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回国建厂(16)

作者:木头山 阅读记录

“这能赖我?我说的时候,你们谁没同意?不都是这么想的,现在开始埋怨我,怎么,看我好说话?”

李鹏飞骂不着李麦芒还骂不着他们吗?打不着李麦芒还打不着他们吗?直接就在关着他们的地方上演全武行。

“到了这里还不老实!”罗玉书拿着棍子敲打铁栅栏,这才让他们消停下来。

“这怎么办呀,我就请了两天假,回不去,肯定要挨批评了。”李鹏飞的老婆垂头丧气的坐在地上。

谁不是呢,除了已经退休的,他们正在上班的要么是请假过来的,要么是跟人换班过来的,虽说不会被辞退,也不会扣工资,但是被人批评也受不了啊,尤其是开大会批评,万一因为这被调去受累的岗位,他们想闹都没理。

公安局是二十四小时执勤的,也就意味着,随时都会有罪犯被丢进来跟他们一起。

几天的时间,众人就苦不堪言,神色憔悴,被放出来的时候就感觉外面的世界真的太好了,哪怕是炙热的太阳,也让人开心。

六月底,晋省已经彻底步入夏季,到处都被太阳炙烤着,缺少植被的土地上,热气扭曲着蒸腾。

李麦芒这段时间都不想出宿舍了,风扇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气的扇,工厂里也都安上了风扇。

所有人下班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澡堂冲个凉水澡。

但是大家都很开心,他们这里的工厂都是没有风扇的,夏天的时候满头汗,一点风都没有。

如果是电焊厂,本来就是高温电焊,夏天就更热了。

今天实在是热的受不了了,李麦芒把手里不知道打湿过多少遍的毛巾一扔,拿上车钥匙:“走,我带你去县里买雪糕去。”

穿着短裤短袖的罗小田立刻光着脚从木头板凳上站起来,嘴里发出欢呼声,然后满屋乱跑找凉鞋。

发动汽车,空调开启,坐车里比坐家里凉快多了。

这么热的天,外面也没什么人,一路上风驰电掣,很快就到了县里的冰糕厂。

冰糕不需要粮票,两分钱就能买块冰糕,李麦芒直接买了五百块,全厂一人一块。

几箱冰糕被搬上车,用棉被盖着,棉被是冰糕厂的,下次再还就行,不还也没事,他们厂里不少人家的孩子都在麦芒自行车厂工作,这棉被就当送她了。

进厂的时候,先给保卫室的人一人发一块,然后进食堂,让食堂的大师傅们搬着雪糕进车间给大家发。

热火朝天的车间,哪怕有风扇,大家依旧是汗流浃背,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毛巾,尽管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天气,可还是热的不行。

“冰棒来喽!”大师傅沉稳有力的声音回荡在车间里,随后就从最外面开始往里发冰棒。

“居然还有冰棒?”

“厂长专门去买的,请大家吃!”

所有人都欢呼雀跃,他们这里偏僻,就算是想买个冰棒都买不到。

老师傅也凑在一起吃着冰棒,桌子上还堆放着厚厚的草纸,这些都是他们这段时间研究的成果。

自行车生产线的技术他们已经吃透了大半,一些没办法自动化生产的设备也徒手做了出来。

事实证明,他们拿到的说明书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在参照说明书的情况下,研究起来会更快速。

而之前没有参照说明书是有原因,他们已经不止一次被外国的技术工人和合作公司坑了,买回来的设备不是故意被生产成易损坏的,就是说明参数有问题。

为此许多工厂不得不花费高昂的费用,来请国外技术人员帮他们修设备,还得对人家恭恭敬敬的。

他们也担心麦芒自行车厂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在研究的时候,首先依靠的是自己。

“呦,师傅们正研究着呢。”听到李麦芒的声音,老师傅们赶紧把草纸藏起来,装作什么也没做的样子。

李麦芒嘎嘣一下,把冰棒咬断,年轻人,牙口好。

“是这样的,跟你们说个事,我准备再办个电子表厂,总部的设备随时都能运过来,到时候可能还会麻烦师傅们帮忙培训员工,”

几个老师傅对视一眼,笑起来:“没问题,反正我们也退休了,没退休的给厂里打个报告就行。”

他们有的是别的厂借调过来的,不过如果是新设备,先进设备,想必厂里不介意再借调一段时间。

“辛苦师傅们了,师傅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咱们厂子是新厂,肯定会有很多缺少的东西,缺什么补什么就行了。”

“哈哈哈哈,不缺不缺,挺好的,什么都不缺。”他们这会儿就想让李麦芒赶紧走,多呆一会儿都容易发现他们的草稿。

李麦芒盯着桌子上被倒扣过来,露出一个角的草稿纸,就在老师傅们以为被发现了的时候,一拍手:“宣传部,咱们厂还缺个宣传部,我得招人去。”

他们厂到目前为止,最常见的宣传方式是口口相传,最大的一次宣传就是上报纸,还引来了李老爷子一家。

虽然现在的工厂基本上都不会宣传自己,打广告的更是少数,多数都是靠着口口相传,还有就是百年老字号留下的口碑。

他们厂不一样啊,李麦芒以后的工厂生产的东西多了,总要宣传一下又有什么新产品,新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又在哪。

老师傅们对视一眼:“对,我们也觉得厂里缺少宣传部。”

不过他们双方想的宣传部却不是同一个东西,李麦芒想的是外宣部,老师傅们想的是内宣部。

第14章 暴雨

这个时代的工厂有个极其特殊的部门,就是宣传部,不像后世主管对外宣传、舆情控制,而是主管对内思想政策宣传。

不管是工厂出了什么新规定还是国家出了什么新政策,都需要宣传部通过写黑板报和张贴报纸的方式来让工厂里的工人们知道。

麦芒自行车厂现在就没有宣传部,他们毕竟是合资公司,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方便的,所以李麦芒一说要成立宣传部,老师傅他们就举双手赞同。

宣传部跟普通工人不一样,是需要进行考核的,而且还需要文化水平相对高一些,至少要初高中水平。

李麦芒把招收宣传部的要求说了,老师傅听了觉得不太对劲,这好像不是一回事,国外工厂的宣传部都是干这些事的?

双方一合计,得了,多招点人,内外宣传都得有。

于是,下班的时候,何多多就看到食堂入口旁边贴着一张纸,说工厂招宣传部文员,两个岗位,内宣部和外宣部,一共六个人。

“哎,多多,我记得你是高中毕业的吧,你可以去试试啊,而且,你以前不还说你是你们班里文艺委员,黑板报都是你出的嘛。”

何多多也有些心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的文员肯定要比工厂的工人轻松很多。

这次招聘为期一周,一周之内都可以报名来面试。

只是刚开始招人没多久,已经连续高温很久的天空终于在一个闷热的清晨落下雨滴。

雨滴打在地上,溅起尘土,也将地下的热气逼了出来,比起之前的闷热,空气中又多了几分蒸腾的热气。

李麦芒有些不耐烦,这下雨还不如不下,一点都没感觉到凉快,还是得买个空调才行。

雨成串的落下,到了中午也没有停歇,李麦芒只能打着伞去食堂吃饭。

跟她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的老师傅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这雨一时半会儿估计是停不下来了。

“这还能看出来?”

“当然能,你看这雨不急,绵密,就能下时间长,而且咱们这下雨就是就是这种特色,长时间不下雨,说下就指定是大雨。”

果不其然,晚上的时候,雨依旧没有停,甚至李麦芒感觉还要比之前大了些。

下了一天的雨,热气早就没了,晚上冷风一吹,甚至有丝丝凉意。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听到外面依旧不停的雨声,李麦芒只能庆幸这是夏天,还能穿着凉鞋,要不然这来来回回的功夫,鞋都得湿透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