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官路(660)

清华学院早前就在奇技馆以及街头授课班做过宣传,已经有很多人报名,根本不用担心会没有人来。

不过林重阳也没有什么人都收,而是做出详细的规定,入学之人的年纪要求在七岁到十六岁之间,且无望参加科举取士的孩子。

一旦报名成功被选定入学,也只需要自负伙食和学习用具,学校可以提供住宿,也可以走读,书本可以买也可以自行抄录,学生是不需要交束脩的。开办初期这些都比较自由,等人多了以后才会慢慢严格起来。

进入学校的学生,九岁之前学拼音以及基础的理论知识,九岁以后可以一边学理论一边在各实验室里实习。学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考虑选一门,而不需要全部都学,如果够聪明也可以都学的。

在学习过程中是要进行考试的,两月一考,一年一大考,如果有两年被评定为不及格,那就要被劝退,将机会空出来留给其他人。

学成以后还要参加考试,考核优等学院可以帮忙安排差事,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己找更好的,反正总会有这方面的工作提供给他们。

在教育之初,工作机会多,人员少的时候,怎么都好安排,难的是在社会发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随着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可提供的岗位是不是也能跟上。

林重阳觉得十年之内还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目前的问题是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这些技术知识。

毕竟现在皇帝和朝廷并不禁止,这就是好事。

五月初十,清华书院举行挂牌仪式。

沈老爷子已经进宫觐见过皇帝,得到了许多朝廷资助和许诺,让他们可以大展身手,而不必有太多顾虑。

文思院大门上的匾额清华书院四个古朴苍劲的大字,是沈老爷子亲自书写,雕刻大家欧阳春波亲自操刀雕刻的作品,两边楹联则是李固墨宝,书院里面的几处主要学堂,也都是蔡政、杨琦等的墨宝。

一时间就学院的匾额、楹联都吸引大批书法爱好者前来围观临摹,热闹非凡。

沈老爷子趁此忽悠了两个老秀才过来当先生,这两人四十来岁,久考不中一直靠着开办私塾教学生。而书院的文化课只为了让学生们读书识字,并不强求一定要做高水平的文章,有初级教学经验的秀才们完全可以胜任。

不仅仅是城内的学子们跑来围观,宛平、大兴两县县学的学生,还有顺天府府学的学生都来参观,都非常好奇这是一座什么性质的学院,居然不以教四书五经为要,招生的标准居然是科举无望的“笨蛋”们。

如果是别人做这样的事情,只怕会被人笑死,可现在学院的院长是沈少师沈粲,庚戌年状元林承阳也有参与,就没人敢随便笑话了。

尤其那些原本还上书、投稿谩骂林重阳的那些,之前还忙着打笔仗,结果林重阳根本不理睬他们,懒得正面回应。就在他们觉得一拳头打在棉花上倍感无力的时候,林重阳居然又张罗办学院,还是不以科举为目的的学院,让他们以为这简直就是对他们最大回击和挑衅!

为了能够知己知彼、继续弹劾林重阳,他们自然也要来里仔仔细细地参观一下,甚至还要找内应进来学习,切身体会一下感受。

李源和孙班也混在其中,走到后面的精工堂的时候,他们发现那里居然挂着一块大牌子,牌子上写着:“五月二十,清华学院将举办自行车比赛,有志者可参加,参赛费一两银子!”

“妈呀,这也太黑心了,让人来比赛还要交一两银子,他怎么不抢啊!”孙班瞪大了眼睛,愤愤不平,“傻子才来参加比赛呢。”

话音刚落,就见有两个少年跑过来,气喘吁吁的,“请问是这里报名参加自行车比赛吗?我们要报名!”

孙班咬牙道:“这位兄台,一两银子报名费,你钱多啊。”这年头傻子真多!

其中一个少年笑道:“别说一两银子,五两也好玩。”

旁边一个拉着他,“别和他们啰嗦了,咱们赶紧去,说只有十个名额呢,晚了报不上了。”两人又跑开了。

孙班气道:“这是什么人啊,傻子吗?有这个钱干嘛不直接捐去养济院?哪怕给乞丐也好啊,再不行就捐到寺庙里,干嘛就这样浪费了?”

李源劝他,“算了,京城多权贵,区区一两银子算什么,这些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怎么会知道人间疾苦。”

孙班恨恨道:“就看不惯他们自己这样奢靡浪费,大把的银子打水漂却不管百姓生死。”

李源叹了口气,“又有几个会如我们这般心怀万民呢,咱们还是先走吧,不要留下碍人眼,到时候授人以柄。”

桃花露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