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古代搞刑侦(166)

作者:历青染 阅读记录

陈县令:“是。”

陈县令招呼人将刘宗捆了带回县衙。

庭渊与伯景郁站在一起,伯景郁为他掌灯。

他道:“农神鼎里的粮食不多,连偷七日不过二十几石,折算现银二十两,他若是一口咬死就是他自己要这么干,想往后查很难。”

毕竟农神鼎实在是太分散了,分到每个地方,价值也就几十两银子,偷盗这些粮食即便是入刑也是罪不至死,顶多就是牢狱几年,罚些钱财。

伯景郁道:“所以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让他说出背后之人,不把这背后的势力连根拔起,任由他们继续生长,最终受伤的还是百姓。”

庭渊点头同意,伯景郁对粮食这件事的执着是庭渊很意外的。

粮食无论任何时候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在现代,领导层也会时刻注意粮食的价格,避免影响民生,即便是涨价一毛两毛,都得受到监管。

虽说从农神鼎里偷的粮食不算多,可若是遍布西府,的的确确累计起来是很庞大的数量。

庭渊:“若是刘宗不肯招供,明夜便去乡里蹲守,多去几个乡里,多抓一些。”

今夜才刚到第二夜,后面还有五夜,只要他们多安排人手,总能抓来一堆人,一个不说,总有人会说。

伯景郁惊讶地看着庭渊。

庭渊有些纳闷,“怎么了?”

伯景郁摇头:“我只是没想到,你能和我想到一起去,我也是这么打算。”

庭渊指了指伯景郁的心,又指了指自己的脑子,“审讯时常用的手段,分开审讯,防止串供,人心是最难拿捏的,分开审讯他们必然会产生怀疑,是不是有人坦白了,一旦这种思想在脑海里产生,就会迅速地生根发芽,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任何人都很难摆脱,甚至不需要动用酷刑,就能将他们逐一击破。”

伯景郁看庭渊的眼神更加惊奇,“我真的很好奇,你是怎么想出这些的,自幼生在居安县,出城都是去寺庙上香,懂验尸懂推理还能拿捏人心,在浮光县那晚临危不惧,还能将陈之撂倒,你到底还有多少是我不知道的?”

庭渊轻笑:“我说我是受神明点拨,你信吗?”

哥舒琎尧摆摆手:“老了,老了,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我就不掺和了。”

他可不想再回朝堂上和那一群权贵吵架,天天吵,朝堂上朝,下了朝还要吵,头疼。

与其和他们吵架,还不如做点实事。

哥舒琎尧:“朝中一半文臣替你们顶着,倒也用不上我。”

伯景郁忙道:“舅父说的这是什么话,你一个顶十个。”

哥舒琎尧:“我不是一个顶十个,我是一个要和十个吵,想我一身文采,要去和一群老顽固吵架,简直就是拿玉玺敲核桃,让他们年轻人吵去,我懒得去。”

伯景郁挠头,“实在不行,你可以揍他们,反正你又不是没揍过……”

哥舒琎尧摆手:“你就是说破天,我也不回去,这里多好,沿途可曾注意到我这居安县与你经过的其他县有何不同?”

伯景郁点头:“那倒是有,女子好像是比别处更自由,孩童少了许多,路上在茶铺听说舅父与一位庭大善人一起承办了学堂,不限男女均可入学。”

说起这个学堂,哥舒琎尧那可是相当神气,“那是,这个学堂将来办好了,可不比青天书院差。”

伯景郁有些惊讶:“舅父这么有底气。”

哥舒琎尧:“那是自然,我们这书院叫希望书院,承载着未来的希望,自然是不比青天书院差,起码比青天书院纯粹,没有阶级观念,大家都一样平等。”

伯景郁叹了口气,青天书院确实是背离初衷了。

他道:“我还真想去看看舅父如此满意的希望书院到底是什么样的。”

哥舒琎尧笑着说:“明日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伯景郁见状,说道:“舅父可否为我引荐一下这位庭大善人,我倒想看看是何方神圣,如此受百姓喜爱。”

说起庭渊,哥舒琎尧的嘴角根本下不来,“此人绝非凡人,又聪明又心善,格局很大,够你学一辈子了。”

伯景郁:“……舅父,我也没有那么差吧。”

哥舒琎尧呵呵一笑:“你是我教的,你有几斤几两我还不知道?”

伯景郁对庭渊倒是越发好奇了,他可从没见过哥舒琎尧对谁有这么高的评价。

毕竟,哥舒琎尧的起点,是别人一辈子都够不到的终点。

府内厨房为他们做了餐食,几人转至饭桌旁用饭。

伯景郁看着这一桌饭菜,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动筷子。

哥舒琎尧看他这般,说他:“怎么,粗茶淡饭,你吃不惯?”

伯景郁:“舅父平日就吃这些?”

哥舒琎尧:“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你觉得我该吃什么?和你在京城一样,顿顿山珍海味?”

伯景郁有些委屈:“舅父……”

哥舒琎尧:“你爱吃不吃,我这就这些东西,真是高高在上的贵人,不知柴米油盐贵。”

想起这个,哥舒琎尧就又想起了他代天巡狩,一路而来。

于是问他:“这次代天巡狩,你可有什么收获?”

伯景郁道:“各县治理得都很好,百姓们生活富足,能够吃饱穿暖。”

哥舒琎尧:“?”

哥舒琎尧将筷子拍在桌子上,怒道:“你再说一遍!”

除了庭渊,其他人都很懵。

伯景郁对飓风说,“你拿我的令牌,去调三千黑鹰军。”

西府为了防止西州叛军卷土重来,西府共有五十万兵力,西南府大约有三十万,其余二十万兵防全在西府内海沿岸,以防西州叛军从内海突袭。

“遵命。”

城内守卫军大约是三百到五百人之间,若他想按住霖开城和春熙城所有官兵,让他们来不及求援送信,至少要在人数上将他们彻底碾压,三千人是比较合适的人数,还得额外分出一部分人按住刘家庄的人。

伯景郁与惊风说,“你以哥舒无哉的名义入总府求见齐天王,就说自己有一份闻人政差人捎给你的密信,上面揭露了刘家粮肆在西府霖开县春熙城干的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重查闻人政一案,逼刘家就范。”

第84章 守卫森严

第70章

“终于要开始收网了吗?”

惊风跃跃欲试。

这一路走来,他等的就是将贪官拉下马,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伯景郁摇头,“不,现在只是下饵料。”

惊风问伯景郁,“殿下,我与飓风都走了,你的安全怎么办?”

可在庭渊这里,是遥遥无期。

无论他之前与哥舒再怎么闹,生气,可哥舒毕竟陪了他一年多,他们一起组建书院,看着书院落成,他们联手破案,四处查访,那些日子里他们惺惺相惜是真,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真。

走时庭渊心中还有疙瘩,如今疙瘩没了,哥舒与他还是那个志趣相投的知己。

一顿晚饭,他们聊得很开心,伯景郁与庭渊绘声绘色地讲着出居安城后两个月内的见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处。

哥舒琎尧听得也很开心,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一般。

伯景郁三句话离不了庭渊,视线也总是若有若无地跟随他。

庭渊说话时他会认真听,讲到一些有趣的事,他也会陪着一起笑。

一切都被哥舒看在眼里。

哥舒与庭渊说:“从前老气横秋的一个人,两个月时间就变得活泼了,你的功劳可不小。”

庭渊看向伯景郁,如今的伯景郁在他心里是正正好的一个状态,松弛却没有过度放纵,也不用时刻挺直腰杆端着王爷的架子。

他笑着与哥舒琎尧说,“身上多了些烟火气,少年气,这样挺好的。”

哥舒赞同地说:“确实挺好的,或许这才是真实的他。”

作为一名臣子,他自然知道胜国需要什么样的君主,可作为一个看着伯景郁长大的舅舅,哥舒琎尧希望他能够快乐,能够享受沿途的风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