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376)

一边干活儿,她们一边聊天。

“这雨啥时候停啊,可别把地瓜祸害了。”

“可不是咋的,今年地瓜大丰收呢,咱们刨地瓜的时候,往年可没有这么大个的,一个得有三四斤呢。”

“是啊,往年好的时候也就收个一千七八百斤,今年看起来得有三千斤呢,真是大丰收。”

“要说这雨可是及时雨,这时候正好种麦子呢。”

秫秫地、棒子地,这时候应该早就耕地耙地种麦子,可这会儿,她们还在收地瓜呢。

别的生产队还在掰棒子呢!

“再下雨地瓜干怎么办?可都发霉了啊。”

“还有刨出来的地瓜也容易发芽子,堆着烂得可快。”

一个个愁容不展,这雨啥时候停啊,都下了两天了。

莫茹想起高余飞说他们莒城县吃煎饼的事儿来,她发现这里竟然不吃煎饼,可能是饮食习惯问题?

毕竟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莒城县离这里也有两三百里路,交通不便的时候,大家互相不交流,很多风俗和饮食差异的确很大。

她问张翠花几个,“娘,我听高技术员说他们吃煎饼,咱们能不能也做这个?”

煎饼的话后世她吃过的,主要网购杂粮煎饼,营养美味。

高余飞说他们家的煎饼地瓜面和秫秫面的最多,因为秧地瓜种秫秫多,小米还轮不到做煎饼,捞干饭都不够吃呢,玉米之前种的也少,小麦更不舍得。

听她这么一说,几个老太太也说起来,谁娘家谁谁谁就是那里的人,他们吃煎饼。

至于怎么煎李桂云倒是会的。

“其实和我们用鏊子烙饼一样的。”

当地人不吃煎饼,但是她们有蒸饼、烙饼,不同之处煎饼是面糊糊摊在鏊子上,烙饼和蒸饼是面团擀成饼。

“不管怎么说都得推磨,要是晒干的粮食就上碾子掐碎,用水泡一宿,再上磨磨成浆子。现在这地瓜新鲜着,直接上磨就能磨成糊糊,正好。”

推磨……没有牲口,只有女人,这可是麻烦事儿。

莫茹笑道:“咱们也不用大磨盘,就用豆腐磨呗。”

已经都擦成地瓜干,破碎以后加水磨成糊糊就可以用。

反正下雨也没法去擦地瓜干,张翠和跟何桂兰就商量着试试。

年轻女人跟着莫茹,吴美英和张够、王玉芹等人负责推磨,陈秀芳等人负责洗地瓜干。

家家户户的大盆、二盆、小缸都抬过来用。

二盆里放洗干净的地瓜干,小缸放在石磨的出浆口底下用来接糊糊。

张够肩头顶着推磨棍子,棍子套在磨拐子上,用力将上盘磨抬起来,莫茹就快手快脚地把已经弄碎的鲜地瓜干铺上一层。

等她铺完,张够就将磨棍放下,用肚子顶着逆时针推磨,几圈之后就有浆子哗啦啦地流进下面的缸里。

莫茹则看着火候把弄碎的鲜地瓜干倒进磨眼里。

磨浆子比磨干粮食要轻快省力,一盘磨一天能磨一小缸浆子,几盘豆腐磨都忙起来,女人们就把那些没晒干要发霉的地瓜干全给磨成了地瓜糊糊。

石磨一边磨浆子,李桂云则领着张翠花等老太太摊煎饼。

各家的鏊子都没上交呢,这时候拿出来几个摆成一圈儿。

每个鏊子底下用三块土坯或者石头支起来,把鏊子的三个小短腿支上,底下就可以烧火。

烧鏊子,用棒子秸的下半截最好,火力旺,还不容易扑火燎人。

鏊子烧起来,甩几滴水,很快干了,这时候就可以开始摊煎饼。

李桂云已经找了几块薄薄的木片过来,虽然不专业,也能凑活着用。

她用一个磨得没有苗只剩下把儿的炊帚,一个鏊子上滴了几滴油,然后炊帚疙瘩快速地转一圈,把油均匀地抹开。

这是为了防止粘鏊子。

弄好以后,一个鏊子倒一勺子糊糊,然后用木片儿在面糊糊里做圆周运动,将面糊糊摊开成一个圆饼。

张翠花等人都是做饭好手,擀饼那是又快又薄,这摊煎饼比擀饼可简单多了,她们看一下立刻就能上手。

一个老太太一个木片,跟着李桂云学一下,一个煎饼的功夫就出师了。

等煎饼的外圈翘起来的时候,那就熟了,李桂云喊道:“起锅!”

摊完一个,鏊子不粘,不用刷油,继续……

王月娥道:“这摊煎饼可比擀饼烙饼快多,人家办法真是多,以后咱们也这样。”

“可不是咋的,真是快!”

“那推磨也费劲啊。”

“你擀饼的面,不也得推磨吗?”

外面下着雨,磨坊里女人们推磨,食堂里老太太们摊煎饼,欢声笑语的一下子就把下雨淋了地瓜干会发霉腐烂的愁事儿给吹散了。

上一篇:悍妃之田园药香 下一篇:嫡女风华

桃花露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