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古代搞刑侦(585)

作者:历青染 阅读记录

伯景郁点头:“是,西州叛军不断潜入京城刺杀我父亲,当时我堂兄已经病入膏肓,朝堂上就靠着父王和舅父在撑着,我父亲更是住在宫内,他们没机会刺杀我父亲,便把主意打到我的身上,若我死了,我父亲肯定要出宫,这样他们就有机会在父亲回府的路上刺杀。”

庭渊听着有些后怕,若当时伯景郁没有心血来潮喂鱼,死的便是他。

连他舅父见了他都要行礼,眼前这个人怎就如此没有礼数。

庭渊脑子里压根没有行礼这个概念,他与哥舒之间也不行礼,没养成见谁都行礼的习惯。

庭渊:“我即将年满十九。”

伯景郁:“也没有年长多少,你是如何想到要承办学堂,让男女一同入学?又是如何做到让所有百姓都歌颂你的?”

后面的话伯景郁没说,难不成这好名声都是庭渊找人宣扬的?

在京城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有些朝臣经常找些读书人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

上街走上一趟,随便坐进一个茶楼,都能听见朝堂上一些气人的官员被说书的歌颂。

下意识地伯景郁就觉得庭渊也是这样的人,如此年轻就被百姓歌颂,还如此没有礼仪观念,他怎么想,都不觉得这个人配得上“大善人”这个头衔。

能让百姓歌颂,说明这个人无论是品行、学识、才干都应该是顶好的,不说受文人追捧,起码也得在一方文人中有极高的地位。

庭渊听他这么问,心中就已经完全明白了,这是觉得他德不配位,名不副实。

庭渊见哥舒没有说话,想来也是想让他自己为自己辩解,于是便道:“承办学堂从来都与长幼无关,只有想与不想,我有足够的钱财支撑自己承办学堂,愿意让女子一同入学,那是因为女子从不比男子差,她们也应该受到尊重,而非被困在四四方方的宅子里,女子也有读书识字的权利。至于百姓们为什么歌颂我,你要去问百姓。”

对于庭渊这个回答,哥舒满意地点头。

虽庭渊不知伯景郁此行来居安城的目的,却也在冥冥之中为他指明了一个方向,从不同的角度与哥舒的想法不谋而合。

关于百姓的事情,百姓最有发言权。

伯景郁听完庭渊的话,不否认庭渊的话有道理,也不否认他的观念,但他仍旧觉得凭借承建学堂让男女一同入学读书,不足以让百姓称呼他为“大善人”。

伯景郁问:“善人可曾写过什么诗,写过什么字?又或者为百姓做过什么善事?”

庭渊摇头:“我不曾写过诗,也不曾写过什么字。至于是否为百姓做过什么善事,得看我做的事百姓是否从中收获了利益,百姓是否觉得我做的是善事,善无大小之分。”

哥舒拍手呼应,“说得好,善无大小。”

伯景郁顿时心中警醒。

庭渊继续说:“路上看到一人跌倒上前扶起,是善。路上有坑容易让人跌倒,将坑填了,也是善。让人将路检修遇坑填坑立牌警示路人,还是善。”

“不知王爷心中,什么样的善才能算善?”庭渊看向他,等一个回答。

伯景郁这才醒悟,庭渊说得不错,善事从来不以大小来论,而是善恶本身来论。

伯景郁:“先生所言令我醍醐灌顶,受教了。”

鸿燕军下面一共有二十四个营。

伯景郁:“其他营业拖欠军饷吗?”

“不知道。”那人摇头:“我们营拖得实在是厉害,说朝廷没有给军饷,可当官的在军营里酒肉尽欢,我们每天都是窝头配野菜。”

“真是岂有此理!”惊风怒道:“朝廷给的标准分明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

那人像是听了天大的笑话,“平日里能有一荤一素都不错了,哪里能有两荤两素,除非是过年过节,其他时候多数都是两个素菜,一个月吃肉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你们就没有上报?”

“上报如果有用,我们就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了。”

伯景郁脸色阴沉得可怕,“你敢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吗?”

第307章 一撸到底

第15章

涉及军饷不是小事,朝廷的军饷每月都会按时发放。

拖欠军饷并存在冒领军饷的事情,很大概率是有人在贪污军饷。

“我拿全家性命发誓,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若是假话,经过查证之后,污蔑者必然一死,家人也会受到牵连。

“这有何难?”

呼延南音起身,“正巧我也要去一趟客栈,我们一起过去。”

“好。”

几人从工会前往客栈,街上的铺子正巧也开门了。

庭渊与伯景郁说:“我想买些东西给张大娘和小宝带过去。”

对于小宝,庭渊是很心疼的,他们母子不容易,小宝大难不死,作为自己能帮的人,他很愿意施以援手,再者他对小宝本能地就很亲近。

庭渊买了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全是小宝他们最需要的。

若是直接给钱,小宝和他娘肯定不会收。

几人到时,小宝正在院子里扫落叶,他想法简单,又听他娘的话,做事情非常认真,院子里除了正中间那一堆叶子外,别处几乎看不到一片叶子。

听着脚步声,小宝回头,看到庭渊他们三人来了。

站在那里朝他们笑,接着大喊,“娘,好哥哥来了。”

庭渊和伯景郁他们手里都被东西沾满了。

走近了,小宝上来与庭渊打招呼,“一号好哥哥,好久不见啊。”

庭渊被这称呼给逗笑了,“怎么还排上号了。”

小宝说:“娘说了,叫名字是不礼貌的。”

“这样啊。”庭渊笑问,“那我身边这个哥哥是几号。”

“三号。”小宝看着伯景郁说。

伯景郁问:“为什么我是三号不是二号?”

小宝指着呼延南音说:“这是二号哥哥,哥哥总是来看我,给我们住的地方,还给我们吃的穿的。”

伯景郁哦了一声。难民被叛军煽动过河,曲远不敢对难民动刀,只能派人筑栅栏,搭人墙,阻止难民过河,为后方百姓争取转移的时间,坚持到援军支撑。

即便曲家军全数镇守颞水河畔,与百万难民相比,几万曲家军根本阻挡不住,拼死拖延了一天的时间,全数丧生在颞水河畔。

颞水城的百姓面对这种情况,自愿组织起来,由城中的年轻的女子带着幼童撤离,城中老人和青壮男子全数留在颞水城,阻拦难民北上,为后方的人争取到了撤离的时间,也接过曲家军的责任镇守颞水城。

有了他们的牺牲,这才为后方军队和百姓争取到了时间。

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即便后面的军队能赶到,粮草也无法及时送到。

难民们觉得是曲家军阻止他们北上,在曲家军死后,他们几乎被剔肉削骨熬制成汤,尸骨被堆砌在颞水河畔。

战争结束后,一切归于平静,为了纪念曲远,也为了铭记这场战争,把黎安县改成了曲远县。

一个月后,曲远城

马车驶入城内。

“好热闹呀~”杏儿趴在马车窗口往外看。

再有十来天就过年了,街上置办年货的人非常多。

杏儿放下帘子与庭渊说:“公子,我们是不是也要置办年货,准备过年呀?”

庭渊点头:“置办吧,等今日安顿好了,明日我们就可以上街置办年货了。”

“好耶!”杏儿拍手:“我最喜欢过年了,只是——”

庭渊问:“只是什么?”

杏儿叹了一声,思绪飞远,再回神,眼中已经泛起泪花,“我想阿娘了。”

庭渊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其实你如果想回居安城与你阿娘他们过年,也不是不行。”

“距离过年还有十七天,这里距离居安城大概四千里,不走西北府直接横插回去走津南官道应该是三千里的路程,每天行二百里,能够在年二十八九到居安城。年后我们大概二月中才会入西州,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