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462)

作者:金彩 阅读记录

顾立冬点点头:“幸好咱家的房子快弄好了。等弄好后,马上搬家。真不想再看到这人了。”

说是这样说,但是夫妻两人都察觉出董建设那种诡异的仇恨。

所以,即使搬走后,他们都不会掉以轻心。

而董建设这边,被大杂院的邻居拉回家后,就准备出去继续找顾立冬的麻烦。

除了顾立冬,董建设想不通还有谁能这样给他下绊子。偏那些听到拆迁消息的房主,一个个都说没见到传消息的人到底是谁。反正就好像一夕之间,大伙儿都听说过一样。

不过,他人才刚站起来,就被郑大妈给挡住去路。

今天郑大妈起来后觉得头晕,就没有去开店。而是让大女儿代替自己过去。

那家鞋子店,郑大妈打算以后等她老了就给大女儿傍身。大女儿离婚,孩子又被抢走了。眼瞅着一辈子每个依靠。有个铺子,也算是有了些着落。

小儿子的话,他一个男娃会自己的打拼。

至于大儿子,更加不用她操心了。上次回来送的那些东西,看得郑大妈心惊不已。

那段时间因为儿子忽然的回归,又送了贵重的礼物。所以郑大妈心情激荡下,根本没有发现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但是,从过完年开始,郑大妈慢慢发现大儿子身上有些不对劲。

就是人还是那个人,但是魂儿跟以前不一样了。

郑大妈没读过书,说不出到底哪里不一样。但大儿子确实不一样了。而且,感觉大儿子身上透露出一个老头特有的老奸巨猾。没有了以往年轻人的那种积极向上。

反正,郑大妈觉得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但又不太像自己的儿子。

郑大妈说不明白这种感觉。这会儿见大儿子还想出去继续闹腾。忍不住喝道:“建设,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董建设愤怒的心情,在听到这句话后瞬间安静了下来。

他朝亲妈看过去,发现对方眼中带着的怀疑惊恐。显然,对方可能发现了什么不妥的地方。

这让董建设很不舒服。

梦里的他对家人那么好。他妈可是活到99岁人才没了的。这多亏了自己有眼光,娶了何玉燕这样会照顾老人的。而且自己还能干,赚了那么多的钱孝顺她。

但是现在的这个妈,没有梦里那个妈那样无条件地支持自己。

这让董建设觉得对方,肯定是嫌弃自己没有梦里那么厉害。

这样想着,董建设的心情更不好了。

但他还没丧良心到打亲妈。只憋屈地躲在屋里。想着接下来该怎么计划比较好。

然而,接下来几天的功夫。董建设整个北城都跑了一遍。发现看中的那些回报率高的地方,房子是彻底买不了了。不然就得出高价。那样的话就赚不到多少钱了。

没法子,最终董建设只能拿着自己手里剩下的钱,先离开北城。准备回港城那赌石,再多捞一些钱。然后转战股票市场。

董建设的离开,并没有引起多少波澜。

就是何玉燕知道了,也只有庆幸的感觉。

不过,生活上过得舒坦了。工作上却让何玉燕觉得不怎么舒坦了。

主要是一起工作的那几个人,都有各自的小心思。

他们是二月底报道的。现在是四月中旬,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对对方有了些基本了解。

比如他们知道何玉燕结婚了,有两个快要上小学的孩子。家里应该有点小钱。

何玉燕知道那个叫肖飞的学生会副主席,家里确实有背景,好像是规划局的。

另外一个叫言格的男同志,是普通工人家庭出生。而那个叫王凤儿的,听说家里是乡下种地的。

所以,可能是相似的背景,让卢大妞跟王凤儿比较合得来。

这天,何玉燕刚从顾立冬的车上下来,准备走进单位。就遇到王凤儿从公交车上下来。

“你男人可真好。天天给你接送。”

这话听着正常的,但是何玉燕却觉得不太好听。所以,她就呵呵两声代表回答。其他话也不说。反正她跟王凤儿平时也没啥聊天的话题。

这人就是那种特别要强的人。刚进来的那天知道她是北城大学的。对她态度十分好。

等听说她结婚了,而且孩子都上幼儿园了。表情就十分难看。

后来她从其他人嘴里打听,才知道王凤儿觉得自己这样早早嫁人生孩子的,不是进步女性。

何玉燕记得自己听到这个评价时,除了呵呵还是呵呵。

敢情她按照这里的情况,适当的年龄结婚生子,就不进步了。进步女性就不能结婚生子。

可真是十分刻板的认知。

两人也没怎么说话进了办公室。放好自己的东西后,就一起来到了一楼的借书柜台。

实习的前三个月,他们需要在柜台这里负责借阅工作。

在图书馆工作有个好处,就是安静。就是工作人员,也不能一直聊天。

何玉燕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就把昨天还没入库的书籍,用小推车推了一部分过来,准备进行登记入库。

其他人也跟她差不多,一个个都投入到工作中去。

对于他们五人的表现,带着他们的刘大姐表示很好。

等书籍入库做完后,接下来就是巡视各个书籍区域。这个工作,是为了把散落在借阅区、自习室的书籍找到,并放回原来的书架上。

何玉燕挺喜欢这个环节的。推着个小推车,一个个巡逻。周围都是安静看书学习的人。让人看了都觉得十分平静。

不过,当她巡查到二楼的中庭时,看到有几个人围在那讨论着什么。

一开始何玉燕并没怎么注意。但后来又路过这里,听到那些人说什么国债认购之类的事情。她这才想起市场开放后的第一次国债发行就在81年。这一年的国债发行,因为很多人并不相信这样长期持有的有价证券。当时卖得并不太好。

但是这一年的国债等到兑换的时候,国家进行了大额的贴息。

具体金额何玉燕记不住了,但是绝对不会少于百分之五十。

换句话说,买1块钱的国债,到期后连本带利能最少能拿回1块五毛。当然,中间也会经历新一轮的通胀。

何玉燕准备回去翻一翻自己的笔记本。这种国债每个单位都分派名额的。到时候要是他们单位的人不想买。她就买多点放着也不亏。

八十年代的国债,包括后面的国债认购券,基本上没有人亏的。

等到午休在饭堂吃饭的时候,何玉燕这才发现不止自己听说国债的事情,其他人也听说了。

“那个国债什么的,听说会可能会分派到每个人的头上。”

卢大妞小声跟何玉燕说着听来的消息。

何玉燕诧异地看向对方。卢大妞什么时候消息这么灵通呢?

这样想着,何玉燕把视线看向王凤儿。只见对方十分积极主动地在跟刘姐她们搭话。

图书馆本来的老员工除了带他们的刘大姐。还有包括其他部门在内的人,一共有五十多号人。听着好像很多,事实上也确实挺多的。

但国家图书馆十分大。而且这里的职责划分得很细。

他们所在的这里是面向公众的图书馆。只要拿着合法的身份信息办理了借阅证,都可以进来的看书。

所以平时人1流量挺大的。五十多号人这样摊派下来确实人不多。

而王凤儿搭话的刘大姐几个等几个大姐。平时都在一楼的柜台工作。

她们中大部分都是家里有点背景的那种人。比如谁谁的丈夫是在某某单位工作的那种。

按照王凤儿的逻辑,这些大姐应该也不是进步女性才对。

偏这人在面对刘大姐她们,又换了一副样子。

这样的两面三刀,才是何玉燕最瞧不起的。

当然,何玉燕也很疑惑,这样的人为什么卢大妞会跟她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