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九龄(925)

是的,他活着的意义,就是能抓住他最美好的事,永远不失去。

看着他走来,外边奔来的锦衣卫忙停下脚施礼。

“大人,我们要去定州吗?要定州那边的人动手吗?”他低声询问道。

陆云旗脚步未停越过他向外。

“不用。”他说道,“她自己会回来的,她做这么多,不就是为了回来吗?”

……

“国公爷,要去哪里?”

定州府城安顿几日后,听到成国公要走的消息,上下官将很是惊讶,忙赶来询问。

当初成国公驻守在保州,如今保州已经成了金人的地界,还以为成国公会留在定州呢。

“去河间府。”成国公温和的说道,“那边才是最合适的。”

他伸手在桌子上画了一条线。

“保州、雄州、霸州。”

这三个都与河间紧邻,他的手在桌上顿了顿。

“我,就守在这里吧,还守在这里吧。”

这一个就,一个还字,让在场的官将们眼底发酸。

虽然边境变了,但成国公还是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

“是。”他们齐声说道,“请国公爷重整军路。”

如今三郡割让,各路军回撤散乱,是该重整的时候了。

成国公点点头。

“放心,重整军路,我们依旧可以守住北地,纵然金贼进入了河北路,他们还是休想踏过境线一步。”他说道。

在场的将官们齐声应是。

“只要国公爷你在,我们谁都不惧。”有个将官红着眼激动的说道。

门外正有人急匆匆的走进来,听到这话不由呆了呆站在了原地。

屋子里的人也都看向他,对他的突然进来打断气氛很不满意。

“什么事?”一个官员皱眉问道。

那人欲言又止,视线看向成国公。

“说吧。”成国公说道。

那人低下头将一封信捧来。

“京城的消息说,陛下召国公爷立刻回京。”他低声说道。

回京啊。

屋内气氛一僵。

“出了这么大事,国公爷回去觐见陛下也是应该的。”一个将官强笑一下说道。

报信的人将头低的更低。

“陛下命清河伯,接手河北路,为兵马大元帅。”他接着说道。

清河伯!

接手北地!

此言一出众人神情巨变。

第四十五章 京城可去否

如果说让成国公回京述职,这也很正常,但一面召成国公回京,一面派来一个新的北地将领,这就意味着成国公要被调离了。

被调离啊,那岂不是意味着要夺了兵权?

皇帝还是对成国公抗旨不满,终于要惩戒了。

以前纵然有不满,但顾忌北地安稳不敢动成国公,现在和金人议和了,两国停战交好,那成国公也终于可以动一动了。

况且来接手的人是清河伯。

清河伯,那是不逊于成国公的将领,甚至原本比成国公成名更早。

当初成国公还是一员小将的时候,清河伯已经在对战金人中屡获大胜,声名赫赫,只是后来因为贪腐引发兵变,导致马家河大败,先帝大怒要斩杀清河伯,多亏诸官将求情才戴罪立功,从北地调职到南方平匪。

也正是如此,清河伯离开了北地,成国公朱山开始崭露头角,最终功成名就。

当然清河伯也没有就此沉寂,在南方平叛剿匪无人能敌所向披靡,最终削去罪身,任淮西宣抚使,后被先帝封为清河伯。

对于一个武将来说,能得到此爵位已经是极其的厉害,但偏偏那一年同时获得进封的还有朱山,封为成国公。

年纪比清河伯小将近十岁,成名比清河伯晚,最终爵位却比清河伯高,这让很多人都替清河伯不满。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相比于剿匪平乱,在皇帝眼里金贼更为重要,能抵制金贼让金贼闻风丧胆的才是最厉害的。

自此后清河伯便退居淮西,开始颐养天年,直到太子病丧先帝驾崩,齐王登基为新帝,沿海海匪严重,新帝请清河伯出山,清河伯大败海匪,重掌兵权。

现在不仅重掌了兵权,还再次来到北地。

十年前,清河伯被调离北地,成国公得以为将。

十年后,成国公要被调离北地,清河伯重归为将。

这是不是就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大厅里一片凝滞。

“国公爷。”一个将官忍不住说道,神情有些焦急,“这可怎么办?”

做武将的就是这样,有兵才有权,卸职没兵,那就等于是没牙的老虎。

要是真这样回京城了,那成国公岂不是任凭皇帝处置了?

厅内看向成国公的视线虽然有个别的闪烁不定,但大多数都是关切焦急。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清河伯必定要用自己的人马,他们中很多人呢肯定要被清理一番。

希行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