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回国建厂(13)

作者:木头山 阅读记录

不管哪个原因,张爱国他们都要承李麦芒的情,毕竟这些设备对他们来说确实重要。

如果说张爱国是后悔中带着庆幸,那么原市的市长就只剩下后悔,原市的供销社还一直催着麦芒自行车厂给他们加大供应量。

作为晋省的省会,原市是最繁华的城市,也是晋省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更不要说还有来往的客商。

分配给他们的自行车根本就不够用的,往往是攒了一个星期发过来的两万辆自行车,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销售一空。

甚至因为太过便宜,有来这里做生意的人,回程的时候,会捎上几辆自行车,不管是自己用、送人,还是带到外地卖出去,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原市这么大的市场,你们可以减少对同市和楼县的供应啊,尤其是楼县,那里应该卖不了多少辆,多发一些来原市,而且,发货越多,也更划算。”

供销社的采购主任语重心长的跟麦芒自行车厂的外销部人员谈判。

外销部人员只能笑着说:“没办法,产能就这么些,过段时间买过的人多了,就没这么多买的人了。”

不增加供应是有原因的,他们需要留一部分产量去其他省试水。

第11章 我要当厂长

随着卖车款的逐渐回收,麦芒自行车厂正在迅速变成下金蛋的母鸡。

廉价的人工、低廉的原料、巨大的产能,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哪怕是卖九十九,也要比一百多的自行车利润更大。

孙星看到账目的时候都吓了一跳,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营收,楼县很快就能摆脱贫困县的帽子,甚至是踏入模范县。

李麦芒则是看着已经完成十万销售额度的小厂系统,陷入沉思。

“现在有钱了,你说咱们工厂是扩大生产线,开始生产成人自行车好呢,还是建个别的日用品工厂?”她装作随口问孙星的样子。

“还生产什么成人自行车啊,这自行车现在不就是成人自行车,我觉得呀,来个缝纫机,或者手表就行,最好是彩礼三件套凑齐,咱们县用自己生产的彩礼结婚。”

孙星现在也到了为自家儿女结婚发愁的时候了,他家倒是不缺这些东西,只是想到其他家庭都在为彩礼发愁,才有感而发。

只是他没想到,这句话让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后悔不已。

无数次感叹,他儿子要结婚了,干他屁事,管他三大件凑没凑够呢,早点让麦芒自行车厂生产上汽车不比三大件强。

国内现在的汽车生产线极其落后,一直都在想办法引进国外的汽车流水线,为此已经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谈判。

李麦芒皱皱眉头,缝纫机是她最不想解锁的,因为解锁线太短,老式缝纫机、电动缝纫机、电脑缝纫机、自动绣花机……后续的都是工厂需要的大型机械,买的人也不多。

还不如解锁手表,儿童的电子表,虽然在后来大家看来太过幼稚,可是在现在,电子表也是很时尚的东西呢。

只要表盘设计的不是那么幼稚亮眼,想必买的人应该也不少吧。

李麦芒确定好建表厂,就拿出来合同,要跟孙星签约,正好孙星还没走,也省得她专门去县委找她。

孙星当然不可能现场跟她签约,他要把合同拿回去,县委班子研究之后才能决定要不要签约。

“又建厂?这自行车厂才建成一个月吧,这合适吗?不会有什么事吧?”

李麦芒毕竟是漂亮国人,就算她说的再好听,说自己是华国人,自己爱华国,那她也是漂亮国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多警惕点没坏处,万一她是通过这种方式,想要进行间谍活动呢。

这么一说,这事他们还真不敢随便下决定了,要去市里,看看市里什么意见。

同市和原市最新一期的报纸首页上出现了个新的合资工厂介绍,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对于工厂合资人的介绍远比工厂本身的介绍多得多。

十八岁、合资、漂亮国、这些字眼都足以吸引人的眼球。

尤其是为了能报道的更详细,更全面,在采访李麦芒没有获得更多她在漂亮国的经历之后,记者们转向发掘她在华国的经历。

不仅把她母亲的信息扒了出来,还了解到李麦芒曾经在原市户籍处了解过入籍信息,这样的人物背景,当然要大写特写。

“二叔!二婶!好消息,好消息啊!”一个中年男人举着手里的报纸,兴奋的敲响房门。

李耀祖打开门,看到满脸红光的侄子,有些不明所以。

自从他们把岗位给了他大哥家的孩子之后,除非是到了父母过寿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来他家的。

上个月,他爹刚过了七十五大寿,这还不到他妈过寿呢。

李鹏飞看到同楼里的邻居探出脑袋,警惕的看看他们,然后说:“进家里再说。”

关上房门,隔绝邻居窥探的视线,李鹏飞把报纸展开,指着上面的一块报道:“看,这不就是我堂妹李春花嘛,她闺女,也就是我外甥女,办了个工厂,就是那个麦芒自行车!”

说着,他激动的直跺脚,麦芒自行车在他们同市有多火,这么说吧,以前,大家的首选都是二八大杠,而现在,大家的首选是红色麦芒。

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直接请假回来的,必须要第一时间跟他二叔二婶说。

“你看看,这自行车厂四百多员工呢,就我外甥女一个人,万一被骗了怎么办,办厂子,还是自己人更靠谱,更安心,你说这孩子心怎么这么大。”

李鹏飞的算盘打的震天响,他和他媳妇继承了李耀祖夫妇的岗位没错,可他家孩子还没岗位呢。

他们夫妻两个还年轻,总不能这时候就退休吧,家里孩子等到他们退休,那年纪都多大了,更别说,现在市里没个工作,说亲都不好说。

要是能去麦芒自行车厂,当个厂长什么的,那还用愁什么,工作不用愁,钱更不用愁。

李耀祖接过报纸,果然,上面写着麦芒自行车厂厂长,艾薇·摩根,中文名李麦芒,她的母亲是同市人,曾在罗村下乡,后出国。

全部都对上了,甚至算算时间点,之前那个来他们家里的女人,很有可能就是李麦芒。

李耀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一辈子都没什么主意,所有的主意都是他爹做的,他只要坚决执行就行。

好在李鹏飞也知道自己二叔的德行,来这里通知二叔二婶是因为他们是李麦芒的亲外公外婆,到时候少不得要让他们出面。

来这里通知过,他就要去找他爷爷奶奶去做主去,这厂子,他们一家进定了。

李老爷子今年七十五,孙子孙女一大堆,重孙重孙女更是数不胜数,少有的大家族。

他自己是农民,却供出来好几个工人,他觉得全是靠他自己的智慧,大家劲儿往一处使,这才是兴家之道。

尤其是老大一家,家里两个男孩,两个女孩,个个都有出息,不像老二家,就两个闺女,还都没出息的很,跟人学坏,数典忘祖。

幸好他有先见之明,早就看出来那两孩子以后不会有出息,让她们替家里有出息的孩子下乡去。

有这么多孩子,孩子们又有本事,李老爷子平时就是打打牌,喝喝茶,练练气功。

李鹏飞找到老爷子的时候,老爷子正蹲在地上,两根食指像探测器一样微微往前伸,没一会儿就满脸通红。

“爷,爷!好事!大好事!”李鹏飞这么一喊,李老爷子可算是有借口了,赶紧起身。

“啥事啊,这么着急,没看到我练功呢吗?”老爷子还是身体好,脸憋的通红,这会儿起身也没有头晕眼花的。

李鹏飞又把他知道的消息说了一遍,李老爷子不识字,却耳不聋眼不花的,思维活跃一瞬间就想到了得把厂子攥在自己家手里,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办厂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