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好时光(52)

单论文笔的专业性来说,这篇稿子的竞争力就不够大了。可是这稿子里面引申了很多主席同志的原话。一句两句还好,关键是一晃眼看下来,大篇幅的都是啊。而且人家还在末尾的地方标注了这些语句的来源,直接表明是主席同志在某某文件上面说过的。这就让人烧脑筋了。不登上去,似乎显得不尊重主席同志的指示,或者说他们这些人对主席同志存在啥意见?

“登上去,给个小版面就登上去算了。”省城日报总编直接拍板。

新华日报的总编敲了敲桌子,“十一要来了,正好用这篇赞美祖国、社会还有单位的文章给登上去,还是很有代表意义的。嗯,给个不起眼的版面就可以了。”

教育报的主编也和自己的下属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真正的来自于工人阶级兄弟姐妹的声音,必须让登出来,让更多人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版面给个好的。让人一眼就看到的。”

“……”

九月底的时候,苏瑜的文章陆陆续续的在省城各大报纸上面登出来了。

同时几家报社登了同一篇文章,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我说老张,你看看,这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苏瑜同志?”工会里,胡委员带着老花镜,捧着报纸惊讶的扯着旁边的张委员。

张委员凑过来看了眼,“东江纺织厂生产部五车间纺织工人苏瑜……没错啊,是她。等等,这是她写的?“

胡委员点头。

“还有这张报纸上也有。”林干事正看教育报呢,一眼就瞧着第二版报纸上面的头条了。

张委员赶紧过去瞧了瞧,然后赶紧儿回自己桌上,拿起刚看的报纸翻了翻,在右下角的角落里面果然也看到了苏瑜的文章了。

“这……她这咋办到的?”

“我也想知道。”胡委员道。

严小芳也帮着翻了翻报纸,最后确认一共登了四家报社,除了一个比较小的报社之外,其他三家规模还不小呢。她一脸骄傲道,“我早就说了,苏瑜同志是很有能耐的。我听厂委的高干事也说啦,苏瑜同志在学校里面学的可好了,得到了学校的大力赞扬。”

胡委员和张委员互相看了一眼。

看来这位苏瑜同志,还真的比她们想的还要优秀啊。

同一时间,东江纺织厂其他的领导办公室里面也看到了自家厂里的职工发表的文章了。文章虽然大书特书了对新中国和新社会的赞美,表达了对伟大的领袖同志的尊崇。但是还是有以小篇幅的内容提到了东江纺织厂以及厂里领导的。

也就是说,他们东江纺织厂这次露脸了。厂里的领导集体上报纸被赞美了。

这下子大家可都美得不得了。

作为一个小单位,这种露脸的机会可是不多的。

“苏瑜,我听说你上报纸啦。”

许主任满面春风的跑来车间这边找苏瑜。

苏瑜闻言一脸惊讶,“咋可能呢?”

“你还不知道?你咋不知道呢,你自己投稿啊。我刚在办公室都看到啦。是你的名字,咱们单位,咱们部门车间啊。就是你的名字。”

苏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那个啊……我没想到真的能上,其实我就是想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就试着投稿,没想到真的上啦。”

“上啦,上了几家呢。”许主任一脸高兴道。因为苏瑜是她手底下的工人,所以上面领导还打电话到她办公室问了,还特意表扬了她这个主管领导。

苏瑜满脸激动,“主任,我真是没想到……真没想到啊。大家都对我太好了,太照顾了。“她还是低估了这年代对于思想精神的强大支持力度啊。看来搞思想工作,还是很有前途的!

第22章

纺织厂说大也不算太大,很快苏瑜上了报纸的事儿就传遍了整个纺织厂了。

算上这次,苏瑜已经是第二次上报纸了,只不过上次上的是厂里的厂报,影响没这么大。这一次可就不一样了。上的可是省城报社的报纸啊。那可是全省人民都能看得到的。没准儿还能给全国人民看呢。

在这个电视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上报纸可比上电视还要来的稀奇和不得了。

特别是上报纸的人,还是自己身边的工人同志呢。这就和自己身边出个明星差不多的感觉了。

而厂里的老人们对于苏瑜的印象,也慢慢的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纺织工人,大龄未嫁女青年,变成了有为女青年的形象了。

没有能力能上报纸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以前纺织厂里面,问问谁是苏瑜,大概认识的也不多,现在整个厂里,问起苏瑜这个人,就知道是写文章上过报纸的人了。

湖涂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