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翻身守则(快穿)(39)

作者:三江月 阅读记录

小子们不比闺女们,一个个吃得多,将来长大了还得娶媳妇,这娶媳妇不得花钱?

山里的女娃娃都卖出去了,男娃娃长大了上哪儿娶媳妇去?

只能找山外头村里的闺女,可好人家谁愿意让闺女嫁到深山里受罪去?

到时候还不是得拿钱买媳妇?

家里十个八个男娃娃,当爹娘的就是扒了皮买了血,把自己的腿肉割了拿到集市上卖了去,也凑不齐买儿媳妇的钱啊!

既然买不回儿媳妇,那儿子生儿育女延续香火的功能不也就等于没有了吗。

因而,山里的男娃娃们,有不少都是愿意去宫里当太监的——虽然断了子孙根,至少能不愁吃穿,有条活路啊!

把视野放得开阔些,全国上下饥寒jiāo迫的人多着呢,想当太监的也不少!

说句不中听的话,宫里就那么多位置,就是有的人上赶着去挨刀,人家看不上,他连当太监的资格也没有呢!

不过刘子卿这样的读书人,自然是不必和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们争抢入宫机会的。

这就不得不提一提朝廷前几年颁布的旨意了。

当今皇后不同于那些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终日只知道深闺绣花鸟的娇娇小姐,皇后娘娘家里世代良将,虎父无犬女,因而皇后娘娘自幼飒慡,也算得上是半个女权主义者。

皇上是个勤谨仁厚的明君,朝中大事小情一把抓,可以说是夙兴夜寐、日理万机。

一国之君这样勤勤恳恳自然是很好的,但只要是人,就该讲究劳逸结合,皇帝虽贵为真龙天子,可也是肉体凡胎不是。

一日两日地秉烛办公尚且撑得住,可一年两年、十年八年地这么玩儿命加班,任谁的身子也不是铁打的呀。

皇后娘娘和皇上情意绵绵,见皇上焚膏继晷地为国事操劳,眼见未到而立之年已经生出白发来了,皇后自然心疼。

眼下皇上年轻倒还撑得住,往后再过几年,年纪大了,再这么耗损身子可怎么行!

皇后到底是将门虎女,心思灵活,很快想出了好主意:将那些简单重复的事务jiāo由宫中的女官们处置。

这疾风bào雨比不过枕边人日日夜夜的温声细语,皇后娘娘常常念叨着这事儿,皇上便也动了心思。

女官们虽都识文断字,但到底文化水平有限,因而需要有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入宫教导。

于是,几年前,皇上便颁布了旨意:全国上下凡是各乡的孝廉,在本地熬不出头的,如果有意,可以调到京城里来做官,给编制,给户口,管吃管住。

待遇很诱人,对于举国上下的读书人而言,能进京做官岂不是飞huáng腾达的好机会?

但是要求很残酷,须得净身入宫,训。诫。女官。

泥人还有三分气性,更何况是心高气傲的读书人呢。寒窗苦读数十载,就是暂时混不出头,往后还有大把光yīn,何苦要挨那一刀,去当个死太监呢?

因而这旨意颁布下去,读书人的圈子里也只把这当个笑话,没人动过这种心思。

刘子卿算是头一个。

刘子卿还没有儿女,不过他倒也看得开,或许是他自小寄人篱下,深知生活不易、机会难得,从前他为了一个读书的机会都那样费力争取,如今有了到皇上身边办差的机会——虽然并不怎么光彩,但眼下他丢了乡里的差事,住在岳父母家让他自尊心很受伤,已经由不得他挑挑拣拣——他怎么可能不争取!

林思树真的是目瞪口呆,刘子卿这骚操作也太666了。可以想见,其他读书人会怎么白眼他,村里其他人会怎么笑话他。

她天马行空地想着,倒不觉得刘子卿恶心,在现代,由于社jiāo媒体和新闻业极度发达,再加上林思树身处金融行业,俗话说“清酒红人面,钱帛动人心”,各种没下限的事情见得多了,与之相比,刘子卿只能算是个可怜的狠人吧。

林思树觉得自己的指节在微微的颤抖,她很怕疼,小时候打疫苗、打屁股针她都能吓哭,实在难以想象她名义上的夫君要遭受怎样的痛楚。

那里是一个男人身上最脆弱的部分,一刀下去,想想就叫人汗毛倒竖。况且除了身体上的剧痛,还要面对心理上的巨大痛苦。

这真的是一场惨烈的牺牲。真不知道他是做了多久的心理建设,鼓起了多大的勇气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无论如何,穿越过来就要面对这种糟心事,确实让林思树一时有些难以接受。

她正在屋里枯坐着,外头有人咚咚咚地在厨房里砍瓜切菜,声音很大,像是带着多大的怨气似的。直把院里的狗都吓得汪汪乱叫。

大早上的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