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739)

尚明杰应了一声,躬身退下。

“娘娘,那林郡主怎么不等人就走了?”

四皇子妃瞥了一眼身旁的丫头,道:“朝中大事岂是你能过问的?”

丫头吓了一跳,躬身后退了一步。

四皇子妃默默地看了一眼皇宫的方向,她可是知道的,丈夫很看重林清婉,对她的倚重不低于钟如英。

林清婉毫无预兆的进京,且四皇子从两天前便开始留在宫里没回家,看来朝中是出大事了。

而且远在苏州的林清婉只怕比四皇子还早知道,不然她也不会在此时就到了京城。

林清婉到皇宫门口时,牌子刚递进去不久,先来一步的下人躬身上前道:“姑奶奶,牌子进去一刻多钟了。”

林清婉颔首,报上去至少得两刻钟,而依照惯例,她今天递牌子,明天才能见的。

可是,她摸了摸胸前的信,也不知东北那边情况如何,今天她是无论任何都要进去的。

这次的速度出乎意料的快,不到两刻钟,一个内侍便带着人小跑着出来,“郡主殿下,陛下宣您入殿觐见。”

林清婉松了一口气,连忙验牌进宫。

内侍让人抬了轿子来,躬身道:“委屈殿下了,陛下宣得急,所以咱得赶一赶。”

还真是赶,内侍们抬着轿子小跑起来,好在轿子还算平稳,虽有些晃,却还不至于东倒西歪的。

第392章 议事

到了勤政殿,内侍便扶了林清婉下轿,一行人步行至大门口。

林清婉递上牌子,恭声道:“苏州林清婉觐见陛下。”

侍卫接过了牌子,悄悄地进去汇报了,不一会儿刘公公便跟着侍卫一块儿出来。

“郡主里面请,”刘公公低声道:“陛下正与几位大人商议国事,您不必特意请安。”

说罢悄悄地带了人进去,勤政殿里,兵部闵尚书正与崔正在激烈争吵,林清婉顺着刘公公的指引走到了四皇子座下,立即有宫人给她添了一张椅子。

林清婉向上欠了欠身,算是和皇帝打过招呼,这才悄悄的坐下。

殿中的几位大人纷纷和林清婉颔首示意,继续听俩人争吵,对于林清婉出现在这里,他们见怪不怪,说真的,真要打仗,只怕这筹备粮草之事还得多依仗林清婉。

倒不是让她再捐粮,而是因为大家都发现她于经济上很有天赋,多半是继承了她父亲的天资。

要不是林智不愿接管户部,他也不会一直在工部任尚书。

反正朝中都有一个女将了,大家是不会介意再多一个同僚的,没看大梁都危在旦夕了吗?

林清婉对四皇子微微颔首,也抬头看向兵部尚书和崔正,俩人正吵得面红脖子粗的,显然谁也不能说服谁。

钟如英既然给她写了信说明原委,自然也会上折给陛下,虽不至于如信中那样推心置腹,但同样将其中利害写明。

也是因此,朝中分为三派,以崔正为首的认同钟如英所说,认为事情既已到了这一步,不如就与蜀国合作。

但以兵部尚书,户部左侍郎为首的人却觉得此举太过冒险,应该趁着事态还在控制中时紧急召回钟如英,做出惩罚,安抚好楚国。

还有一派则是以一声不发的工部尚书等为主,因为他们也不知该如何选择,前进一步,有可能是万丈深渊,但后退一步,同样有可能是魔窟,所以不论前进还是后退,他们都为难得很。

唯有沉默,除非一方能够拿出有利的条件说服他们。

林清婉听了半天,总算是听明白了,东北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危险,不仅是钟如英,就是她也低估了那边的情况。

辽国已经受灾一年,不论是为了转移矛盾,还是为了不饿肚子,总之现在已经在边境一线集结了大量兵马。

先前为了不引起恐慌,林清婉知道的不过是十分之一罢了。

她不由捏起了拳头,指甲狠狠地掐在手心,沉着脸不语。

半响,崔正和兵部尚书总算是吵无可吵,俩人铁青着脸坐到椅子上,同样抬头看向皇帝,等着他做决断。

梁帝垂着眼眸看着桌上摊开的折子,半响才幽幽地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别的见解?”

兵部尚书便拱手最后说了一句,“陛下,辽国那边不可调和,一旦他们大军南下,那我大梁兵力肯定要着重放在这里,若对楚再开战,不仅兵马供不上,粮草也供不上啊。难道陛下非要大梁腹背受敌吗?”

崔正却道:“闵大人,两边夹击楚国的机会同样难得,错过此次,以后大梁便是灭了楚,也会同时面对西蜀和辽国这两员强敌,趁着我大梁国力未削,此时出手比以后被动成功率更高。陛下,臣觉得钟将军提议合理,望陛下恩准。”

郁雨竹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