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古代搞刑侦(168)

作者:历青染 阅读记录

“终于下来了!!”杏儿当场飙泪。

他们在楼下等了得有两刻钟,茶水都换了好几壶。

杏儿擦着眼泪,“公子,你再不来,我就饿死在这里了。”

饭就在眼前,一口都吃不到。

桌上摆着一桌子好菜,他们一口都还没动。

庭渊原本早就要下来了,伯景郁压着他亲不让他走。

庭渊觉得这事有些诡异,“之前惊风他们那个思路是没有问题的,泄露信息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把所有能够接触到运粮信息的官员名单列一份给我,让人去查他们的底细,还有他们的家人的底细也全都摸排一遍,与西州有关联的官员,都是重点调查对象。”

哥舒琎尧道:“我想这个范围不会很大,内鬼肯定是出在府衙内部,能够接触到这些绝密信息的也就那么些人,按照这个范围严格审讯,还有酒楼那边也去调查一下,哪些官员是他们酒楼的常客,与官员名单做个对比,往西州一年运粮几十次,这么多年一直在泄露,这个人不可能只去酒楼一次。另外还能从第一次泄露的时间入手,然后再看中间有没有间断,官员再怎么样都会调任,即便找不到如今潜在府衙内部的内鬼,也能通过人事调动的查清调走的人有哪些,再根据这个人的特性来寻找潜藏在府衙内部的内鬼,也是一条调查路线。”

庭渊下意识地打了一个响指。

这一动作让伯景郁和哥舒琎尧都看向他。

因为在这里没有人会这么干。

庭渊一时有些尴尬。

这是他多年来查案整理思路或赞同调查方向时惯性的小动作。

一开始查案整理思路,他就会有很多从前查案时的小动作。

除了喜欢打响指,他还喜欢转笔,或者是按压笔头,那种滴答滴答的声音能够让他保持清醒,也能够让他不那么枯燥。

“好,明日我就让人去办。”

庭渊忧虑道:“这些年算在叛军手里丢掉的粮食,未免太多了些,我怀疑很可能是监守自盗……”

伯景郁抿了一口茶水,“我也有这样的怀疑,南部叛军的人口一共就五百万,撑死算他六百万,一人四石粮食,他们最多上限也就是三千万石的粮食,这几日我看了丢粮的地点标注,基本在中部或北部港口,沿岸的港口附近都有大量驻军,叛军想要突破重重封锁打劫粮食,我个人认为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唯一的途径是内海海路,内海沿岸所有的港口全都由我们的驻军控制,若说偶尔给他们偷袭一次还有可能,十次里面被偷袭八次,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极有可能中州官场的事情在西州官场同样也存在。”

庭渊:“顺着贺兰筠和青山这条线查下去,总能查到头。”

哥舒琎尧道:“一心不能二用,先着手把中州的事情解决清楚,再解决西州的事情。”

伯景郁嗯了一声。

如今的情况,确实是中州更为紧急一些,中州背后牵扯得太广了。

仅仅是偷盗粮税,凭借阴阳布袋,一年就要偷走一亿石的粮食。

庭渊问:“刘家私种农田的亩数有准确数额了吗?”

伯景郁与小二说:“我们要一间上房两间下房。”

小二朝柜台处吆喝着,招呼他们坐下,为他们端上茶水。

伯景郁问:“这两日城内可是有什么事发生?我看街上人挺多的。”

小二拿抹布勤快地擦着桌子,“通判夫人搞了一个易物集市,这两日大家过来都是来参加易物的。”

“这易物集市是做什么的?”

小二道:“为善堂的孩子们换东西的。”

第85章 珍惜眼前

第71章

“一个换东西的集市,参与的人数这么多吗?”

听完小二说的这些,庭渊觉得很有意思。这就像是跳蚤市场一样,自由交易旧物。

庭渊问:“那这易物集市什么时候开始,在哪里举行?”

小二道:“明天一早你们可以去看看,出了门往右走有一棵槐树,顺着槐树再往里头走几百米,就能看到一个庙,往常举行小型庙会的地方,就是他们拿来做易物集市的地方,庙的后面就是善堂。”

对方点头。

防风问:“那你们是如何约定的?一百万两白银,足够覆盖你们这几个月内的收支吗?”

“不够,远远不够,南州商会的商户有十几万家,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商会,一百万两白银分下去,到每个人的手里,也不过几两银子,这怎么可能够呢。”

“既然不够,你们又为何要跟他们做这个交易呢?”

刘员外一脸无奈:“我们哪有拒绝的资格呀,给点好处见好就收,咱们就算再硬气,那也没有和官家去斗法的资本,你说是不是。”

防风:“但你们人多呀,十几万人,难道还不足以和衙门抗衡一二吗?”

“我们只想做生意,说什么抗衡不抗衡,又不是真要和衙门的人拼个鱼死网破,大家同在一方水土,吃的都是一锅饭,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王爷真要细查下来,我们的损失肯定要比降价这点损失来得要大,衙门肯出钱给我们垫底,让我们少亏一些,后续说不准的还会给我们再补钱,就算是亏也亏不到太多,何况这一波降价,能把从中浑水摸鱼,又不肯加入我们南州商会的一些散户整死,吞并属于他们的生意,眼光往长远了看,也能算作是好事一桩。”

“行,按个手印,之后有什么都去和王爷说。”

刘员外忙点头,问:“大人,我这什么都说了,到时候惩罚起来,能不能从轻?”

“不好说,具体得看你身上犯了多大的事儿,要是问题不大,念在你今日如此坦诚的份上,我也会帮你和王爷求个情,从轻处罚。”

刘员外连声道谢:“多谢大人,大人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防风:“你要是还知道些别的事情,有价值的情报,都能够提供,将功赎罪戴罪立功,古往今来,都是这个理儿。”

“一定一定,我回头认真想想,若想到了,一定会第一时间告知大人。”

防风勾唇一笑,“倒也是个聪明的人。”

刘员外赔笑。两日后,云景笙来了衙门,告知伯景郁可以解除李氏族人的禁制,放他们回家。

伯景郁派惊风去将李家的人放了,顺便给他们施加一些压力,警告他们不要乱来。

惊风给了几名差役一笔银两,叫他们辛苦跑一趟将李家人送回睥睨城,另外给睥睨县的县令送去一份手书,让他们“关照”好李家和洛家。

伯景郁也是担心他们走后,待李家忙完手里的事情,掉头回来收拾洛玖彰和云景笙。

临走前,惊风提醒云景笙,“即便现在你的目的达到了,也别对李家人掉以轻心,说不准他们葬礼办完了,就会反过来针对你们了,早做打算。”

云景笙平静地说:“他们没有这个机会了。”

惊风有些不明白。

云景笙道:“景笙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希望你们都能平平安安的,天黑之前我们就会跟镖局连夜出城,从此再不回栖烟城。”

惊风:“!”

“你们要走。”他有些意外。

云景笙说:“与其说走,不如说连夜逃跑,我不信李家,更不信洛家,李家和洛家的婚事没了,李家不敢刁难衙门的人,势必是要刁难洛家的,洛家不敢和李家撕破脸,自然就要刁难我和九爷的家人,此时不跑,更待何时?等着他们掉头来收拾我们?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你倒是想得格外地清楚。”惊风发现他以前是真的小瞧了云景笙,“我以为你是个小白兔,没想到……”

云景笙知道他要说什么,他也毫不介意,与惊风说:“公子,我没有一个好的出身,能活到今日,靠的都是我的伪装。我倒也想真诚待人,可我从未有过真诚,逢人不同面。靠的从来都不是自己这张脸,而是做小伏低我见犹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