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古代搞刑侦(472)

作者:历青染 阅读记录

李蕴仪家里来了一大帮子人,来和衙门讨要说法,将洛玖彰和云景笙直接绑了。

衙役返回前厅回话。

“县丞大人,二位钦差说稍后就来。”

李蕴仪的父亲满脸怒气,如果手里多上一把砍刀,站在门口守夜,鬼都不敢上门来。

黄昏时分,杏花里中劳碌整日的乡民也一一归家,见陈云起抱着浑身染血的少君往药铺走去,一路引来不少注视。

杏花里八十户乡民多姓吴,而陈云起一家是十多年前搬来杏花里的外乡人,在父母和幼弟相继去世,陈家便只剩下陈云起一人。

他是个木讷寡言的性子,旁人不问,他便不会主动说,此时只抬步向前。

穿过石板路,只见杏树枝繁叶茂,有遮天蔽日之态,花期将至,杏枝上已经结出花芽。

正对着杏树的竹屋外晒了各色药材,这是杏花里唯一的药铺,坐馆的大夫半路出家,医术实在谈不上多么高明,但在这乡野之地治个头疼脑热也勉强够用了。

太阳下山,吴杏林正忙着将晒在竹屋外的药材收起来,作为药铺唯一的学徒,这些自然都是他的活儿。

见陈云起抱了个浑身是血的人走近,吴杏林一惊:“云起,这是谁?!”

以陈云起木讷寡言的性子,在杏花里没什么称得上朋友的同龄人,至于和吴杏林熟稔几分,还是因为前几年陈云起父母刚亡故时,他偷偷从药材铺里为陈云起的弟弟抓了许多次药,分文没收,才叫他熬过寒冬。

吴杏林的身世也不比陈云起好上多少,他父母死得比陈云起还早些。好在吴是杏花里大姓,杏花里几十户人家都与他沾亲带故,也包括里正,吴杏林这才能靠着混一口百家饭长大。

也是因为他姓吴,才能在药铺做学徒,比起只能以砍柴为生的陈云起,药铺学徒的确是条不错的出路了。

“不知道。”面对吴杏林的疑问,陈云起语气平平地回了三个字,堪称言简意赅。

吴杏林清楚他的性情,陈云起说不知道,那就应该是真的不知道。

他凑上前打量着少君:“好像是个姑娘?”

等看清少君身上伤势,吴杏林当即瞪大了眼:“这这这……他还活着?”

他从没见过一个人身上能出现这么多道伤口,而且每一道伤口都还深可见骨。

这样的伤势,竟然还有一息尚存,吴杏林忍不住感叹道:“可真是命大……”

不过暂时活着也没什么用,如此伤势,杏花里肯定没人能救得了他。

“云起,你也知道,就我师傅那点儿医术,别说救他了,不把人立刻送走都算好了。”对自己师傅的水平,吴杏林实在是再清楚不过。

他这话才出口,面白无须的中年男人自内室走出,冷笑道:“吴杏林,你是不是不想干了?”

吴杏林并不怕他,此时只嘿嘿一笑:“那您老人家来看看,这姑娘还有没有救?”

吴郎中冷哼一声,上前两步,看向陈云起怀中少君。不过一眼,他面色陡然黑了几分,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这臭小子说得不错,他还真没这救人的本事。

堂中一片死寂,片刻后,吴郎中笼着袖子开口:“救不了,等死吧。”

他连脉也不需把了。

对他这个答案,陈云起也不算意外,哦了一声就要抱着人离开。

“等等。”吴郎中眼中精光一闪而过,“虽然他必死无疑,但我手中有一张药方能为他续上几日命,只需……”

陈云起却头也不回,只是脚下步子快了几分。望着他的背影,吴郎中试图伸手挽留:“只要十枚大钱,救人救到底……”

陈云起走得更快了。

吴郎中见此,只能唏嘘地叹了口气:“还以为今日又能赚上一笔。”

深知他底细的吴杏林忍不住吐槽道:“师傅,你不会又要拿出那张外伤药方吧?”

这么多年,吴郎中治外伤全靠这一张方子。

吴郎中却不觉得有什么:“左右是对症的,用了说不准能吊上几日命呢。”

“不过伤得这么重的人,我还是第一回见。”他不免觉得奇怪,“看那伤势,好像不是被什么猛兽所袭……”

吴杏林只道:“云起在山下捡回来的,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师傅,会不会有什么麻烦?”

“就这破地方,能有什么了不得的麻烦。”吴郎中不以为意道。

杏花里安平多年,对于少君的出现,两人并未多想。

另一边,陈云起已经将昏迷的少君放在自己弟弟从前所住的床榻上。

等他咽气,找个合适的地方将人埋了,也算有始有终。

陈云起走到院中,摸出把半旧的砍柴刀,将砍来的木柴进一步劈成合适大小。劈柴声响起,少年神情木讷,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相同动作,经年累月之下,他虎口上早已结了一层厚厚的茧。

若是有人在此,大约能看出,他砍柴用的,是一门武道功法。

这是陈云起父亲教他的,可惜还没等完全教会陈云起,他和妻子便先后病亡。

杏花里中极少有人知道,陈云起父母其实并非因病过世,他们在带着一双儿君来杏花里时,便已身受重伤,能支撑几年已是不易。

不过此中乡民也能看出,陈家父母与他们并不相同,不仅识文断字,举手投足也不像在地里刨食的农人,说不定是什么大族子弟。

村里最有见识的里正却说不是,这夫妻二人哪里是什么大族出身,像大族子弟身边的护卫仆婢还差不多。

但不管是何身份,终究与他们这些乡野小民不同,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陈家始终不能融入杏花里的原因。

等陈云起停下动作时,小院中陡然安静下来,暮色中只听得几声虫鸣。少年孤身站在院中,身形显出几分寥落意味。

陈家也不是一直这样冷清。

即便是陈父陈母意外亡故后,也还有弟弟陈稚陪着陈云起。那时的日子并不算好过,为了替生来病弱的幼弟抓药,彼时也不过十岁出头的陈云起便要入山砍柴采药,艰难地支撑起这个家。

陈云起不觉得那时有多苦,但无论他如何努力,终究还是改变不了陈稚病逝的命运。

两年前的那个冬日,陈云起失去了在这世上最后的亲人,从此以后,他便真真正正地成了孤身一人,性情也越发寡言,也只有和吴杏林还会多说上两句话。

“喂!”院中沉寂被一声呼喊打破,墙头上,长相甜美的圆脸少君探出头,笑看着陈云起,嘴边现出一个小小梨涡,“陈云起,你今日是不是救了个人回来?”

陈云起抬头对上他的目光,闷闷嗯了一声,没有多说。

“他都要死了,你带回来干什么?”少君知道,他救的正是河边出现的少君。

“还没死。”对他这番话,陈云起只回了三个字,说话时,他手上也未停,将地上散落的柴火堆起来。

明明自己都活得不怎么样,还喜欢多管闲事。蝉衣在墙头叹了声:“我可是看在吱吱的面子上才提醒你,小心惹祸上身。”

陈稚的乳名,正是吱吱。

陈云起没说话,救都救了,他总不能现在将人扔出去。

蝉衣拿他没办法,只好道:“兄长说了,要两捆柴,你等会儿送过来。”

陈云起嗯了一声,算是应下。

陈家的邻居,除了吴杏林,就是景弈和蝉衣这对兄弟。

陈家旁边的青瓦房无主多年,据说主人早已搬进郡中,不过未曾将这处祖宅卖了。这几间青瓦房可值不少缗钱,杏花里不少人都打着将其强占的主意,谁知七年前,景弈拿着地契来了杏花里,叫他们的盘算都落了空。

景弈的户籍挂在这祖宅中,杏花里传言,他其实是不为主母所容的庶子,这才被赶回了穷乡僻壤的祖宅。

话虽这样说,他从其父那里继承来的身家胜过了杏花里许多人家,无须劳作也过得很是滋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