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825)

“不如问问钟将军的意思,他们便在前线,只怕要比我们更了解。”

“也好。”

钟如英也想速战速决,但林信的意思和卢真一样,如今敌情不明,蜀国那边又暂缓了攻势,他们若再继续强攻,只怕会把主要兵力吸引到他们这边来。

双方各执己见,但不可否认,前线的战事的确缓了下来,钟如英便是想攻,在卢真和林信不动的情况下,她自然不可能强攻,不然孤军深入就是找死。

后方的春耕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大梁增开恩科,开始选举人才。

没办法,朝中人少,而他们新打下来的楚国地盘需要人管理。

尚明杰写信回苏州,鼓动文园的那些文人上京赴考,尤其想要说服姚时出仕。

姚时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绝了。

周刺史便亲自上门游说,梁帝也给姚时发了求贤令,而这次恩科,崔凌,杜斯和卫彦等人都会参加,姚时被众人鼓动,便也跟着他们上京。

他自然是不用参加科举的,以他的名气,是直接可以出仕的。

梁帝与他恳谈一番,最后让他接替户部左侍郎之职。

因是恩科,所以科举时间定在了六月份,三月颁布的诏令,给天下学子三个月的准备时间。

等林清婉听到消息时已是四月份了,她便找了幽云两州的刺史商量,让他们鼓动两州的读书人也去参加恩科,刺史府可以负责一定路费。

“幽州和云州在辽国统治达四十年,小一辈中只怕都不识得汉文了,若当地无人在朝中为官,便不能为两州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百姓难免心中不安。”

“可州内的读书人少,只怕去了也没用。”

不是两州刺史看不上他们州内的读书人,而是在辽国的统治下,许多教育都比不上中原,更不要说苏州那群才子了。

这次可是有不少他国才子也来参加大梁的恩科啊。

林清婉就笑道:“这次增开的恩科并不只有进士科,其他科,比如明科和算科都有,既然考不进进士科,那可以考别的科嘛。”

两州刺史若有所思。

“尤其是算科,将来这互市监需要的人才不少,我们不能总从京中调人,除互市监外,其他职位都是七品以下的小吏,也让他们背井离乡,只怕他们心中不甘愿,所以不如从就近几州选拔。”

俩人一听,深以为然,点头道:“我等明白了,郡主放心,我们明日便开始宣讲,选出有才能之人送往京城参加恩科。”

林清婉点头。

想了想又道:“若是刺史府中的钱不够,可以拜托回京的客商帮忙捎带一下,且看着商队回京也更安全些。”

两位刺史对视一眼,默契的一笑,躬身道:“是!”

不到十天,幽州和云州就各选出十二人来送往京城,都由回京的商队带着走。

跟着商队走一文钱不用花,双方都很客气有礼。

新来的两位刺史都不收钱,他们一直苦于没有门路,这次总算是找到了讨好他们的办法。

尤其是送读书人进京赶考一定程度上也是份美差,把关系搞好,对方考得好了,将来就是一个门路,考不好也没关系,也就是路上多双碗筷的事。

商队一般是好几家联合起来的,一家负责几个,二十四个人便分完了。

他们还嫌弃二十四个人少了呢,可惜刺史大人们就是坚持选了二十四人而已。

这二十四个人里大部分都是汉人,少部分有契丹人的血统,还有三个完全是契丹人。

两个出自幽州,一个出自云州。

三人本来不太敢去梁都的,但刺史亲自上门来请,还保证到了京城也不会有人因两个民族的恩怨为难他们,加上出仕的诱惑,三人这才跟着踏上旅途。

两位刺史本来也没想过要选一个完全是契丹人的人,可林郡主说现在幽云两州有将近一半的人是契丹人,这个比例如此大,不可能没有一个契丹人做官。

至于梁帝,林清婉完全不担心。

皇帝一直向大唐的皇帝看齐,别的不说,大唐皇帝胸襟还是很广阔的,唐朝存续期间,少数民族在朝中当官的不在少数。

送走参加科举的人,林清婉顺便拜托商队帮忙带一批东西回去给郡主府后便不再关注这事了。

互市已经稳定下来,基础建设也完成了一大半,现在是收尾工作。

最主要的是,互市的各种规矩都已定下,现在互市已经开始收税,虽未盈利,但以现在的成交量来看,未来一年内收回先期的投入是没有问题的。

而林清婉要交易给温迪罕的粮食总算是要交易完了,这一次温迪罕全部用马与她交易。

没办法,现在辽国在互市中最受欢迎的商品就是马了,其他大部落已经陆续赶到,皆带来了大批的马,林清婉不跟他买,有大把的人要卖给她,价格还便宜哦。

郁雨竹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