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官路(142)

这个上课的时候陆先生也提过的。

这就是拜师的好处,不拜师单靠自学,很多窍门是学不到的。

所以时人注重师生、同学之谊,因为可以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以后真考出去,也可以互相帮衬,大部分都是真心实意的。

林重阳也给林毓隽和大爷爷写信,请他们帮忙弄一些密水黄知县的程文,以及去年他主持县考的题目。县考题目还好说,黄知县自己的程文这个市面并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毕竟知县也不是多有名,市面贩卖的多半是名家程文。像知县虽然是一县父母官,可在全国士林中就微不足道了。

要买他的,那就得有点门路才行,一般称得上家族的,还是可以办到的。

不管是买还是互相交换资源,也都是可以的。

密水县黄知县,密州县文知县。

他们虽然住在密州,但是考试要回自己户籍地密水考,所以要看黄知县的。

进入冬至月下了一场大雪,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跟扯棉絮一样,一眼望去,树、房屋、篱笆、道路,四处一片雪白。

夏天的时候恨不得把学堂的墙壁都推翻好通风凉爽,这时候又恨不得所有门窗都没有缝隙。

各人自己带了炭炉取暖。

林重阳父子俩每日坚持锻炼,身体棒棒的,又穿着厚厚的棉袄,并不那么怕冷。

尤其小孩子火力旺,林大秀这个年纪新陈代谢也旺盛,比起方子春那几个一心读书并不喜欢锻炼的纯书生就抗冻得多。

就是这样,林重阳还是带了三个炭炉,放在他和爹脚底下一个,两人怀里各人抱一个。

虽然来学习的学生家境都是可以的,平时穿衣说话甚至看不大出差别来。

但是毕竟不像林重阳这样就爷俩,赚的银子还不少,他们都是举家之力供养,还有其他人,所以不可能无限度地供应银钱。

尤其是取暖这种事,最能看出家里的经济状况。

这炭不便宜,烧了就没了,等于就是烧钱。

炭有好坏,炭炉自然也有优劣。

林重阳和他爹去逛街,买了几个非常高档的炭炉,分为手炉和脚炉,手炉是紫铜制的,保暖不烫手,上面的罩子眼密密麻麻却又有多层,绝对不会有火星迸出来烫着手。

那些差一些的,火星迸出来不但烫手,很可能把衣服都烧起来呢。

这样一个紫铜手炉,就比有些同学用的普通铜手炉贵一倍多的价格。

再就是里面放的炭,有的烟火气很大,熏得身上火熏火燎的,又呛人。他们用的就是很少烟的上等手炉专用木炭,这种在富贵人家里那也是大把的烧熏笼炭盆的,根本不吝啬。

可普通人家一块难求,等于是烧钱,自然不会随意用。

林重阳就发现班上有两个十岁出头的学生冻得手都生了冻疮,肿得跟胡萝卜一样,还会裂开化脓,别提多难受了。

这俩人平时看不出家境差,毕竟每日上学伙食费都上缴的,穿衣打扮也都是普通的衣裳,没有人太出格,而且他俩也都是干净整齐的,甚至有时候还会请同学们吃零食,所以根本看不出家境不行。

现在就露了馅儿,那棉衣不够厚,棉鞋一看就是旧棉鞋,根本不保暖,连帽子都不戴,估计是太破旧带不出门来。

林重阳知道有些穷人家,夏天会当掉棉衣,冬天再想办法赎出来,还有人家就一条棉裤,谁出门谁穿,所以冬天那些穷人家基本是禁止串门的。

实在是不方便。

这俩同学不至于那样,但是家里人多,定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棉衣穿的。

不过就算他知道这俩同学家境不够好,那也不会贸然给人家提供援助,因为他已经发现,读书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可以说是迂腐也可以说是骨气,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经济援助。

那样会让他们觉得非常羞耻,尤其是同学,会有一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不过这样总比那些接受别人帮助还不知道感恩,越发懒惰,只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好。

林重阳想了个办法,就请两位学兄帮忙抄书,反正他们现在也不下场的。

书还是给启明书斋抄的,价格他略加一点给他们,但是要求他们版面整洁,字迹规整清楚,一字不错。

俩人自然乐意,这是给同学帮忙,还顺便赚钱,那是天大的好事。

林重阳还跟张氏等人打听了几个方子告诉同学,回去用花椒、茄子枝干煮熟擦洗,他还让陈东帮忙带了一些冬青枝叶,一起交给那俩同学。他们每天熬水,早晚的泡手泡脚,六七天以后就见效,对他自是非常感激。

不知不觉中,这大半年时间之后,林重阳在班上成了人缘最好的一个,甚至比陆行之还好,方子春都说不出他不好来。

桃花露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