附近各自买了一套房。也是普通的一进四合院。

房子到手后,准备过完年收拾收拾就搬进去。

吃完饭从饭店出来,一路上都能见到摆摊儿的。卖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估计因为快过年了,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

这样的景象看得何玉燕都想出来摆摊卖东西了。

回到大杂院,大妈们也在讨论买年货的事情。

“哎,燕子你来得正好。你家缺肥皂不?晌午有个小伙子背了一背篓的肥皂过来。我们院儿都给他包圆了。你要的话,给你匀一块?价格可便宜呢!”

江婶子看到何玉燕,热情地问起来。

何玉燕摇头感谢,一家人回到家里。

不过,也没休息多久,就有客人上门来。

“这是我女婿金柱子,他平时忙着酱油厂的事情。想着你们可能没怎么接触,我就当个中间人把他带过来。”

西厢房孙家的孙大爷局促地站在那,把事情说完后,还不忘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叫做金柱子的男人,确实跟他们家的往来不多。还有金柱子的媳妇,也就是孙大爷的独生女儿孙丽敏,跟他们家来往也不多。

这夫妻两人是大杂院唯二的工作狂。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候都会呆在厂里发光发热。

何玉燕看了看金柱子手里提着的东西,对他的来意多少有了些猜测。

果然,对方等老丈人介绍后,就开口道:“这是我们厂子生产的酱油。我有个事情想请你帮帮忙。”

金柱子应该打听过顾立冬的为人,并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就把目的说了出来。

“我们酱油厂仓库里积压了一批老酱油。本来寻思着过年这段时间卖完的。但是供销社那边说最近酱油不好卖。暂时这货调度不到那边去。厂子快爆仓了。账上的钱不多。厂长等着回货款,好给工人发过节福利。”

金柱子估计也知道自己是来请求帮忙的。说起话来十分真诚。

“我就想着能不能请你帮忙。把我们厂子的库存销掉一部分。”

何玉燕坐在边上听着这一番话,不由感叹一声。

金柱子所在的酱油厂并不是什么大厂子。要是是大厂的话,他一个跟着知青媳妇回城的农民,也不能够进去当技术工人。但是,这厂子生产的酱油也是货真价实的好。并不像后世那样有一大堆科技与狠活。

供销社那边说卖不出去酱油,估计跟今年市场松动有关。

酱油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很多人都有做酱油、大酱、辣椒酱的手艺。这政策松动,卖这些的人就多了。供销社的货价肯定比外头卖的要贵。老百姓也不傻,自然会买外头的酱油。

顾立冬也想到了这一层,自然不会拒绝。但他十分直接:“酱油这东西年前这段时间能卖不少。但是,价格我可以肯定,不会给得太多。最起码会比供销社那边给的价格要低。”

只有低价才能促销。

金柱子没想到顾立冬连酱油都没试味,就答应帮忙。乐得笑出一口大白牙。

手里提着的酱油更是一直往顾立冬手上塞,一副十分感激的样子。

顾立冬好笑地接过了这一瓶子酱油。在孙家翁婿的千恩万谢中,答应明天让人去酱油厂谈谈拿货的事情。

“没想到咱还能这样帮人。”

这个时候,全国范围内还处于卖方市场。偏北城这里物资比较充足。这酱油又不是生活必需品。毕竟盐巴也能解决营养问题。加上金柱子所在的酱油厂也不是什么大厂子。这才出现这种意外状况。

何玉燕说着,自己都感慨起来。

“那酱油到时候是拉到郊区那边去卖吗?”

顾立冬点头:“价格低的话,人们肯定会倾向于买,而不是自己做。”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顾立冬忙着协调酱油的销售运输。何玉燕则是着手准备年货。

距离过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往年的年货都是提前一两个月准备的。今年因为夫妻两人一个忙着工作,一个忙着读书。年货拖到现在才开始准备。

好在,市场开放了。出门去到外头,沿街时不时就有摆摊儿的人。不少东西都能从小摊上买。

这个时候的小摊儿卖的东西还是比较实在的。除了价格可能有点水分,商品暂时没有多大的毛病。

何玉燕就是在小摊儿、百货商店、供销社、菜站这些地方来回倒腾。不到三天的功夫,就把家里的年货置办的差不多。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二哥如同往年一样,朝家里开始送农副产品这些年货。

二哥送了年货后,顾立冬的那几个好兄弟,也跟越好一样,一个个上门来送年货。

就连那天过来请求帮忙的金柱子,也悄咪咪地送了些年货过来。说是酱油厂的厂长送给他们,感谢他们帮忙销售酱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