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483)

作者:金彩 阅读记录

“那你赶紧过去。看天气预报,晚点可能会下雪。”

何玉燕感受着寒风吹在脸上的刺痛感,也知道要早点回去。今年的天气不太好,快过年了还没下过大雪。这些大雪憋着,说不定待会儿就开始下猛的。

冯大妈早听到这里的动静。从摊位走了过来,招呼两人朝大杂院走去。

走的时候,还不忘叮嘱几个相熟的胡同大妈。让她们帮忙看着摊位。

何玉燕看向那个最热闹、面积最大的摊位,心里一阵感慨。

这个摊位是她跟顾立冬一时心血来潮,想出来的一个小摊子。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要变成便利店的趋势。

这次他们夫妻过来,除了要给邻居送年礼,就是想要跟冯大妈谈谈这个摊子的事情。

摊子是他们夫妻出钱建造的,用来吸引人的彩电、售卖的货物都是他们家提供的。

论理,冯大妈是帮他们打工的售货员。

不过当初两家是谈好分成的,何玉燕他们夫妻也不在意这么些利益。

这样的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了今年。

最近夫妻两人都在做产业调整,手头上有些店铺考虑转让出去。

而这个小摊就是其中一个。

冯大妈没想到何玉燕他们过来,不单单是为了送年礼。居然还涉及到了摊位的事情。

“不行,你们夫妻两真不想管这个摊位的话,我可以接手。但是,一定要给你们转让费才对。”

何玉燕没想到冯大妈这么坚守自己的原则。有点无奈。

刚他们夫妻把事儿说了出来。重点是以后胡同口的那个摊子就是冯大妈的了。他们夫妻两不准备要啥。就是大彩电也不准备搬走,就留在那给大家增加娱乐。

毕竟他们家也不缺这个大彩电。

哪成想冯大妈听完后不是直接答应,而是直接说要给转让费。

外面现在一个普通摊位的转让费都很吓人。胡同口那个摊位多方便啊!周围人又多,付钱也没有那么抠抠搜搜。这样好的摊位,冯大妈不说想要那是假的。但是,就是这样,冯大妈觉得自己肯定要给转让费。不然,自己就觉得亏心。

于是,冯大妈不管何玉燕怎么说。咬死就要给他们转让费。

而且,还要加上大彩电的租金。

这可真是一位实诚的大妈。

但事情该怎样处理,夫妻两人早已经有了共识。

花费了大概一个小时,终于跟冯大妈谈妥。摊位转让费他们不要。目前还有多少货物,按照进货价折算出来。另外就是大彩电,冯大妈决定以五百块的价格买下来。

目前市面上的大彩电也有,但没有他们这台质量好。而且他们这台大彩电一手价格在九百块左右。所以五百块这个二手价格挺公道的。

“那大妈这几天正好是年底盘账。你可以趁着这个时候,把货物数量盘出来。等我们这边确定账本后,再交接钱的事情。”

两方都是讲道理的人,对于这些细节确定就很迅速。

等聊得差不多了,郑大妈看了看手表,热情邀请他们夫妻留下,等吃了晚饭再回去。

何玉燕摇头:“不了,外面的天色不太好。我们早点回去吧!”

事情是在何玉燕家里谈的。现在都谈好了,夫妻两人就准备关门走人。

不过在送冯大妈出门的时候,正好就听到了董建设在胡同那大声说话的声音。

“招商会结束了吗?怎么这人现在就来大杂院?”何玉燕皱眉,看向自家男人。

顾立冬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下午四点左右。董建设在这个时候过来,肯定有其他目的。

果然,马上就听到他再说什么招工的事情。

走在前面的冯大妈摇摇头:“哎,董建设这几年没怎么回来。他家的都对他意见都很大。现在在说什么招工的。我去瞧瞧是怎么一回事。”

看着冯大妈风风火火离开的背影,夫妻两人不由笑了起来。

这几年冯大妈的变化不大。还是那个热心肠又努力的大妈。她依然是二号大杂院的管事大妈。平时管着大杂院以及胡同口的小摊。

靠着胡同口那个小摊,冯大妈赚了不少钱。听说会留一部分给二儿子曹德学娶媳妇儿。

不过,曹德学是个能干的。在大学毕业后并没有进入工作。而是留在学校继续读研究生。冯大妈好不容易盼到他研究生毕业了。结果他转头就跑国外去读博士去了。

因为是公派留学,曹家也没花多少钱。

曹德学前往留学的学校,跟邱向花的大学还在同一个城市。

也算是一种缘分了。

邱向花是隔壁江婶子的女儿。大三确定要出国留学后,就一直很努力地做各种准备。终于在大四毕业的时候,申请到心仪的学校。拿着全款奖学金出国。在国外呆了几年,硕博连读。算算时间,应该明年年中就毕业。

何玉燕跟邱向花一直都有联系,知道她过得很好。跟曹德学也有联系。两人准备明年毕业后就回国加入科研研究工作。

外头的热闹并没有散去。

何玉燕心里想着这些事情,看男人锁上家门。就拉着他的手,准备出门开车。

结果董建设已经拉着一堆人跨过垂花门走了进来。

跟着过来的人大部分都是胡同的大爷、大妈。何玉燕一看这阵仗就想起几年前董建设搞出来的那些事情。

董建设一进门看到何玉燕他们夫妻两人也是一愣。接着居然若无其事地朝他们点点头。然后继续说话:

“大家也别着急,都听我说,都挺我说。这次我跟人合伙搞了个保健品厂。厂子现在缺二十个工人。优先手脚麻利,上过初中的年轻人。大家谁家里有人想要进厂子的,都可以来找我。到过年前我都会住在大杂院。”

确定好了各种信息后,这些大爷、大妈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何玉燕听完后,觉得他的动作也太快了。说不得工厂早就在生产了。

回去的路上,何玉燕就跟自家男人聊起了这个。

顾立冬点点头:“我看他那个样子,应该是想赚一波快钱。这厂子很可能是从别人手里弄过来的。厂子、工人、产品啥的都是现成的。至于去招商会,估计是想拉更多人一起进去。”

毕竟现在保健品真的是一个风口,每天都有许多同类型的工厂诞生。

顾立冬一个不搞保健品的,都听说过这两年保健品市场的火爆。

就说他们超市,明明不卖保健品的。但经常会有客人来问有没有卖保健品。说没有的时候,顾客还不乐意。问他们那么大的超市,为什么不卖保健品。

这可真是让他们哭笑不得。

这保健品超市虽然可以卖,但是顾立冬觉得这东西不靠谱,有风险。他不想卖这些,免得以后出什么问题。

董建设的动作很快。

刚过完年,何玉燕还没开始上班,就从大杂院的邻居那听说,董建设已经在丁香胡同招够了员工。这些员工培训一个星期就可以上岗了。

何玉燕倒是没有多去关注这个事情。

最近她也要重新梳理自己名下的店铺。文具店进入了正规,按照目前的趋势。除非是网购时代来临,不然经营上不会有问题。几家文具店都被她买了下来,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未来如果文具店这行做不下去。她也能手握几家铺子。

除了文具店,何玉燕还有一家回收站。

这几年,回收站一直健康运营没有任何问题。虽然利润对比起文具来说不算高。但一直都没亏本。里面工作的人也一直是康大爷跟卢大妞的亲爹。

不过,康大爷年纪大了,马上就要65了。他虽然说可以继续干下去,但是康家人都不准备让老爷子继续干活。

加上卢大爷年纪也不小了。何玉燕又不准备再招人。

于是,这家回收站也面临着关门停业的问题。

没错,是关门停业。这家回收站包括房屋何玉燕早就买了下来。她不干回收站的话,也能继续干其他事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