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伊书尽烽烟事(65)

“早。”不过我心不在焉,席间坐立不安的频频向外张望,这番奇怪的举动引起了先生的注意。

“怎么了?”先生问道。见我摇摇头不肯说,他又道,“开始用膳吧……”而后像想到了什么,他笑着说,“放心,就我们两人,不用拘谨的。”

我这才松了口气,安心的动起筷子。没有外人就好,不然又是食不知味的一顿,不如不吃。吃过早饭后,我跟先生坐在院子外的长廊,细心的下人早挂上了阻挡风雪的屏障,还奉上热茶和糕点,便退了出去。

也许是熟知仲孙先生的性子,所以袁家安排的我们住的是个清净的院落,这样我们说话也方便了许多。

先生半眯起眸看着外面纷飞的雪花,轻抿了一口茶,说,“小玥,我明白你想置身事外,这原不能说有错。可是尽管有些事你不欲知不想理,在该知道的时候还是不要规避,尤其,你想在这邑宁做买卖,这袁家,就是一个契机,或者是一个后盾,足当你的庇护。若我这样说,你想听么?”

“先生请说。”我也敛起心神,仔细的聆听着。难得他如此郑重其事的要对我分析利害关系,想必这真是我该知情的。毕竟这邑宁是天子脚下,达官显贵多如牦牛,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大雪满弓刀

袁家本世居关中,乃世家大姓,名门望族。先祖袁烈曾是庆朝的护国大将军,骁勇善战,屡立奇功,因此声望极高。而后家族日渐没落,袁家便举家迁至邑宁,家世大不如前,受尽冷眼,平寂了许久。直到如今的当家袁清正重新走上朝堂,一切又都不一样了。说起来,他还是穆朝的开国大功臣。

元隆六年,景帝赵炽修东郡离宫,民怨四起,他非但不休止还横征暴敛,纵情声色犬马。在一次围猎时遇上猛虎袭击,霎时无人敢挡,而当时只是一个小护卫的袁清正却一马当先,奋勇擒虎,这才救了景帝一命,得到景帝的赞赏,加官进爵,袁家才重新回到了权力的中心。然后袁清正又得了平定叛王赵谦的首功,是以平步青云,一直官拜至大都督,显赫一时。

及后几年间,生性多疑的景帝越来越不信人,动不动就在銮殿上鞭笞,射杀朝臣,有很多直言敢谏的忠臣都因此获罪受死。有一次不知何故,景帝忽而要取太守萧世乾的命,是袁清正替他挡下一箭,在景帝前力挽狂澜,才保住了他的一条命,不过,袁清正也为此落下了腿疾。

我沉思着,心道,这袁清正与萧世乾究竟是什么样的交情,竟然敢冒死向景帝谏言保住他?而且他既是萧世乾的救命恩人,又官盛一时,为何如今却甘为庶民?

不禁忆起穆史里说过,穆军势如破竹,直捣邑宁,得忠直之士相助,顺利占据皇城,勤王正道。可京畿之地,布防甚严,他们攻城为什么这般顺畅?大都督手握兵权……莫非是里应外合?嗯哼,这“御影”二字,实在是耐人寻味。

如果真如袁清正所言,他只是一介布衣商人,那袁恭行断断不会有这等凌人的气势。毕竟,民不与官斗,那顾公子口气大得要抓人封铺,家里来头应该也不小,袁恭行却不把他放在眼里,背后势力可见一斑。

“小玥?小玥?你又在想些什么?”忽而,一直大手在我眼前晃动,拉回了我的心思,我抬眼一看,先生正没好气的瞅着我,不知是否在恼我在谈话间走神了。

我扑哧一笑,调侃他道,“难道这世上还有先生看不透的时候?”不是我夸张,实在是他太厉害,不管是史书所言,亦或是坊间传谈,他都是如天人般的存在。

“小玥有所不知,越是心明如镜,清透如水的人就越是难看透。”他把茶盏放下,轻叹了一声,接着又说,“而你,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我愣了愣,而后敛下自己的心思,抿着下唇,淡淡的笑望着他,说,“瞧,先生这边说看不透我,那头又说得出我是如何如何的人,您这话是自相矛盾呢!我哪里有那么厉害,不过是个在平常不过的人了。”只除了,我是穿越而来。

仲孙先生没再说话,只是定定的睨着我,墨黑的眼眸深沉似海,坦荡得让我不敢直视,只好寻了个借口,朝外看去,接了个无关的话题,“这天还真的说变就变,昨日还是暖阳高照,今日却是霭霭沉沉,叫人适应不过来了……”没有太阳的天空,总是少了那么点生气,昏沉的雪天,更让人提不起精神,除了冷,还是冷。

就在这时,闻得朗朗的笑声由远及近,侧望过去,只见穿着一身华白长袍的袁恭行快步向我们走了过来,嘴上勾着浅浅的笑弧,似乎心情不错。

居筱亦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