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937)

李旭明则是高兴的把信收好在盒子里,宝贝的藏起来,然后拿出字帖认真的描字,发誓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一直留意两个孩子的李石抽了抽嘴角,和木兰道:“那两个小子倒是挺会教孩子的。”

木兰掩嘴而笑,“比你强多了。”

李石有些不服气,“现在他们可都成才了。”

“那也是他们自己能干,你以前就会揍他们。”

李石哼了两声,“生计艰难,我哪有那么多功夫慢慢和他们谈心?现在他们没长歪,而且功成名就,那就说明我们教的不差。”

“行,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李石这才满意。

钱东胜和春红在黄家的作坊里呆了五天,总算是将事情搞定了,他带了春红回来,道:“这边的事算完成了一大半,今后他们若有什么疑虑,还要麻烦春红姑娘再去一趟。”

春红自然是听木兰的。

木兰自然没有异议,“你打算往南走还是往北走,从京城带些什么货物去?”

钱东胜想了一下,道:“往北走吧,从京城带些茶叶绸缎去北边,一路走,一路贩卖,再打听一下上头缺什么,等到河间府东西也差不多抛完了,我再从那边贩些皮草回来,京城入冬,这些东西最好卖。”

木兰眼睛微亮,坐直了身子,“你要去河间府?”

钱东胜点头,也带了微笑,“听说那边的皮草好。”

“从京城到河间府也不过十几天的路程……”

“自然不是直奔河间府去,我还要绕道别的地方,五百两银子并不多,所以我想一路走一路贩卖。”

“这样也好,”木兰沉吟道:“这样来回一趟也差不多了。”

钱东胜松了一口气,“最要紧的是,我想沿途看看有没有好的木材,我想要开家具铺子,最要紧的就是木材,紫檀,黄花梨这些我是不敢想了,但次一些的红木乌木我却想找找。”

“好的木材南边要比较多吧?”

钱东胜点头,“但北边也有几种不错的,我想先上去看看,明年再往南走走,明年下半年,应该就那个开张了。”钱东胜眼睛发亮,“到时候说不定还要借你和表哥的名帖在京城找找好的铺子。”

木兰嘴角一翘,“你就只管借,但好用不好用我可不敢保证了。”

木兰让周春去拿了五百两的银票来,“你拿着吧,常义和常松兄弟你带上,路上也有些照应,舅舅和舅母这里你放心,我会照顾他们的,弟妹可以帮我带带孩子,要是愿意,也可以和青姐儿一样学些东西。”

钱东胜求之不得,“表姐要是能教她,那是她的福气,对了,青姐儿学得怎么样了?”

“还行,她现在跟着婷婷一块儿学,进步倒是挺快的,但这些东西,又不是指着它吃饭,不是不会就行了,我让她闲时和我学认几个字,再学学管家之类的就行了。”

钱东胜张张嘴巴,到底没说出反对的话来。

他们送青姐儿过来,本来是想让她学了手艺,以后好饿不着的。

但木兰明显是把青姐儿当大家闺秀来教养的。

钱东胜想,若是他真的能成功,大哥可以更进一步,青姐儿说一门好亲事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他们也就不必担心孩子们的生计了,婚事上的选择也能更广泛一些。

木兰更关心的是几个侄子的教育问题,“我听弟妹说,几个男孩虽然也去学堂,但学的并不好。”

“保定哪里能和京城比?”钱东胜苦笑。

保定和京城是近,但说白了,那就是拱卫京师的一个地方罢了。

驻扎的兵士很多,但经济等其他方面并不发达,而且因为兵士偏多,外头成片成片的农田都是屯兵所用,保定的读书人很少。

城中的百姓,十户中有四户是随军的军籍,有四户是本地人,还有一户半是各种杂籍,剩下的半户才有读书的人。

而城中,许多人的出路首选是种地当农夫,熬不下去了去经商,再不济才是去当兵,愿意花钱,可以花钱去读书的少之又少。

而能读书的人家又没那个天赋,多半还是子承父业去军中了。

钱家也妄想过的,别的不说,他们的表弟(表哥)李石是天才,表弟苏文李江也算是天才,他们身上可都留着钱家人的血。

所以钱东明在儿子五岁的时候就赶到学堂里去念书了,可直到现在,他们兄弟几个也就能念《三字经》《千字文》,再就是念念《论语》,据钱东胜所说,最大的那个还没能把《论语》背下来,再看小小的苏鸣摇头晃脑的在树底下将《论语》倒背如流,钱东胜顿时绝望了。

觉得钱家人会读书的血统都通过姑姑们传给她们的儿子了,钱家男儿这边一滴天赋都没剩。

郁雨竹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