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宋(127)

王安石本想反对,可这又是正事,他没理由推辞。事关一州的皇粮,不是小事,要是有人动了这钱谁都补不上。王安石只能答应下来,回头与吴氏说了这事,又找王雱叮嘱:“看紧些,别让你范爷爷太辛苦了。”

王雱点头:“我晓得的。”他又给王安石推销周文,“周文可以保护你,他算数也厉害,有他帮忙你会轻松很多。”老实说,他对他爹的数学是不太放心的,毕竟他爹是实打实的文科生!

王安石没拒绝,下午便带上钱款、带上周文和另外几个衙役出发前往博州交皇粮。

王安石一走,王雱立刻谨遵王安石吩咐搬了张小板凳坐范仲淹身边。范仲淹正拿着舆图在琢磨,王雱是知道他那以工代赈思想的,只是这雇工搞基建也需要钱,不能一拍脑袋做决定。

王雱和王安石其实早琢磨过这事儿了。作为一个农耕大国,搞基建最重要的自然是修路和修渠,王安石在鄞县那边有过经验啊!范纯礼负责州学、县学生员们的下乡支教事宜,还按照王雱的意思让生员们实地调查各县各村的浇灌问题、道路问题,这段时间王雱正把这些资料汇总呢!

他爹王安石,曾享受过搞基建的快感,准基建狂魔一个,早琢磨着要修这修那。这不是正赶上农忙时节不好下手吗?

要是人力资源充足,钱根本不是问题。鄞县的豪强富户们能踊跃参与,青州的豪强富户们肯定也乐于投点钱,毕竟这可是能流芳百年的好事儿!

所以说,眼下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灾民好,灾民越多越好,正愁没人干活呢!既然他们今年地里没收成,过来干干活赚点钱买点粮度过荒年,多好啊!

王雱把椅子挪到范仲淹身边,对着舆图指指点点,表示这里要挖个渠那里要修条路,您觉得能有多少灾民过来呢?您这么有经验快给算算够不够使?能不能叫他们回去多领点人过来?

范仲淹:“……”

真当其他州的知州都是死人吗?

第五十九章

范仲淹把王安石支走,也是准备做这件事。

这些灾民没有以工代赈的观念, 要整合好他们并不是易事, 更别提让他们留下完成工作;与豪强富户们打交道也不容易, 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往后工作更难展开。

范仲淹不准备让王安石啃这块骨头。王安石还太年轻,性格又太刚硬, 还得再好好磨练磨练。

瞧着王雱对着舆图指指点点, 范仲淹有些默然。

这小子和他爹要是能中和中和, 他倒是不用操心那么多了,放手让他们去做便是。他都六十多岁了, 给年轻人让让路没什么不好。

范仲淹考校王雱:“前些年彦国在这边的时候曾经放粮赈灾, 灾民不习惯以工代赈, 要是他们不愿意怎么办?”

王雱不上当:“您不是在杭州搞过吗?您有经验!”他还是个孩子呢!他才不给出主意!要是以后他们经常叫他出主意, 他是出还是不出好呢?

这小滑头!范仲淹揉着太阳穴,一脸疲惫地说:“我老了,记不太清了。”

王雱瞠目结舌。还有这样耍赖的啊!

不过见范仲淹确实疲惫, 王雱麻溜地过去替他按摩太阳穴, 口里说道:“这个简单,我们青州地少, 粮不够啊,施粥什么的当然只能给飘着几粒米的稀粥。好好饿他们两天, 同时派几个托儿混进去吹吹风, 让他们知道接下来会有许多青州百姓人人抢着干的好差使, 又能吃饱又能拿钱, 可棒了!反正,托儿很重要!”

反正灾民来自不同的地方,混几个人进去也没人能发现。到安排工作时再派一批托去抢着做,有人抢的东西吃着才香啊!

范仲淹没想到王雱还真给出了个主意。托儿这词他没怎么听过,不过听王雱这么说大致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范仲淹说:“听着倒是可行,可上哪找托儿去?”

王雱道:“这您放心,好找得很。刚到青州时我就让曹立盯着城中的一干闲汉,后来曹立发现他们许多人把家小安置在城外的山神庙,那儿环境差,地方小,一下雨有孩子生病了,满屋子老人小孩七连八带全病了。我让曹立盘了个庄子安置了这些人,让她们从胡管事那边接些轻松活计养家糊口。”

这依然是他们在开封做的那一套,安顿好这批人的家小自然能差遣动这批人,曹立安排起来非常从容。

曹立离开后,王雱便把这事交给周武去办。

范仲淹听王雱细细把事情说完,没说话。

许多人没了田、没了房,努力一辈子可能也没办法给家中父母、妻儿一个安身之地,做起事来自然没什么劲头。

古往今来百姓要的其实都是那么简单,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吃得饱穿得暖,没别的了。

春溪笛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