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开产科(635)

刘七巧听杜二老爷这么说,也松了一口气,杜二老爷到底是疼杜茵的,即使这样,也不忍心多说她一句,看来他对姜家少爷也确实是满意的。

杜茵见杜二老爷没有生气,也只低下头,脸上神色淡淡的坐了下来。

杜二老爷点评完了,一时气氛就有些沉闷了。杜芊便只笑着道:“老太太还没听我的呢,我平常功课也是不好的,这咏月的诗还真想不起几首来,倒是姨娘小时候教过我一首她们家乡的民谣,不如我念了给大家听听。”杜芊只说着,便深吸一口,饶有介事的念了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只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刘七巧却仿佛被触动了一般,抬头定定的看着眼杜芊,十三岁的姑娘,嘴角弯弯、眼神灵动,说话的时候眉飞色舞,却分明没有半点的矫揉造作在里面。

这一首诗实在太熟悉了,如果说这是一首家乡民谣,那么这首诗,的确能称得上所有穿越者的家乡民谣了。

“芊丫头这民谣倒是有意思,韵律也好,又简单易懂,一听就是一个会作诗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杜老太太也忍不住夸赞了一句。

一想起杜老太太对诗仙李白的评价是:一个会作诗的,刘七巧就差点儿要被憋出内伤来了。只强忍着笑,凑到坐在自己左手边的杜芊耳朵旁,小声道:“三姑娘的民谣倒是通俗易懂的很,我小时候也学过一首民谣,不知道花姨娘教过你没有?”

“大嫂子,你们乡下也有人学民谣吗?”杜芊显然也很感兴趣,刘七巧点了点头,又压低了声问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首民谣,你姨娘教过你吗?”

杜芊只惊喜的点了点头,抬起眉毛又多看了一眼刘七巧,也小声回道:“怪不得我娘说,大嫂你是她得老乡呢,只是我听说大嫂就是京郊人士,我娘却是山西人,怎么会是老乡呢?”

这会儿连刘七巧也不知道怎么回她了,只瞧着嘴角小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你年纪小自然不懂。”

杜芊只皱了皱眉头,郁闷道:“大嫂不过也就比我年长两岁而已。”

刘七巧装出一副长嫂的模样,只一本正经道:“我比你大两岁,便可以及笄成婚,你却还只能待字闺中,所以即便只是一两岁,有时候也是很关键性的。”

刘七巧这会儿也总算明白了,当日在太医院,杜二老爷为什么会说她像自己的小花了。只可惜,跟她一样从现代来的小花,却最终做了杜二老爷的小妾,连堂堂正正坐在席面上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的机会都没有。刘七巧打定了主意,明天就算是再忙,也要抽空去拜见一下杜二老爷的四位侍妾了。

宴席撤了之后,又换上了瓜果茶盘,听香水榭就建在荷花池的边上,离去年姜梓歆投河的地方不过两三丈远。因为是建在了池塘边上,所以朝水里伸出去有一丈宽的地方,这里的水是有些深的。

“我们还是去对面那边放河灯的好,今年水浅,这边的堤岸倒是显得有些高了。”杜茵率先站了起来,朝另外两位姑娘看了一眼,继续道:“你们不去吗?我今儿才让小丫鬟们把对面的小水桥给打扫了一下,站在那边放河灯正好呢。”

杜苡杜芊平常都以杜茵马首是瞻,便都起身对自己的丫鬟道:“去房里把花灯送到对岸的水桥那边去吧,我们和大姐姐先过去。”

杜苡站起来,眼神见稍微撇了撇隔壁桌的众人,只开口道:“莘哥儿和茂哥儿跟不跟大姐一起玩,放花灯可好玩了。”

两个孩子毕竟年纪小,被杜茵这么一说,脸上就浮现了兴奋的神色,只一个跃跃欲试起来。

杜老太太瞧了眼两个孩子,只笑着道:“放花灯都是姑娘家的玩意儿,你们凑什么热闹,再说你们年纪还小,在水边玩也不安全。”

杜茵见杜老太太这么说,只不依不饶道:“难得一家人吃了团圆饭,才想带着弟弟妹妹们一道玩一玩,老太太怎么又来扫我的兴致呢,大哥哥,你说是不是?”

杜若虽然不知杜茵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却也不忍心拂了她的兴致,正想开口说话,却瞧见刘七巧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自己的对面,悄悄的朝着姜梓丞的方向对自己努了努嘴。杜若愣了愣,随后却也很快反应了出来道:“难得今日高兴,不如我陪着弟妹们一起去放花灯吧。”

刘七巧听见杜若这一句话说出来,差点儿就要急得跳脚了起来,继续朝着他挤眉弄眼的,杜若只云淡风轻的继续道:“姜表弟不如也一起去吧,听说放了花灯能让自己心想事成,姜表弟不想试试吗?”

苏芷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