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山泉有点田(344)

除此之外,就像后世学校门口总有各种各样的店铺,甚至可能形成一个小商圈一样,这里也同样遍布着衣食住行各行各业的店铺。就连齐家山也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店,出售自家出产的各种东西,免得有人上门求购却找不到人,不方便。

在这里坐镇的是安氏,如今家里又添了好几个人,活儿都有人做,管家理事分派事务的事又有周敏负责,她这位当家主母反而闲下来了,周敏就给她开了这个店。卖东西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让安氏有事做,同时也给她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

这几年来她的长进很大,但周敏可没忘记刚穿过来的时候安氏是什么样子。这些年没出问题,也是因为有齐老三镇着。但周敏还是怕有人不怀好意,从安氏这里着手,索性就让她开店锻炼一下。多与人接触,经一些事,许多道理自然就懂了。

周敏一路走来,不断的有人开口招呼她。毕竟现在在这里做生意的人,一大半都是万山村和万山新村的百姓,他们自己的土地也在附近,被商人们看中买下,有了本钱,索性就从城里贩货过来,做起了小生意。也算是抓住机遇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这些人最清楚所有的变化是谁带来的,对周敏的态度自然也很好。

绕过了热闹的集市,周敏就来到了温泉山房脚下。这里的热闹丝毫不输集市,学子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热烈的讨论着。

认识她的学子其实也不少,不过大家都默契的点头致意,并不开口招呼。

到了半山处,周敏便见飞虹楼外站了不少人,里里外外将之围得水泄不通。周敏听了一会儿,才知道今日是几位先生答疑的时间。

她脚步一转,就绕到了飞虹楼后面。这里虽然也有后门,但平时都是锁着的,没有人进出。周敏取了钥匙开门,进门之后直接上了二楼,在这里等待。

这里虽然不算常来,但也十分熟悉。所以周敏也不见外,自己泡了一壶茶,在书架上取了一本书,坐下来开始翻阅。

过了许久,四位先生回到二楼,见周敏在这里,都有些意外。毕竟平常若非有事,她通常不会过来,就是送东西,也是让别人代劳。

唐七叔笑着问,“今儿这是吹的什么风,倒把你吹到这里来了?”

“七叔这话是怪我没有常来?”周敏笑着反问。

唐七叔连忙摆手,“不怪不怪,你虽然不来,但你的东西是常常送来的,这就够了。”

他这么一说,众人都笑了起来。

等笑够了,周敏才放下手中的书,正色道,“我今日来,其实是为了跟几位先生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

“几位先生开始修书,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听闻第一本《论语》已经快要结束,是也不是?”周敏问。

秦先生点头,“《论语》字数少,且前人多有发祥,我们只是归纳整理,倒也不费太多功夫。如今已即将成书。莫非你说的事,与此书有关?”

“从前我本来是打算,等这书修好之后,便将之刊印出来,也算几位先生泽被天下士子。但既然陛下有旨,命朝廷刊发,我也不好僭越。不过,这本书不好刊行,那些士子们所写、经几位先生点评的文章,想来却是不碍的。而且这些文章,对诸多士子而言,也有启发之用。”

“你是打算将这些文章集结成书,刊印出来?”郑先生问。

周敏点头,“这些文章每日贴一次,士子们也就只能看一天。我想大部分人估计没有抄录过,就算事后想找出来再读也不可得。若是能够印刷成书,放在手边时时温习,将别人的观点、先生们的点评与自己的所思所想互相映证,想必对理解经义更有用处。”

而且,还有很多学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来的,也没有看过最初的那些文章。若能印出来卖,他们肯定都会想买一本。

所以周敏已经决定,不管作坊那边能不能弄出双面印刷,都要把这些文章印出来。

这样才能最快的在士子们中间打开局面,之后才能考虑印别的书。

“这倒是件好事。”唐七叔点头道,“底稿倒是都留着,让人取来给你便是。”

“其实是这样,”周敏道,“我想,这些文章也是大家辛苦写出来的,刊登之前,还是应该询问他们各人的意愿,若是不愿意,也不好强求。若愿意刊行,我们会给一点润笔费。另外,四位先生这里也各有润笔送上。”

“这就不必了吧?”李先生皱眉道,“那书印出来,也未见得能卖出多少。给学生们润笔也就罢了,我们大可不必。你才有几个钱,就这样糟蹋,能经得住多久?”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