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翻身守则(快穿)(23)

作者:三江月 阅读记录

无论如何,她得在忠臣良将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把权利从老王爷手里拿回来。

一来是为皇子的健康成长扫清障碍,二来呢,是为了国家政局稳定,为了臣民安居乐业。

至于老王爷,她总不好利用完就喊打喊杀,或许可以学学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那一套,来他个温柔一刀。

第12章 朕不孕不育

林思树之所以要叫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来御书房议事,倒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议题,更多的是向世人表明立场。

亲贤臣,远小人,总得拿出实际行动。

好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皇上现在正在一点点地学好呢。

当然,家事国事天下事,当皇帝的也不可能事事皆知。

林思树这个初来乍到的皇帝自然更是抓瞎,求助于大臣是理所应当的。

户部掌握国家财政大权。

在现代,经济政策通常是财政政策搭配货币政策,两种政策协同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热时降降温,在经济寒冬时雪中送炭。

而眼下的大梁朝金融市场才仅仅有个雏形,更是没有中央银行这样的机构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所以户部可以说是大权独揽,牢牢地掌握着大梁经济的命门。

至于吏部,则是负责选拔人才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妇孺皆知的。

正因为如此,户部和吏部是林思树格外看重的。一个决定国家的经济,一个决定国家的未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其他部门的业务林思树自己根本一窍不通,实在不好意思内行指导外行。

相较之下,吏部和户部的业务,林思树作为一个现代人,显然已经有着更加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更加丰富的历史经验,所以多少能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去年西北两个省大旱,灾民食不果腹、饿殍遍地;再加上huáng河决溢、内河泛滥,huáng水无情,吞没的房屋农田数不胜数,灾民们颠沛流离,至今流离失所,再加上官员贪墨,说实话,臣都不知道去年是怎么过来的。”

钱珍出身寒门,自然很能体会民间疾苦,说到激动处,一时间眼含热泪。

林思树经历过失业,她知道身处困境的悲哀。

即使在现代社会,普通人要生活,也要面对巨大的压力,披荆斩棘一路争抢才能换得一片立锥之地。

更何况是人命贱如草芥的古代,弱者生存下去十分艰难,真不知道灾民们生活在何等水深火热的境地。

林思树想到古装剧里平民衣不蔽体、备受摧残的模样,只觉得喉头发紧,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古代搞不了什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只能防患于未然,至于已经受灾的地区,国家自然要掷重金进行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不能仅仅靠户部和工部,张大人,你们吏部要严选官吏督查整个重建过程,防止有那黑心的玩意儿连救灾款项也贪昧了去!”

张大人是新被提拔上来顶替李东的吏部尚书一职的。

十年前,张大人因为不愿意为老王爷做事而被排挤,若不是钱珍保举,林思树根本想不起来大梁朝还有这么一号官员。

张大人十年间历经坎坷,那些贪墨横行、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员他实在见得多了,因此很明白林思树的担忧。

林思树眼珠一转,又道:“不光是赈灾,往后官吏的任命事宜,须得你们吏部会同礼部一道签字,最终jiāo于朕做定夺。朝廷用人是大事。张大人只管放手去做,选拔官员不论美丑,不论出身,最要紧的是德才兼备。”

张大人没想到他十年没面圣,皇上已经这般沉稳得体,一点儿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荒yín无度。

“皇上圣明。历朝历代明君贤主皆打压卖官鬻爵之风,李东尚书在任期间这股子买官的风气确实也该压压了。”

“关于之前钱大人说的开源节流,朕有个新的想法。大梁盛产茶叶、丝绸,只要海陆商路畅通,我大梁朝的货品就能运到波斯等诸国。”

钱珍显然有所顾虑:“皇上,我大梁自开国以来一贯自给自足,未曾和蛮夷小国通商过。”

张大人也不大赞同,补充道:“再者,一旦打开国门,难免有宵小之辈蠢蠢欲动,为维护边境稳定,兵部的军费又要多加一大笔花销。”

林思树摆了摆手,道:“朕知道。你们户部不妨算一笔账,打开国门进行国际贸易,每年可以开源多少银两。此事两位大人不必急着反对,朕只是提一个建议,具体行不行得通,还要六部共同商议。”

大梁一向闭关锁国,放开国际贸易虽然有利可图,但显然不能操之过急。

他和钱珍jiāo换了个眼神,俩人都是一副欣慰模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