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四爷(117)

胤禛纠结了一下,某人在独处之时,越来越口无遮拦,若是这般轻易原谅他的调戏,似乎有些没面子,还助长了某人的气焰,不过……

胤禛叹了口气,站起来伸手拥抱了一下允礽。“去吧。若有何事,便来养心殿。”两人相处时间如此短暂,分分秒秒都如此珍贵,哪经得起犹豫?面子什么的,和真情一比也算不得什么了。

三日之后,胤禛将科举改革之事下旨昭告天下。

会试过后,被选拔上来的人胤禛亲自殿试。亲手提拔了一批后起之秀。最初并不动旧臣,只是扩大名额,将新人加入,但官僚系统不可能容纳这么多人,胤禛又掀起了整治贪官污吏之举。杀了一大批贪官。

一些书之禁悄然解开。

两广总督孔毓珣奏请取消海禁之令,允许商人出海贸易。胤禛交廷臣讨论,廷臣分为两派,以隆科多为首诸臣坚决反对,言民与外交而生反心,多出而不归大清子民流失。赞同一派则痛陈福建等地因贫困常有动乱,准民出海即可解决百姓生计。胤禛初一言不发,待双方相持不下,令反对一派拿出章程解决沿海诸地百姓生计。隆科多语塞。胤禛表态赞同取消海禁,暂开福建、广州之禁,准民出海,鼓励官商对外贸易,限制粮食出口,茶、丝绸出口减税。出海之民若有意留在海外,不得追究家属和当地官员之责。

后取消两榜制度,满汉同参加科举考试。经济特科不再由皇帝下诏而开,定为三年一次,各地官员举荐贤能直接参加乡试,若无真才实学,重责举荐之人。由允礽、允祉率翰林院众人编纂的有关科技、时政书籍,印发各地县学教授。

削减八旗名额,八旗子弟腐化堕落者,责令其取消旗籍,发往东北学习先祖之德。

削减捐官名额,捐官之人贪腐,加倍重责。

……

秋夜,偶尔一两声秋蝉嘶鸣,在寂静的夜中传的很远。

胤禛头也没抬,看着手中的奏折,淡淡问道:“都处置干净了?”许是他略激进了些之故,不少人开始有小动作。有些人明面上杀不得,只得暗地里处置。木长天与一众侍卫专门负责,这些日子忙得很。

“是,奴才幸不辱命。”

胤禛放下笔,看着木长天。当日初见那个自由来去四阿哥府邸,刚不可屈,一身正气,连下跪都声色不惯的大侠,如今却在宫中屈膝叩首,双手沾血,做些见不得光之事。胤禛忽有些感慨,轻轻一叹:“若不在朕手下,你还在清风明月中舞剑,高山大川中畅游。可有悔意?”

木长天摇头,坚定道:“皇上信佛。地藏王菩萨曾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天道无情,众生皆苦,红尘六欲,我甘沉浮。若奴才下地狱受六道轮回之苦,可换天下苍生之福,又有何怨?”胤禛虽有时行为怪诞,绝对称得上一代明君,他又有何悔。

胤禛温和地看了他一眼。“弘历明日前来,命你带的糕点可有带来?”这么些年,时光流水,白驹过隙,木长天却丝毫未变。弯下膝盖,脊梁却依然挺直。有道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倒是他想多了。

木长天默默双手呈上。可怜四阿哥,时至今日还要为皇上背黑锅……

当然,这糕点并未落到第二日前来给胤禛请安的弘历手中。

弘历皱眉道:“皇父,动用内币只怕不妥。儿臣以为军费之缺可由富商捐官而出。”

胤禛摇头:“捐官之风不可大开,否则一发不可收拾。多少捐官之人上任之后既无理事之才,又满心贪欲搜刮百姓。如此我大清必乱。一时国库充盈,后患无穷。你身为皇子,怎可无此远见。一片孝心虽好,却置天下百姓于何地?”

“儿臣窃以为,捐官贪腐,正好有由头处置了他们。百姓见朝廷处置贪官,必会感念皇父圣明。却是一石二鸟之计。皇父为国为民,对自己却未免苛刻。儿臣看在眼中……”

胤禛脸色微变,冷冷道:“朕意已决,绝无更改之理。下去吧。”

弘历不敢再辩驳,行礼出去了。

胤禛到现在只有二子,朝中大臣比他更为忧心,几次上书请胤禛充盈后宫。胤禛实在无法,选了几个女子,挑其中乖顺的做了个挡箭牌。有时翻她的牌子,盖着棉被纯聊天而已,怎么能有子嗣?他早已仿着四爷的例在正大光明的匾后藏了遗诏,上头写着弘历之名。

但今日胤禛猛然发现,弘历绝不会如他为民所想,相反,弘历认为他为国为民之举是对自己的苛刻。凭弘历之手腕,登基之后必会大权独揽,那他费尽心思所做岂非会毁于一旦?但他又从未将弘时当继承人培养过……

上一篇:穿越1980当学霸 下一篇:钦差相公仵作妻

老牛拉破车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