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完结后,我回来了(146)

沈薇搂住他的脖颈,与他亲密地贴合在一起,含笑道:“不用说对不起,你没有对不起我,反倒是我,对不起你。”

沈丹熹说得对,她从一开始就做错了。

她不该卑躬屈膝地讨好他,奴颜谄媚地救赎他,给他送丹药送武器送功法,靠着裙带关系将他送上高位,帮他磨亮手里的屠刀,然后再匍匐在他脚边,成为他的刀鞘,再祈求他垂怜自己,垂怜这个世界。

她应该从一开始就杀了他。

他们的神识还毫无间隙地绞缠在一起,殷无觅能清楚地感觉到她心中蔓延的杀意,他并未放在心上,他甚至主动将那一柄磨好的骨刀放进她手里。

可沈薇并不需要他这把骨刀,骨刀杀不死他。

沈薇默念心诀,催动了魂魄上那一枚星印,随着星印亮起,强悍的引力从她的魂魄里迸发出来,将殷无觅的魂力源源不绝地吸了过去。

一开始沈薇发现这星印当真有用,她还有些惊慌,但随着力量不断涌入,她的魂魄逐渐变强,这些惊慌便渐渐被坚定取代。

殷无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身体里的力量不断地流泄入沈薇体内。

沈薇的魂魄越发凝实和光辉,殷无觅的寿命却开始急速消耗,当他的魂开始衰败时,他年轻的体魄终于开始了衰老,脸颊凹陷下去,皮肤不再光滑,发丝也不再乌黑。

就连与他魂魄半融的伏鸣都感觉到了恐惧,尖叫道:“怎么回事,殷无觅,你难道想死在她身上吗?快点和她分开!”

殷无觅又岂会不想退开,可他想退却怎么也退不了,沈薇体内的那股引力牢牢地扼制住他,他就像是一只被捕获的猎物,无论如何挣扎也徒劳无用。

“薇薇,你在做什么?不要杀我,只有我能陪着你了,只有我爱真实的你——”

沈薇享受着这种力量入魂的感觉,比起之前殷无觅渡来的那一点点魂力,现在这样如江河一般流入她体内的力量更加令她舒适和安心。

她能感觉到自己魂魄的蜕变,寿命的延长。

沈薇轻抚着殷无觅干瘪下去的背脊,轻声道:“对不起啊,我明明是来救赎你的,但我现在却要杀了你。”

“我不需要你陪了,也不需要你爱我,我只想回家。”

在她怀里挣扎的殷无觅忽然安静了下来,他低垂下头,靠在她肩上,边哭边笑道:“回家,你也只想回家。”

到最后,她们都选择了抛弃他。

殷无觅静默良久,最终抬手用力地环抱住她,话音却很温柔,说道:“沈薇,希望你能得偿所愿。”

他不再反抗,身上的力量流泻得更快,伏鸣的魂与他半融在一起,想逃也逃不掉,只能徒劳咒骂。

沈薇在他的最后一句话里流下泪来,环在身上的手臂渐渐松脱,身上的人终于断绝了气息,沈薇一动不动地坐在原地很久,也再没听到他重新呼吸的声音。

她轻轻动了一下,稍一用力,殷无觅那一具变得很轻的身躯就彻底散架,化为了灰烬飘落到地上。

远处的戮神台上轰隆一声,伏鸣残存的蛇躯也彻底崩塌,骨灰铺天盖地地飘落下来,过了许久才尘埃落定。

戮神台上只剩下一柄大剑,一墩棺椁,九幽再也没有了漫天飘飞的灰屑。

沈薇抖落满身骨灰,站起身来,朝着戮神台上走去。

……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三皇子厉廷澜流落在外的那一缕惧魄没有在大荣皇宫里,而是流落在了民间。

沈丹熹跟随郁绘等阴差,一路追寻到一座颇具规模的山寨里,在乱世之中,像这样被逼入山林,落草为寇的人数不胜数,但能有这样的规模已实属不易。

这座寨子隐藏在深山里,虽然看着破败,但各种防御的建筑却做得极好,里面居住了不少人,已算是一处安身之所了。

这寨子的大当家原本就是山匪出身,某一天劫道,劫了一个城里来的秀才书生,那书生刚考中了秀才,结果居住的城池就被叛军攻破,全家老小都死在了叛军的铁蹄下,只剩他一个人失魂落魄地逃难。

秀才跟着一群人被山匪截下,本是要将他们当做两脚羊圈禁起来的,但这秀才不愧是秀才,他颇有几分才干,出了几回点子帮这群山匪打过几回胜仗后,寨子的大当家便留他做了军师。

时日一久,他在寨子里的影响渐深,潜移默化之下,让这一群穷凶恶极的悍匪长出了些许良心,开始收留安置一些在战乱中无处可去的流民。

渐渐的,寨子里的人口便多了起来,寨子里的生活所需也渐渐齐备起来,甚至寨里还有一间学堂,那秀才就是学堂的夫子。

沈丹熹等人隐身而入,去往的方向正是寨子里那间唯一的学堂。

现下学堂里有五六个孩童,年龄不一,有的只有三四岁的模样,有的已经十一二岁,他们手中学的书本也不同,夫子在这边抽背完了小的,又去另一边为大的讲解课文。

在西斜的阳光下,能看到一缕透明的魄,正蹲在一个十岁模样的少年身侧,跟着他一起磕磕绊绊地背诵文章。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子曰……”

那少年没背出来,但仅仅倚靠在他身侧的那一缕魄却背出来了,“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少年挨了手板子,厉廷澜那一魄跟着恐惧地发抖,喃喃道:“我背出来了,母妃我背出来了……”然后嗖得没入到桌子上那一本书本中。

郁绘看着这一幕,苦笑道:“我等为寻找他这一缕惧魄,查过了他所有仇敌,派出阴差将整个大荣皇宫都翻了个底朝天,甚至将他母亲的尸骨都从井底翻出来,还追寻到她的转世,依然没能找到,全没想到他的惧魄竟会附着在一本旧书上。”

谁能想到,堂堂的大荣三皇子,在权利斗争中得胜,差一点登上帝位之人,最惧怕之事,竟是年少之时,背不出来的一篇文章。

第82章

待到学堂课散, 夫子和学生全都离去,沈丹熹一行人才踏入这一间简陋的学堂,从夫子桌案上堆叠的课本中翻出那一本书卷。

这本书有些年头了,大部分书页已经枯黄褪色, 还有撕裂的痕迹。看得出来, 是经过重新修补装帧, 书本上褪色的文字也经过二次描摹。

厉廷澜那一缕惧魄便依附在枯黄的旧书页上。

郁绘伸手从书本上拂过,厉廷澜那一惧魄被硬生生抽离出来,他并没发现身旁的异状, 只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浑浑噩噩地抱着头, 一遍一遍背诵着文章。

可他似乎并没有读书的天赋,同样的一段文字, 他反反复复地背诵, 上一刻还能背出来,下一刻便又忽然失了忆一般忘记干净。

当背不出来时, 他整个残魄便会控制不住地发抖, 生出巨大的恐惧来。

沈丹熹看过这样的场景,在昆仑枯竭之地,厉廷澜流散出来的记忆里。他小时候患有痴症, 的确不太聪明,他们母子二人因此被皇帝厌弃。

厉廷澜的母亲时常会发了疯似的逼他背书, 若是背不出来, 便会虐打他。即便后来位高权重,这一段童年的伤痛依然铭刻在他的魂魄中。

“果然, 这本书是从大荣皇宫里流落出来的。”郁绘通过书本上曾沾染过的人气,往前追溯, 一直追溯到了厉廷澜幼时所居住过的冷僻宫殿。

三皇子的母妃坠井而死,三皇子被别的妃嫔收养,那一座宫殿再没有人入住,这本残破的书卷落在那宫殿中许久,直到后来,皇城被蛮夷所破,王公大臣纷纷出逃,宫里伺候的仆从也四散而逃。

这本书才被带出了皇宫,辗转经历无数人之手,让人就算想要追查都无从查起。

破城之时,能逃的人只会想着带金银珠宝,没人会想着去一座荒废的宫殿带一本破书,显然那最初取得书卷之人,是被人驱使。

日日复日日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