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扶摇录(348)

想要打败一个“神”之后还能稳定地位,必须用另外一个“神”,或者用同一个“神”说的不同理论,仅仅是用“皇权”,还停留在“人”的等级上,是无法令那时候的人畏惧的。

在中国古代,君权神授出现的就更早了,为什么这个东西出现得早,而且一直流传下去,古今中外都一样。

当然是因为有用,非常有用。

皇帝需要保障自己的皇位,“君权神授”是十分好借口,因为百姓们信,从上到下,几乎人人都信“神”。

《红楼梦》里,有段姨娘通过道婆陷害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情节,曹公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还是会迷信。

中国古代老百姓一般学习知识,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或者看各类艺术形式的“戏”,这些戏里多怪力乱神,《窦娥冤》里六月飘雪等等,《聊斋》和《阅微草堂笔记》里例子也是数不胜数。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不迷信。

古代官府如果要想要人信服一个东西,就把它神话,这也侧面证明了“神”的力量可以说是覆盖了在举国上下,包括一些身居高位或者生活优渥的古代知识分子。

也有例外的,不信神佛,但极少。

所以古代,除非是作者特殊jiāo代过的,否则我一般都默认,主角是迷信的,按概率来说,不信几乎不太可能。

沈清月也信,她是重生的,这本身匪夷所思,除了归结到“神”的身上,没有任何解释,后来她知道自己身世之后,跪在雪地里叩拜苍天;她替两个弟弟供奉佛像,以保平安,都说明她是信这些东西的。

周学谦被盖章为“克妻”,沈清月还是信这个说法的,当时她勾引周学谦,主观意愿上,也有代替这两个嫂子“bào毙”的想法,大家可以回头看之前的章节,那一段意思我还是写得很明显的,因为对她来说,“bào毙”比在沈家好,她宁愿死在周家,也不死在沈家和张家。如果最后能证实周学谦之前的妻子不是被克死,而是其他缘故在周家死亡,那更可以说是沈清月救了她们。

从沈清月动机和行为上来讲,她的的确确就是救了两个前嫂子。

不过这段剧情不明朗之前,我还是把原文改动一下,之前的救,改成了“沈清月或许无意中,【改变】了另外两个原本要嫁给周学谦的女子的命运,”这样更合理一些。

迷信这个事也分程度的,所以不是说沈清月什么都信,我妈妈就是个矛盾体,她相信神佛的存在,并且敬畏,她不敢在菩萨面前不端庄,会觉得冒犯,万一菩萨看到了怎么办=.=但是她又不信求神拜佛能改变既定的事实,我认为挺矛盾的。

而且我见过很多有些迷信的朋友,其实都很矛盾,介于“信有”,但是不“信能”的区间里。

我自己相信有神的,但是追本溯源,很多“神”,最开始都是一个普通的人,做了不可思议令人敬佩的事,最终被神话了,本质上,本体还是人,但是他们传播的思想,促进社会发展,给个人提供心灵慰藉,缓和jīng神伤痛,这些我认为才是有无上神光的东西。

宗教发挥良性作用的时候,我觉得是个非常好的事物,我爸爸去年给爷爷奶奶烧纸(不提倡)的时候,自己在前面念念碎,我就问他:“你信他们收的到吗?”我爸爸说:“收不收得到,是个心理慰藉。”

嗯,他自己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就是有个慰藉。

然后我问他:“会不会收错呢?”

我爸说:“画了圈圈,自己领自己家后人的,怎么会错呢。”

嗯,借着宗教的内容,自己给自己完美的解释。

这时候我就觉得,宗教对他们来说,挺好的。

-

以上仅仅是个人看法,如有冒犯,表示抱歉!如果有说错的地方,也感激读者批评指正!

再说说蝴蝶效应,概念是“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蝴蝶振翅是非常“微小”的举动,但沈清月的举动完全不能算微小,如果她因为下了一局棋,而引起了周学谦的注意,从而导致周单相思,无心婚嫁,这才叫蝴蝶效应。

在沈清月一系列的算计之后,还和周本人产生了深层次的jiāo往,对周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根本不能叫蝴蝶效应。

如果沈清月没重生,她不知道周学谦前一世的命运,仅仅因为自己的行为就内疚,这叫圣母,但是在重生之后有了对比,她才清楚知道,她要是不勾引周,周不会被迫娶妻,而且不会娶叶莺这样脾气的女人。前一世他娶的妻子人都是非常好的,这些切切实实都是因为她的举动而产生的,她不可能自欺欺人。(顾淮开解她的话,只能是顾淮说,沈清月自己不会这么想,也不能这么想。)

上一篇:贴身丫鬟 下一篇:侯舅

西瓜尼姑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