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开产科(663)

刘七巧转身坐了,先接了茯苓的茶润了润喉咙,便直接道:“说吧。”

那连生只把昨天从老赵那边打听来的事情又好好的想了想,这才不紧不慢的开口道:“那安济堂的老板是安徽宣城人,是当地的大财主、大地主,家里除了药铺,还兼做丝绸、茶叶、粮铺生意,在当地也是极有名望的。不过这老板快四十的人,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女儿今年十八岁,还没许配人家,儿子才两岁,是进了京城才新得的,据说还是在长乐巷的宝善堂里头找胡大夫瞧过了,才得了一个儿子。家里还有一个兄弟,兄弟家倒是有好几个儿子,听说朱老板没进京之前,他二弟一直琢磨着让自己儿子过继给朱老板。朱老板心里不肯,想着自己空有万贯家财,居然连个继承的人都没有,就不甘心。谁知后来到了京城,儿子倒是有了。”

连生说到这里,又顿了顿道:“朱老板是个不折不扣的生意人,进了京城才发现,京城的药铺不多,价格也比他们当地贵,他在安徽有好几个庄子,是专门种药材的,不过一般只都卖给南方人,北方这边来货很少,所以就打算在京城开一家药铺。后来朱二爷也不知从哪里找的关系,打通了太医院的门路,安济堂就在京城站稳了脚跟。他们买的大多数药材都是自产自销的,所以价格自然便宜,只有一些他家种不出的药材,才是自己找了下家买的。”

刘七巧听到这里,倒也开始有些理解,为什么安济堂大多数的药材这样便宜,能够做到自产自销,自然是控制了成本,价格便宜点也不足为奇。刘七巧一边抿茶,一边点了点头道:“你继续说。”

连生咽了咽口水,正打算继续说,刘七巧只掩嘴笑了笑,转身对茯苓道:“赏他一口水喝。”

茯苓福了福身子,转身进茶房,不一会儿用托盘端着一盏茶进来,用的是平常下人们喝茶用的薄胎白瓷碗,递上去对连生道:“你倒是好福气,春生跟着大少爷跑前跑后的,也从没见大少奶奶赏过茶喝。”

连生谢过了刘七巧赏茶,双手接过水,一口饮尽了,抬起胳膊用袖子擦了擦嘴,继续道:“去年这安济堂不是出了人命官司吗?说是有一种要给产妇吃了,会死人,原来这药方就是朱二爷找一个江湖郎中给买的,朱家也算财大气粗,银子使得大方,那些人家又偏偏都是写穷苦人家,拿了银子就没在往下告,只判了安济堂不能再卖那个方子。朱大爷为了这事情和朱二爷生了嫌隙,所以就把朱二爷给赶回了安徽老家,只让他负责药材的收集,我听人说,宝善堂的这些假药都是朱二爷给收回来的,当时进宫的药材和自家卖的是分批来的,朱大爷不细心,只抽查了送进宫的药材,自家的药材没查,等后来掌柜们接货的时候,才知道这事情,偏生朱二爷是个阔气的主,京城统共就六七家店,他都打点好了,众人以为就是朱大爷的意思,就都当不知道了。”

刘七巧听到这里,也觉得安济堂内部有些复杂,想了想又抬手示意连生停了下来,只又问道:“那位朱大小姐的事情,你打听到多少?”

连生见刘七巧问了起来,只眉飞色舞道:“奴才听他们家的下人说,朱大小姐那叫一个国色天香,据说长的跟画像上的人一样,只可惜命不好,小时候定过娃娃亲的公子哥,给死了。朱家进京不过两三年光景,也算是初来乍到的,大家伙不知根知底,便没多少人上门提亲,如今还待字闺中。朱大爷一心想给大姑娘找个官家,以后在京城也好有个仰仗。朱二爷是个眼皮浅的,便出了主意,让朱大爷把大姑娘送到那些公侯府邸去当偏房去,说是虽然当了偏房,也算攀上了一门富贵亲戚,只把朱大爷个气的半死。人人都知道偏房的家里头那压根就不算什么正经亲戚,也亏朱二老爷想的起来。”

刘七巧越听越觉得这朱二老爷的问题很大,便随口问道:“如今这位朱二老人在哪儿?” 

连生只拧眉道:“听说是接到了朱大爷被抓的消息,在老家担心的病了,只派了一个下人过来,照应京城的事情,朱家如今就住在广济路的朱府里头,统共就两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还有一众家奴,如今树倒猢狲散,奴才都跑的差不多了,说起来也怪可怜的。”

广济路上,离杜府住的安泰街算不得很远,这一带本就多是商贾之人住的地方,能在这儿置得起宅子的人家,大多也是家底丰厚的。

刘七巧听到这里,便对这安济堂有了大体的了解,只点了点头道:“行了,难为你打探的这么清楚,你下去吧,下回有什么事情再找你。”

苏芷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