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国才是王道(42)

作者:文理风 阅读记录

“儿子带孙氏前来给父亲大人问安!”冯道拉着孙茹上前见礼。

“好好好!快起来坐。”冯父盼冯道娶亲已久,如今见两人珠联璧合的一对,自然极为开心。

冯道和孙茹起身,在冯父下首坐下。

丽娘端来茶水,孙茹起身接过茶水,端到冯父面前,“爹请喝茶!”

冯父乐呵呵的接过茶,喝了一口,把一个匣子放到孙茹手里,拍拍孙茹的手,“好儿媳,道儿就交给你了,你们小两口要好好过日子!”

孙茹认真应道:“儿媳谨记爹教诲!”

冯父看着乖巧懂事的儿媳,更是开心,对冯道说:“你如今也不是毛头小子了,孙氏如此懂事,你可要好好待人家,要是亏了人家,爹可不依你!”

“爹放心,儿子的秉性您又不是不知道,儿子一定好好待媳妇。”冯道笑着应道。

冯父这才满意,让丽娘端上饭菜,一家人热热闹闹开始吃饭。

用过膳后,冯父就把身上带的库房钥匙和账簿拿出来,要给孙茹。

孙茹连忙推辞,“儿媳才刚刚进门,上有长辈,岂有掌中馈的道理。”

“没事,你直接拿着就行,以前这些都是我管的,我不在爹才又管起来,不过爹向来不大喜欢这些琐事,你管着,爹也轻松了。”冯道在旁边说道。

孙茹这才接下。

冯父又拉着两人谆谆教诲了一番,一直到有些困了,才放两人离开,回屋睡午觉。

孙茹跟着冯道从正院出来,看着身旁温柔体贴的夫君,想到正院和蔼可亲的公公,和老实本分的姨娘,突然明白父亲为什么宁愿她低嫁也要相中冯家。

有时,简简单单真是一种福气!

*

冯道和孙茹新婚燕尔腻歪了两个月,冯道就不得不收拾行囊准备回幽州。

他如今已经大好,又修养了大半年,虽然刘守光不曾来信催他,可再呆下去终究不妥。

况且现在已经四月,离夏税不过一个月有余,哪怕再让他呆,他也呆不住了。

所以冯道收拾好行囊,告别父亲和孙茹,朝幽州赶去。

十日后

冯道站在使君府外,和使君府的侍卫熟练的打了声招呼,就背着行囊进了使君府。

“可道!你回来了!”元行钦刚和一伙人打完猎回来,看到进门的冯道,从马上跳下来和冯道打招呼。

“行钦,好久不见,还没谢你送我的贺礼呢!”冯道虽然在老家成的亲,刘守光和元行钦、李小喜还是派人送来贺礼。

“谢什么,成亲这样的大事,兄弟虽然没能去,可礼怎么能少!”元行钦很大气的揽过冯道,对冯道挤眉弄眼,“尊夫人可还满意,我那有几个新到手的美姬,咱们弟兄不是外人,要不要送你一个。”

冯道笑着给了元行钦一拳,“叫你弟妹听到不剥了你的皮,”然后得意的说:“我家娘子甚美,你那些姬妾自己留着吧!”

元行钦吧唧吧唧嘴,“你小子好福气,既然这样,那我可就不送你了!”

“看你不舍得的样子,幸亏我没开口!”冯道笑着摇摇头,提着行囊就往里走。

“别走啊,我还没说完呢!”元行钦忙追上冯道。

“我先去放下行囊,再来找你们说话,你急啥,难道你觉得你还能躲的了给我接风。”冯道打趣道。

“唉,我是真有事告诉你!”元行钦拉着冯道。

“什么事?”冯道疑惑的看着元行钦。

“我给你说了你可不要生气,”元行钦把冯道拉到一边低声说。

“生气?怎么回事?”

“你节度使支使的位子让人顶了!”

第22章 韩延徽

唐朝节度使座下文官按定制有八位:行军司马、节度副使、节度判官、节度支使、节度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

其中行军司马、节度副使、节度判官被称为“上佐官”,由节度使座下有名望有功绩者担任,而节度支使和节度掌书记虽然在官位比不上“上佐官”,却一个掌管钱粮,一个掌管文书,位低而权重,所以也丝毫不逊于前三者。

冯道之前虽然任掾属,但其实掾属并不算真正的官,只是刘守光门下客卿而已。

不过在刘守光自立为卢龙节度使,冯道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再加上他又一直掌管钱粮,而刘仁恭时的支使又被刘守光撵回家了,所以大家心里明白,冯道是默认的下一任支使,甚至连刘守光都曾说过,等打下沧州就给冯道赏个支使干干。

可如今,听元行钦的意思,支使成别人的了?

冯道有一瞬间愣神。

元行钦看冯道不说话,以为冯道难过,直接拍着胸脯抱打不平道:“那小子我一看就不是好人,如今他顶了你的位子,就是和哥们我过不去,你放心,等过两天我就找点事让他出个大丑,没脸再在使君府呆下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