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1098)

何况这个时间点,大明正在秋收好么!

这一年的秋天,糖果厂新推出了玉米软糖和高粱饴糖,这样的软糖,受到了老年人的喜欢。

玉米价格有了小幅度的上扬,天下百姓受惠无数。

秋收之后,吴有为再次开始做善事,经过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万通也跟着他一起做善事。

这事儿不知道怎么的,传到了皇太子的耳中。

这一日上课后,皇太子就问他了:“先生,你是送了许多东西去各处做善事吗?”

“是啊!”这种事情没什么不可对人言的,吴有为很大方的承认了。

“为什么呢?难道我大明很穷吗?”太子殿下不懂了。

“记不记得《孟子》的《尽心章句》里那句话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么?你先生我虽然不说富可敌国,却也算是富甲一方了,钱可以花了再赚,但是我却有能力帮助别人,为何不帮?那些孤寡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婴儿,残疾的、生病了无力治疗的,我只要伸把手,就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吴有为道:“你看皇上,他是天下共主,所以他赚钱多了,也要分三分之一给国库,还要给百官发奖金,这就是达济天下的意思......。”

慈善事业很重要,大明的慈善事业更是完整,但是好像大明的皇帝并不是很理解这个慈善事业的重要性。

吴有为掰开了揉碎了给皇太子殿下讲清楚。

太子殿下的确没见过什么孤寡老人,他只知道赚钱很难,却不明白花钱其实也有意义。

吴有为讲了许多,太子殿下还不是很理解,虽然明白归明白了,但是无法亲身体验,到底是不一样的,吴有为就道:“不如过几日,带殿下您去看一看,您就知道了。”

“好!”太子殿下点头,他现在已经长大了,知道的越多,感觉肩上的担子越重,也越是孝顺他父皇。

过了几日之后,吴有为果然带着太子殿下出了宫。

这些年动不动就带太子殿下出门,虽然都是在京中走一走,看一看,也让太子殿下同宪宗皇帝那个时候不太一样了,宪宗皇帝自己都感慨,儿子就是比自己强多了。

而且太子殿下的教育很好,宪宗皇帝并不限制他的自由。

所以吴有为就带着他,去了养济院。

前文(144章)提过养济院的作用,就不多说了。

到了地方后,吴有为跟太子殿下下了车,这次出门,俩人都穿着便装,因为来的是养济院,故而都穿的十分朴素,吴有为还带了两车做好了的厚棉被过来,太子殿下也带了四车的煤炭,算是捐献给养济院。

养济院的院长,正在安排人手将晒好的菜干放在干净的柳条筐里,放好了后盖上盖子,放进干燥的仓房里,过冬的时候,这些菜干可是他们主要的菜品。

因为每年都是林素管家带人送东西,吴有为并不出面,院长不认识吴有为,但是却知道左春坊吴大学士。

每年都会送好多东西过来。

有管事的接待了吴有为和太子殿下,听说他们是送东西过来的,乐颠颠的去请了院长过来。

院长是个中年人,不胖,穿的短打扮有点脏,干活嘛,干净衣服也会弄脏,洗过了手才见客。

“感谢二位的高义!”他先抱拳行了一礼。

他们这里虽然有朝廷的救助,但是老人太多了,加上人老了,身体也不如年轻的时候好了,各种药也不敢离口,朝廷调拨的再多,也有些捉襟见肘。

再说,冬日里寒冷,老人们更需要保暖。

“不客气,不知道,可否看看这里的孤寡?”吴有为也同样行了一礼:“这是本家侄儿,特意过来捐献四车煤炭,看老人们够不够用?”

“可以,可以!”院长听他这意思,要是不够,还要捐?

这可是好事儿啊!

乐颠颠的带他们去了老人们的住处。

养济院已经很不错了,是一排一排的坐北朝南的房间,一个屋里有个大通铺,住着六到八位老人,虽然屋里干净,老人们也穿戴整齐,却有一股老年人特有的腐朽气息。

而且这些老人并不是皇太子见惯了的那种富贵人家的老人,而是一个个枯瘦,满头白发,皱纹深深的样子。

尤其是他们的手,有的骨节都变形了,那是终身劳作后留下的后遗症。

第502章 善良

太子殿下长这么大,眼看着就可以娶妻生子了,他见多的老人其实也很多,每天都能见到周太后,他亲祖母。

周太后为人和蔼可亲,加上保养得好,儿子孝顺,孙子贴心,儿媳妇虽然糟心了点儿,可嫡出的孙女儿是个好的呀!

其次就是各位上了年岁的大臣和诰命们,那一个个也都保养的不错,再说,宪宗皇帝现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六十岁以上的大臣基本上都养老了。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