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映同尘(180)

作者:黑色墨尘 阅读记录

以前的王族可没有这般为他们这些百姓考量,更舍不得拿出这么多的银子修建各种水利设施与生活设施;能不抢掠他们,百姓们已是庆幸;有了银子,都被那些王族拿来寻欢作乐,甚至还要侵占他们的牧场。

便是如此,漠北百姓因为骨子里的血性与好战,一开始不是没有拥护原来的王族抵御过谢令月这个外族人的进犯;怎奈各部族说是联合作战,却因为之前镇北关一役伤了元气,又因为各部族首领意见分歧,终是被谢令月占领更多部族与土地,逐渐统一了漠北各部。

征战时,漠北很多人都见识过谢令月的姿容无双;本就身姿欣长的人,还生了一张倾倒众生的脸,最喜穿一身墨色打底金丝铸就的锁子甲;身先士卒冲杀时,那人的多情桃花眸皆是冰冷杀意,左眼尾之下的朱红刺青图案更添妖冶,却无人敢轻视这位玉面修罗。

漠北民风彪悍,也曾有人不怕死嘲笑谢令月的容貌,甚至口出狂言要将他压在身下肆意蹂·躏,反倒被更利落击杀,死状更是凄惨;如此,谢令月玉面修罗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叫多少漠北权贵闻之色变。

待到他统一漠北之后,更多人被他的英武与领兵才能折服,偏这人还生了好相貌,无一处不引人心折与疯狂;漠北人本就疏朗,最崇拜的便是能击败自己的强者,多少人心甘情愿为谢令月驱使。

雍朝建立之后,百姓们才惊觉他们这位开国之君不只领兵作战无敌,治国才能更是竟然景仰;且谢令月还善用各方能人异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被他贯彻到底。

而后更是大胆鼓励女子参加科考,进入朝堂,这般的眼界与胆魄,试问有哪个帝王能做到;若说雍朝人如今最信服与敬仰之人,谢令月这位开国之君当仁不让。

甚至很多人因为对陛下的景仰之情,想要效仿他们陛下面上的朱红刺青,有人猜测这刺青的由来,有的猜测这刺青的图案到底为何···若不是雍朝百姓大都没有谢令月这般玉白的肤色,只怕效仿之风盛行。

当然,更多的是他们尊敬这位开国之君,如何舍得因效仿而亵渎了心中神明;到后来就演变成,朱红刺青只有他们的陛下最相衬,是他们的陛下独有的风华。

传言多了,百姓中便有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谢令月面上的刺青之处,应是他在战场上受伤,为了遮掩疤痕,才有了这般别致的朱红刺青。

不管雍朝百姓是震慑于谢令月这位开国之君的铁血手腕,还是因为对他风流气度的赞誉于追逐,总之,如今雍朝的所有律法推行都极为顺畅;朝臣和百姓的拥戴,致使谢令月的新政开展的如火如荼,雍朝已是初现繁华之象。

更不用说开国之初,他们的陛下就亲自领兵出征,攻下了大宣之东北方向靠海的高丽国,将那里设为雍朝的港口;之后便推行海上贸易,将漠北百姓经工部推广技术后,自己做出来的羊毛制品,还有其他漠北特有的物产,由海上商队带着前往遥远的国度进行贸易活动。

数千年来,漠北百姓哪里见过海上船队,更想不到在漠北与大宣之外,还有那么多物产丰饶的国度;第一次归来的海上商队,除了给朝廷创造的巨大利益,分到百姓手中的亦是他们想象不到的财富。

如此,百姓对他们的帝王更是发自内心的爱戴与拥护;他们想象不到这位帝王麾下怎会有那么多的能人异士,善于征战的谢家军不必说,工部尚书卫昭更是令人惊讶,还未弱冠的少年,便能制造出那么多的东西。

农耕与游牧用到的各种工具与器械不必说,出海的战船与商船都是这位想出来;更不提雍朝军队所用的武器,连发数次的红衣大炮,或小巧精致,或射程更远的各种火铳,还有其他连弩或是威力巨大的弩床等等,可以说雍朝的武备是如今世间之最!

这般强大的王朝,日子又更为富足,百姓的腰杆子自然更硬,如今哪里还会有人不满谢令月与谢家一介异族统治漠北这片土地;更多的时候,百姓交谈间还会惋惜,若是陛下更早些统一漠北,他们哪里还会经受以前的那些风霜雪雨······

皇宫御书房内,谢令月正与几个心腹朝臣商讨政事,礼部尚书崔砚说的恰是民间对朝廷的种种赞誉;并不是吹捧陛下,而是行走在民间真实听到的实情,崔砚与有荣焉,因而奏禀时神色略有振奋。

身为云州崔氏子弟,崔砚十五岁开始游历大宣山川,走过了不少地方,所见所闻并不少;可他在大宣却未曾感受到百姓这般的拥戴朝廷,拥戴帝王,甚至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是雍朝百姓而骄傲。

就连崔砚现在也可以骄傲的说,他当初的选择无错,在表弟身上,他见到了一代圣君的初影;在雍朝,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找到了自己的本心。

说完这些,神色忽然变换,偷觑了眼上首的帝王,这才清声回禀起最后一件事,也是他以为的今日最重要之事。

“陛下,大宣传来国书,同意两国榷商···九千岁陆寒尘亲自领队,还有定国大将军江越随行护卫。”

有几个不知道谢令月与陆寒尘曾经的官员面色如常,不过是正常的两国邦交,自有崔尚书安排妥当;倒是卫昭与几个谢家的人眼神不定,与崔砚一般,都看向上首之人,等着他的反应。

正写下朱批的谢令月微微停顿,转眼便继续手中事,声音醇厚:“这些事有崔尚书主理便是,既然是大宣摄政的九千岁与定国大将军同来,我朝也该有地位卓然之人参与接待,尔等与丞相商议人选便是。”

“朕,只需在接风洗尘宫宴上露面便是。”谢令月相信已是丞相的陈阶,更相信崔砚。

丰润唇瓣微扬,别以为他不知晓江越对崔砚的心思;有崔砚在,江越便不会允许大宣使臣有挑理的机会。

桃花眸变得悠远,至于那人···暂时不见也罢。

第155章

商谈过政事之后,卫昭并未与几人一同出来,磨磨蹭蹭留到最后,想要知晓他九哥是如何想的。

虽然谢令月如今已是开国帝王,身份与地位截然不同,但他对卫昭依旧如之前那般宠爱,而卫昭也并未觉不同,与他九哥说话时还是与往日一般,该撒娇时半点没有君臣顾忌。

两年前找过来后,很快便将产业大都转移到漠北,人都守在漠北的卫兰陵那时便提醒过卫昭;谢令月的身份已不同,还是要注意些君臣之别,并不是担心谢令月计较,而是朝臣们都能看清谢令月待卫昭的不同,难免诸多揣测,少了对帝王的敬畏。

卫昭却觉得这家伙纯属多想,先不说他与九哥有前世的情谊;谢家人到了漠北之后,崔老爷子亲自主持,卫昭正式成了谢楝夫妻的养子;因为他长的玉雪可爱,偏又会哄长辈欢心,还给养母崔夫人折腾出不少养颜与保养方子,高龄之年再次产子的崔氏用过他的方子后,更显容光焕发与年轻,怎会不偏爱这个养子。

便是比谢令月小了十八岁的嫡亲幼弟谢令晖,都比不过卫昭在崔夫人这里得到的宠爱多;偏如今三岁的谢令晖也更喜欢粘着卫昭这个养兄,最喜卫昭带着他折腾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反倒是对谢令月这个一母同胞的亲兄长,小家伙敬畏更多一些。

且还有卫昭在谢令月筹谋的大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只是谢楝夫妻疼爱这个养子,就是谢家其他人也极为疼爱他,同辈的兄弟姐妹对他更多了敬佩,卫昭在谢家与崔家,那就是如鱼得水。

因而,他还反过来给卫兰陵解释了一番,叫他不必多想,更不必担心;如果说在这个时空,卫昭最信任的人是谁,谢令月绝对超过卫兰陵,在他心中排第一。

谢令月不喜太多人服侍,或者说是他还不习惯这里的很多规矩,因而此时御书房内只有他的近身内侍总管,门口处还候着一个奉茶宫女;眼见殿内清静下来,卫昭直接搬动椅子,坐在他九哥对面,趴在桌子上压低声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