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反派痛哭流涕(81)

燕琅自去廊下穿了皂靴,这才迈下台阶,走到他面前去:“你爹的面子我都不给,圣旨也不是没撕过,你又算哪个牌面上的人物?”

“楚王殿下,我想给你一句忠告——晋王的确倒了,但你也别觉得自己就是板上钉钉的储君,皇位太重,你背不起来吗。”

她微微垂首,怜悯的看着他,道:“你还是去养猪吧,一头就行,你这个脑子,多了数不过来。”

系统情不自禁的叹了口气。

燕琅道:“你怎么了?”

“天下秀共一石,秀儿独占八斗,”系统感慨万千道:“可以秀高八斗称之。”

燕琅听得大笑,又摆摆手,吩咐人把慕容晟给弄出去了。

……

仪国公死了,苏家满门抄斩,虽然未曾牵连到出嫁女身上,然而那些苏姓女子没了娘家,在夫家已是摇摇欲坠,哪里还能帮衬到苏皇后。

皇帝与她虽不是原配夫妻,却也有着二十多年的情分,加之对沈胤之心怀不满,方才赦免了苏家老幼之人,但于他而言,这已经仁至义尽了。

仪国公被问罪腰斩,苏皇后便是罪臣之女,这样一个有瑕疵的女人,怎么可能再继续母仪天下?

十二月初,仪国公问斩后几日,皇帝下旨废黜苏皇后后位,改封静远仙师,令其带发出家,长伴青灯古佛,而晋王慕容安,也随之失去了中宫嫡子的那道光环,从此泯然如其他皇子,甚至还要不如。

苏氏被废,并没有在朝堂上引发过大的争执,毕竟仪国公身涉滔天大案,朝野非议,百姓侧目,有那样一个恶名昭彰的父亲,苏氏本就很难再继续坐在后位上。

真正叫朝臣震动的,却是皇帝在废黜苏皇后之后三日,便令中书令赵诚持节册封昭仪赵氏为后,正位中宫。

赵皇后出身微贱,原是清河长公主进献的歌姬,因为容貌美丽,体态艳妩,颇得皇帝宠爱,被册封为九嫔之首的昭仪时,便很是受了些非议,不想今日皇帝竟叫她压住后宫众多名门贵女,直接册封为皇后,难怪朝臣侧目,纷纷皱眉了。

燕琅听闻此事,不过淡淡一哂。

说到底,皇帝还是死性难改,又想玩制约平衡的那一套了。

苏家倒了,苏皇后与晋王从此再难保全,慕容晟是元后之子,也是晋王之外唯一的嫡子,若没有继后,诸皇子便无人能与他抗衡。

皇帝虽然已至中年,离死却也有一段距离,怎么可能早早册立太子,叫他收拢势力,威胁到自己这个父亲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再立新后,产生新的嫡子,叫这个孩子与慕容晟对抗,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晋王与慕容晟不和多年,麾下谋臣心腹早已经与慕容晟结下死仇,现下晋王倒台,想必正惶惶如丧家之犬,皇帝忽然间摆出去一个新的储位人选,这些人必然蜂拥近前,主动投效。

而赵皇后这个人选,就更加简单了。

她母家微贱,很难与前两个皇后的母家相较,若想在后位上坐稳,庇护母家与儿女,就只能抱住皇帝不放,而她所诞下的魏王今年不过三岁,远不到能威胁皇帝的时候。

赵皇后本就是继后,在慕容晟这个原配嫡子面前难免会低一头,而她所出的魏王,却是为妾妃时所出,现下子以母贵,也只能算是半个嫡子,好在她还年轻,未必不能再次生育,若再举一男,便是毫无疑义的中宫嫡子了。

皇帝这点心思燕琅能看出来,慕容晟自然也能看出来,而朝臣们更是一清二楚。

“倘若海晏河清,天子圣明,又何须玩这一套把戏!”

侍中董绍心生不满,亦觉失望,私下里与另一位侍中周流道:“两位皇子若分派系,便要结交臣子,朝臣们不思办事,却只想着投机取巧,时间久了,便会有党争,这天下也要乱了!”

周流也摇头叹道:“陛下糊涂啊!”

这二人身处局外,尚且长叹一声,更不必说慕容晟这个局中之人了。

他的母亲是皇帝明媒正娶的元后,他是正经的嫡长子,储位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东西,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的谋求?

父皇他就这么不愿意放权,这么信不过他吗?!

皇帝也知自己如此行事,伤了父子情分,故而册封昭仪赵氏为后几日,便正式降旨选秀,为几位成年皇子册立王妃,打算以一位家世出众的王妃来弥补慕容晟。

消息传出之后,金陵勋贵们都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

沈家唯一适龄的姑娘便是沈静秋,只是沈平佑辞世,为人子女者须得守孝三年,暂停嫁娶,自然不在选秀之列,故而燕琅压根没有理会那道圣旨,吩咐人收拾行装,准备离京往河西去,与林氏共度新春。

初云之初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