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19)

作者:六月平生 阅读记录

此话一出,不少县令都傻眼了,尤其是年纪比较大一些的,更是不明所以道:“郡主,您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北方,北方有什么战事还会波及到我们?”

西北和匈奴的对峙他们知道,这两年才接了好几万的西北人过来。但西北离他们那么远,怎么会影响到他们呢?

王怀玉也藏着掖着,事实上除了消息比较落后的几个老县令,在场的基本对淮安王反叛的消息有所了解。

“淮安王反叛大齐,各地藩王也在占地为王。我们岭南和蜀郡暂时可以偏安一隅,但从现在开始,也要做好准备。”王怀玉说着,让秋香把最近收集到的消息传递下来。

因为有了自己的纸坊和活字印刷坊,王怀玉想要写点什么,或者通知点什么都方便了不少。

像这些消息通知,上面的圣旨等等,凡是需要通知到各个县各县村的,都可以拿去印刷坊印出来。一般五十份起步,印刷一百份也才三四个时辰。

苍梧几个县的人习惯了这种模式,拿起册子就仔细的研读起来。其他县的虽有有些好奇,但也不敢耽误时间,只能学着旁边的人先看内容。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外面的局势已经乱成了这个样子。大齐几乎只剩下了一个名头,各个府城竟然都宣布了各自为政。

也不对,只是每个府都在说自己因为各种原因,某某藩王的威迫不敢随意战队,我们心还是在大齐上的,我们也都是大齐的官员,恳请朝廷出兵把这些乱臣贼子剿灭,也好让我们朝贡朝廷。

然而各个府都在这样说,新帝又去哪里找兵呢?最后竟然搞得各个府城都和朝廷貌合神离。

“这,这,这,那我们岭南府怎么办?”一个老县令哆嗦着问。

岭南离得最远,要是皇帝也要他们战队,或者是出兵出粮怎么办?想起自己县里连吃都吃不饱的百姓,老县令眼泪差点忍不住。

“这个你们不用担心,各个府城能用的借口我们也可以用,而且不是说了吗,相对于中原的府城,我们岭南有十万大山这座天然的屏障,只要我们自己守好了,就不怕别人来。”

“人祸只是次要的,我们能受得住,朝廷也好其他藩王也好,没有人会想打我们这个穷乡僻壤,不然打下来还得他们出钱出人出粮来填补,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但天灾可就不分你我他了,相信各位也有察觉到,这两年我们岭南的降雨是一年比一年少,尤其是粤州这边,往年七八月的台风暴雨十几场,这两年却几乎没有。咋一看是好事情,但桂州这边雨水却是已经不足了。”

“干旱,是我们现在最需要关注的事情。”

这话,比大齐已经乱起来了还要吓人,尤其是粤州的官员,下意识的看向桂州的官员。

就像王怀玉说的,这天气在粤州的影响不大,甚至没有了台风和暴雨,造成的损失反而小了。七八月的时候,他们还有点庆幸呢,觉得老天爷开眼了。但如果是整个岭南的且一直持续的话,他们粤州明年还能不能和今年一样好运气,那可就说不定了。

“是,从前两年开始桂州的降雨就一年比一年少,前年我们还是找郡主接了工匠,建了不少的水车筒车,然后修了水库水渠,才勉强保住了收成。但要是明年也这样,就算是有这些东西也没有办法。”毕竟天上不下雨,水库里的水放干了也没有地方不。

桂州官员的话给粤州官员泼了一盆冷水,浇得几人在十月的热天里透心凉。

他们下意识的把目光投向上首的人。

“郡主,那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天灾,就算是他们知道了又有什么办法?这不像水灾可以把人转移走,等水退了就好。

旱灾,持续的时间长范围广,就算是迁移,中途也是要喝水的。没有水,什么也活不了。

“我们岭南地区再旱也旱不到哪里去,天上的水没有,地上的水却是还在的。所以后面的水利工程不要停,不管是哪个县都要优先做好这一方面的事情。另一个就是粮食,趁现在粮食还能种还能长,就多种粮食,等到旱灾来了,也不用愁地里长不出庄稼。”

“我们自己能种,但绝对不能往外卖。这次旱灾不只是岭南有,越往北去越严重。这次淮安王反叛,就是因为淮安府的旱灾太严重,朝廷没有救济才反的。要是让别人知道我们岭南有粮食,不受旱灾的影响,就是再有十座十万大山也挡不住。”

王怀玉的话听着众人心里麻麻的,尤其是旱灾的影响范围,他们没有想到竟然如此的大,有的府城已经受到了影响。

“郡主放心,您说的我们都懂,回去我们就下命令禁止粮食买卖。”一个县令回道。

王怀玉看了他一眼,发现这个家伙之前就跟在韦向行后面吹嘘拍马,怪不得能提出那么离谱的建议呢。

“我是让你们不要将粮食卖到外面去,所以只需要对出城的商队进行检查就好。现在大张旗鼓的不让百姓买卖粮食,你是觉得岭南还没有乱起来,想要给它添把火吗?”

“郡主冤枉啊!是下官考虑不周,但下官绝对没有这个意思。”胡涂吓得跪地澄清道。

第103章

“本官知道胡县令不是这个意思,但我们作为一县的父母官,作为岭南的掌权者,所说所讲的都会影响到一县一府城的百姓的生活。所以,还请各位以后说话做事三思,不要一拍脑袋就做决定。”

王怀玉简直是头疼,像这种能力不足的笨蛋,什么时候才能全部换掉啊。

换是不可能换的了,这些人笨是笨了点,但好歹还能识文断字,处理公务。要是再换,估计也得等自己把成人学校建出来了,再培养个两三年才行。

经过王怀玉这一说,顿时议事厅里就鸦雀无声了,生怕自己也和胡涂一样,被拎出来批评。

不过王怀玉也只是一说,没有打算惩罚他。而是接着就把对其他几个县的管理制度,发了一份给剩下的县。

“以后,岭南各个县的人员安排还有奖惩制度,俸禄发放等都参照这个册子上说的来。各位看一下有什么意见。”

王怀玉是真想能集思广益一下,毕竟制度这个东西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不断更新才能更加符合大家的要求。但大家都习惯了做个言听计从的人,在这种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制度下,谁又真的敢提出什么意见?

他们拿着这个册子,看着上面扩招人手,绩效考核、工钱翻倍等等措施眼睛都瞪了,心里也有千万个想法,但最后都悄无声息。

“郡主的这个模式应该是在苍梧等县试用过了吧?既然适用过,看着苍梧几县的发展也比我们的好,想来郡主的这个想法应该是不错的。我们也跟着学,肯定错不了。”

又是一个说废话的,但对比大齐现在的情况,确实是已经很先进了。

“大家要是没有意见,那以后就按照这个来。招人和提高各个县衙役的能力,希望你们能在今年落实好。”王怀玉道。

“是,谨遵郡主旨意。”各县官员齐声应道。

确定好了各县的制度转变,接着就是拨款给他们修建县衙和培训人员了。好在这个是领钱,大家除了感慨王怀玉舍得外没有什么意见。

现在已经是十月初了,再过两个月便是岭南的秋收。粮食是重中之重,现在就要秋收做好准备。

王怀玉又给各个县说了一下铁农具和牛耕,要求其他县按照都开设一个由官府管理的铁铺,给百姓低价出售修理铁器。耕牛却是没有办法了,这些年陆陆续续的从外面买来加上繁殖的,也才三千多头,分到苍梧那五个县都不够,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分到整个岭南。

原本王怀玉还想要在北方买过来,但现在北方战乱,什么东西都贵,要求是可以吃的耕牛更不必说了。除非能穿过大齐去和匈奴做生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