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64)

元清点点头,“一个习百家之术的武将,曾帮助秦王经略汉中。”顿了顿又说,“是甘罗的祖父。”

——他特地提到甘罗,显然依旧对自己的年龄耿耿于怀。

邵敏笑道,“不错,陛下想,甘罗十二岁说赵王,辩才如此了得。他的祖父还能说不过楚使?但是甘茂却没有教秦王怎么辩论。他对秦王说:若楚国再派能言善辩的来,不管他们说什么,王都不要理会。直到他们换了不善言辞的,您再好好听他们说什么。”

元清似笑非笑道:“皇后是说,以后只要他们说朕听不懂的话,朕就把他们奏请的事晾在一边?等他们说明白了再议?”

邵敏摇头笑道:“后宫不干政,我只是说个故事罢了。”

元清道:“没关系没关系……皇后母仪天下,而国政事干万民。皇后过问朝政就好比母亲过问子女的生计,谁也不能说什么。”

邵敏注视着元清的眼睛,心想你若真这么想,就不要露出这种暗藏锋芒的眼神来。但她还是笑着继续说下去,“陛下不需搁置——只需换个能说明白的人说给您听。”

元清若有所思,“可是……谁既真的明白,又肯对朕说明白?”

邵敏道:“这便要陛下自己查访了。”

元清想了一会儿,忽然对邵敏笑道:“太傅从没这么教过朕。”

邵敏有种教坏了孩子的自责感——她能明白邵博的顾虑。元清跟他的祖父父亲都不同,他十二岁便即位,还没学会做人先就当了皇帝。他不曾了解民事疾苦,也不曾在朝中学习历练,他对朝政和民生的全部理解都是想当然耳,并且没有机会真正去体验。这样一个皇帝如果不习仁术,先学权谋。谁知道他会把天下弄成什么样子?与其无知而狡诈,邵博宁肯他无知而笨拙,所以只跟他说仁心。

但是邵敏比邵博了解元清——元清本性善良好学,肯定不会走太歪。而且他日后还要遭遇患难,若不先学会这些机巧,必然要多吃很多苦。

自从看到元清背上的刀疤,邵敏便在犹豫是否要继续躲事。

但是,世间安得双全法?

既然元清都对她开口了,她为何不能毫无保留?

“可是,陛下听不懂,也未见得是太保太师有所保留。”邵敏试着抽了抽手,本以为是徒劳,谁知元清竟顺势放开了。

邵敏坐正了,元清也翻身回来,与她面对面听着。

“陛下还年轻,对西北局势也不熟悉,有些事听不明白也很正常。内阁本来就是为君分忧的,处置这些疑难杂症是他们的本分。何况陛下还病着,也操劳不得,何不就让内阁看着处理了?”

邵敏看他头发从耳后滑出来,便伸手给他抿回去,随手揉了揉他的耳垂。元清眯着眼睛,觉得很是舒服。

“但是他们只知道吵架……”他小声抱怨道。

——虽然比起同心合力,他更喜欢看他们吵架。

邵敏道:“国家大事不反复争论怎么成?吵吵才知道哪里好哪里不好。真成了一言堂那才糟糕。”

“但是他们吵不出结果……”元清继续说着内阁的坏话,“高宦成太年轻,压不住阵脚。周天赐是浊官出身,说话没分量。其他人都不管拿主意。”

他顾虑着邵敏,忍着没提邵博。

邵敏垂头思索了片刻,还是继续道:“何不再填个人入阁?”

元清恨不得内阁解散了才好,因此从没想过往里添人。此时心中却忽然有些感悟。他解开了心事,自己也不知怎么回事,忽然便玩笑道:“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内阁处置。朕记得当年太宗病重,便是元纯皇后称制临朝。”他心中很清楚自己不想这么说,可是那声音透过脑海,确凿无疑的从他口中吐出,“敏敏这么聪颖,何不仿元纯皇后旧例,暂时代朕入朝听政?”

“敏敏这么聪颖,何不仿元纯皇后旧例,暂时代朕入朝听政?”

话一出口元清便自悔失言,但他隐隐也想听听邵敏的回答,便不补救。只含笑望着邵敏,心里却乱七八糟的紧张起来。至于紧张什么,自己也不知道。

元纯皇后在民间是个传奇,在后宫却是个禁语。

历朝历代吹捧谋士,多有“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说法,然而像元纯皇后这种以女流跻身其中的,可谓绝无仅有。她自太祖起兵以来便追随在太宗身边,外为良辅内为贤妻,事无大小皆出其谋。太宗即位时携其手同登宝座,人称“二圣共天下”。太宗敬她爱她,十八年不曾纳妾选妃——本朝多有痴情帝王,太宗皇帝可谓是其肇始。

元纯皇后一时独霸天下,下场却很是凄凉。

当年征战时,她操劳过度,两度小产,最终没能为太宗诞下嫡子。太宗病重过两次,第一次时说“皇后可自取之”,第二次便说“皇后殉葬”。当时宗室子弟俱在,元纯皇后无可争辩,被迫服毒身亡,先太宗一步入了裕陵——本朝少有善终的皇后,元纯皇后便是开端。

茂林修竹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