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切黑之后(重生)(153)

作者:衣六舟 阅读记录

《融春3》其实和一二部有很大的差别,尽管手法类似,可与前文中沉重的基调不同。

所以这一本与其说是第三部 ,倒不如说是一篇番外,亦或是一种转折。

即使那些不得不面对,无法言表的痛苦还在蜿蜒,可终究没有那样绝望,也无声嘶力竭。

待业在家的罗柔受到出差邻居夫妻的嘱托,希望他能帮忙严加看管叛逆的儿子,而随着那孩子的突然失踪,罗柔逐渐揭开了这层压抑在其乐融融布匹下的真相。

“行走在边缘的人,一面是光,一面是暗,朝向光,意味着悬崖临危,不知何时会跌落深渊,朝向暗,又眷恋着背后的温暖,骐骥着某一天,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也能倒入它的怀抱。”

书的最后是罗柔站在榕树下,望见少年们相拥而泣。

那是他在经历了种种痛苦,反复徘徊于冬日后,在人间的罅隙中,遇见的一场春天。

这个故事读来冷的彻底,却无处不透着暖,可在看似“大团圆”的结局后,又是是一片凉意。

同性情侣的道路依然艰难,他们最终也未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帮助他们的讲师辞职,再次奔赴乡村。

《融春3》的结尾极度不符合“快乐生活下去”的好结局的标准。

时间的齿轮转动不歇,马车滚滚向前,并不因句号的出现,而停下侵撵与滚动。

可这又确实是一个“不算差”的结局。

燕灰缓慢地苏醒,闻见厨房散出的汤汤水水的香味。

融春的打印稿在他身旁的小茶几上,一朵迎春正在”初相遇“的墨字上舒展开放。

当《融春3·边缘》正式出版时,孟淮明的剧本已完成第三次修改。

这也许是燕灰所有书中最难完成改编的一本,其中涉及内容过于敏|感,情节虽也是波澜起伏,可沉郁题材的电视剧并不会太受观众喜爱。

不论是用何种播放形式,都难以达到票房的需求,何况上映都未必能顺利。

“其实不用这么悲观。”

乔禾在视频里说:“事实上并没有那么严重的题材限制,只是这其中的核心难以把握,如果你们只是在传达着悲观、痛苦、绝望,那不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没有必要存在。”

“但如果你们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是在无病呻吟的话,劝你们省钱捐助希望小学。”

“而且我看如果你们周期正常,同期盐熏的另一部IP作品会和你们撞上,这位还真是和你们有缘,不过高兴的太早,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你们票房还拼不过,甚至你们白拍了,人家照样赚钱。”

乔禾对孟淮明向来不注意什么婉转圆滑,她需要让他知道利弊。

尽管当年确实开玩笑有“你花钱拍着玩”戏谑,可她清楚知道这片子于他们两人的意义。

她不想让他们被这股子激情冲昏了头脑,这也许就是乔禾的风格,不怎么讨喜,但胜在洞悉和直接。

“这一点我考虑过。”

孟淮明将定稿拿在手里,“为什么很多题材不能被播放,你当年说恐惧是双相的,个例变成了范例,就需要受到重视,而我们呈现一种事实时,接受方并不对等,也就是‘受众’的问题。”

乔禾总算是有了点欣慰:“难得你记得,观众往往感受不到自身处于的受众位置,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和自己一样,但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好比有的人觉得同性群体应该被普及,那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谁能担起这个重任?”

“老一辈会觉得惊叹,居然还有这种事?真是大开眼界。”

“已婚夫妻会感到恐惧,如果我的孩子变成了这样,该怎么办?”

“导演为了票房,加一些烂俗的老梗,恐同反同的群体就会断章取义,更加玷污他们的名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改’感情线的原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你凭什么觉得以一己之力,能影响到那么多人的观念?”

“只要让看得懂的人看懂,就可以了,这不是我教给你的法则吗?”

“我从没有这样想。”

孟淮明回答,“受众很重要,但只最对一个受众消费打靶的事,这一次不想做。我也没想拍什么划时代里程碑,就是拍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好,你有种。”乔禾拍了桌子。

“剧本发给我。”乔禾咕嘟咕嘟喝了杯可乐,“我来看。”

孟淮明将剧本电子稿发给乔禾,燕灰收拾了碗筷,这是他意料之中的结果,虽然为你拍一部电影听起来很帅很炫酷。

可但凡还有一线希望,乔禾就不会允许出自弟子之手的作品,成为败笔。

“今晚看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