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金阙(64)

“……儿臣婚姻大事,自有父皇母后做主……”郑柦道,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他实在不忍心打破母妃的梦想,但要让他违心娶元家的女人当正妃,也是不可能的,郑柦想着那怯生生的元三娘,暗暗皱眉,这般怯弱的性子,怎么能堪当广陵王妃之任呢?

郑柦也希望提携自己的舅家一把,但元家的女儿真不适合当皇子正妃,光看刚刚元贵妃、冼夫人的表现就知道了。郑柦心里暗暗叹气,身为皇子,他的确很看不惯士族,可他还是不得不说,这方面士族对女儿的教养,要远远超过那些寒门之女,换了他未来的长嫂,绝对不会作出类似阿母、舅母的举动。这和女子的才华学识没关系,无非就是家族长辈的耳濡目染,寒门究竟底蕴太薄,而那个士族不是承传数百年、家中高官辈出的?

要说郑柦看不上寒门倒也不至于,他也不反感娶寒门出身的王妃,但不能是元三娘。元家和崔家这种纯粹属于突然暴发、出身微贱的家族不同,元家算是耕读传家的52书库,家中子孙也多相对有些教养,这种家族很多都会以清流自诩,既看不起崔氏那种暴发户,又看不上士族过分高高在上的做派,自认为自己最高贵清华,两面看不上……元三娘性子倒是不高傲,可她是被冼夫人当成士族女养大的,偏偏又学的不伦不类——讲风花雪月是行的,可要说当王妃,要真遇上什么事,也给他来个水淹王府吗?这样的老婆他娶回来干嘛?供着吗?思及此郑柦为了自己终生幸福着想,也要打破阿母的美梦了!

元贵妃想的好好,突然被儿子戳破了美梦,她儿子的婚姻大事,居然不是她能做主的,而是要让那只不下蛋的母鸡做主,她忿忿道:“她能给你提什么好亲事?上回陛下还对我说起,想让你娶陆家的女儿!这肯定是她暗暗在后面撺掇!呸!她做梦!”陆琉就两个女儿,不是萧令仪、就是郑宝明生的,无论哪一个想当她儿媳妇都不行。

“你说父皇想让我娶陆家的女儿?”郑柦一怔,不知是陆家大娘子还是二娘子?

“不可能!”元贵妃恨恨道,她才不会陆琉的女儿当自己儿媳妇呢!除非她死了!不对——“我就是死也不答应!”她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时候她想给女儿求一个封号,被陛下无情的拒绝,可三天后又给陆家那两个死丫头赐了建康城外的成片良田,说是给她们当脂粉钱!两个还刚断奶的小丫头,有什么脂粉钱要用?

郑柦见母亲情绪激动,也不敢火上浇油,柔声安慰了几句,就匆匆先离开了,就怕自己突然被莫名其妙的按上了一个王妃。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桂桂给我画的人物图,O(∩_∩)O谢谢!红线代表夫妻关系。明之前,君臣关系没有那么紧张,皇帝自称也不一定全称“朕”,有时候也会称“我”、圣旨前那个奉天承运,是从秦朝起开始使用,帝王诏书上的用语。秦朝和其以前的朝代不同,它不像春秋战国一样用“天命”的说法统治其臣民,但是也找到了另一种根据。《史记》说:“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所以秦朝采用了五德替代,秦的“奉天”是靠“五德”运行中的“水德”的“当运”。后来的封建社会的皇帝兼用这两种虚构,自称为“奉天承运皇帝”。 “奉天”是说“奉天命”,“承运”是说承“五德”的运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奉天承运这个词真正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却是从明朝开始。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这句话的正确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到了清朝,更加是将这个套语用到了极致。清承明制,其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诏示内容,最后一般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结尾。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辞(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圣旨都以这个开头,哪怕是明清两朝,所以我这里皇帝的诏书并非以这个开头。、撇开上面一种说话,关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还有一种说法为:“奉天承运”这四个字连用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还因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这一说法则是由明朝万历时期的天文学家沈德符最早提出来的,在他写的一本《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明太祖训中曾经说过,皇帝所执的大圭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所以皇帝也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皇帝颁布的诏书前面也都会加上“奉天承运皇帝”的称呼。“奉天承运皇帝”这称号再加上“诏曰”这两个字,重新断句,渐渐就演变成了现在电视剧中常听到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说法。、今天发生了一件囧事,我一个朋友平时一直写古言,今天突然戳我,问我:“听风啊,我记得你以前做过指甲,就是在指甲上画点花、镶嵌点水钻的是什么东西?”我一时被她问懵了,小心翼翼的回答:“我做的时候,人家叫这个美甲啊,难道还有的别的叫法?”她说:“对!对!你知道我对现代的东西不熟悉!”我:“……”

上一篇:名门骄妃 下一篇:逍遥风语异世纵横

看泉听风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