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1804)

他还是从凤凰台来。

董瑞点点头:“你说。”

齐藉说,眼前这世道是乱了,以后只会越来越乱。

义军已经算是相当有礼的人了。毕竟顶着大义的名头,不好明目张胆的干坏事,来借粮要人也没有强抢。

但以后再来的人就未必这么好了。董家只有董瑞和董诚父子两人,其余亲戚都远了,有事也帮不上什么忙。家里的钱不算多,人不算多,如果来一伙强人恶人,董瑞和董诚父子可能就会没命。

董瑞听到这里,脸色已经变得越来越严肃了。

他近来确实是越来越担心了。

“可是,我们没有强邻,城中也无巨财,又要到哪里去求援呢?”董瑞叹道。

有强邻可以依靠,有巨财可以请人来保护他们。两个都没有,又能怎么办?他总不能把城背着跑吧?

齐藉替他出了个主意:寻一靠山。最好远一点,离得近了容易被勒索,离得远了反倒更安全。

这个靠山最好名气大一点,这样离得远了也能保护董城。

董瑞连忙求齐藉指点。

齐藉小声说:“凤凰台上的安乐公主,便是最合适的人!”

董瑞乍听之下觉得这不是个好人选,可越想越觉得,还就是安乐公主合适!

首先,她是个公主。如果她是个公子,董瑞就该担心董城会被索取过多,董氏会被赶出董城。但公主的野心总比公子更好满足。

其次,凤凰台确实相当远了。既然不能盼她在左近时刻照拂董城,那就只能选一个名气最大的。现在天下还有谁不认识写出《祈君书》的安乐公主呢?

最后,比起包、李、伍等,安乐公主真的更好。

董瑞是受够了之前被索粮索人的苦楚了,想起来就害怕。他听说安乐公主就是喜欢商人,喜欢个新奇的东西,再加一个美男子。她既不带兵,也不打仗,那就不会像包氏、李氏那样找他要粮要人。

他想明白之后,就盘算从哪里寻来几样宝贝好送给安乐公主,求她庇佑董城。

齐藉知道后,又指点了他几下。

“那些花钱的东西倒是其次,公主更爱人学鲁字,遵鲁俗。”

齐藉劝他在城中试行鲁律,也不用全都照办,挑合适的用几部就行了。

董瑞与亲信商议数日,都觉得此计是可行的。

亲信道:“某曾拜读《鲁律》中的《商律》与《户律》,还有《女律》,受益非浅。公若肯遵行此律,则城中受用无穷!”

董瑞自己还真没读过,当即请亲信多讲讲。

亲信从齐藉那里得到不少真传——更收了一大笔钱——立刻慢慢道来。

他跟董瑞议了十几天,董瑞就决心要在城中行鲁律了。

为了不引起反对,董瑞决定先拿《商律》试试。管商人的嘛,跟百姓没关系,世家也碰不到,影响应该是最小的。

结果董城的大小商户竟然都很愿意!他们听说董城要用《商律》了,纷纷去问以钱赎罪这个有没有!保证金制度有没有!有的话他们肯定都愿意啊!

商律剩下的内容像固定的度量衡什么的,早在城中商人跟外地商人做生意时都学过了,也早就开始用了。

因为……方便啊!

以前各家店铺用的都是自己的尺子自己的斗,多了少了,很容易出矛盾。曾经就发生过粮店用小斗给百姓盛米,最后引发打斗的事。

就是百姓,买惯了鲁商的东西,也都催着本地商户“跟鲁人学一学嘛!”。

董瑞才知道,原来城中的商人早就跟鲁商学得差不多了。而且他们自己也因为这样,慢慢的变得“亲密”起来,不知不觉就联合在一起了。

早在听说别的城市开始用鲁律时,他们就盼着本城什么时候也能用鲁律,那个赎罪钱就很让人羡慕!

商人本身微贱,最怕见官。真到见官的地步了,结局也多是倾家荡产。人还要受苦受罪。

有了赎罪钱,他们都愿意直接把钱送给当官的,只要能留下一条命!

钱可以再赚回来。

董瑞没犹豫多久就在亲信的劝说下同意了商人的赎罪钱和保证金制度。

——因为董城穷了。

被各路义军英雄豪杰索粮索钱索物,董城早就内囊倾尽,捉襟见肘。

虽然可以向各家族借点钱周转,但如果一直这么做,董氏在本城的威望就会下降,早晚会被推翻。

看在钱的份上。

《商律》的施行让董瑞的腰包鼓起来了,底气也更足了。

亲信又趁机劝他试试《户律》。

因为《户律》是可以分裂家族的。董瑞在亲信的支持与指点下,借《户律》将一些对头推翻,扶植了更听话的人上去。在董城本地世家重新建立了他身为城主的威信。

多木木多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