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我金嫁衣(118)

作者:粟西米 阅读记录

晏随头也不抬:“说。”

安翊拱手道:“臣若哪天说亲了,请世子给臣保个媒。”

晏随的名声响彻天下,若是他能给自己做个见证,那位姑娘应该会认可吧。

那天因为小侄女的无状,她对他的印象并不算好,态度也是不冷不热,安翊每每想起,总是万分苦恼,该如何扭转她对他的看法,最快的方式,也唯有跟随明主,建功立业了。

这也是安翊向晏王请缨来徽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都说安二公子清心寡欲,将来是要做和尚的,可有天这个要做和尚的人居然想成亲了。

饶是不爱管闲事的晏随也生出那么一丝的兴趣,问他想娶哪家的姑娘,若是合适的话,他也愿意给人这个面子,毕竟俊才难求,而且安家之后也更有立业的士气。

譬如晏随自己,一想到魏九,浑身充满了劲,誓要大干一场,给她更安稳更自由的生活。

晏随问哪家姑娘,安翊答不上来,他也很是苦恼,派人在全城打听,也只知那姑娘姓魏,跟慕兰芝来往密切,可家世背景,全都一无所知。

安翊也有寻过慕兰芝,可这女子狡黠异常,三缄其口,每次他不经意地提及,她都能反应冷静地绕过去,再带到别的话题,让安翊一度憋闷,甚至都有了想放弃的念头。

然而活了二十多年,第一次有了想成亲的念头,安翊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若是错过,可能真就要孤寡一生了。

最终安翊有些挫败地摇头:“知道的不多,只知她姓魏。”

魏?

晏随挑了眉头,姓魏的姑娘,他倒认识一个,还熟得很。

作者有话要说:就是你家那位宝贝疙瘩,被俊才惦记上了,

第55章 有缘

晏随心里有了计较,并没有再问, 总觉得跟属下中意同一个姓氏的女子有点怪怪的, 而安翊道不出心仪女子来历,更是无从讲起, 到最后只能从私事转到公务上。

晏世子刚灭完流寇,平了匪乱, 还要安抚徽城穷苦百姓,以及投奔而来的别地难民, 到处都要使银子, 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经营了五年的马场说卖就卖,直让世人唏嘘不已, 心疼这位为国为民慷慨解囊的北境世子,更有大文豪挥笔, 洋洋洒洒作诗一首, 歌颂世子的义举, 引发了一波以吹捧世子为美的热潮。

等到冯靖拿到一打赞扬晏随的诗作, 整个尚京也都传开了,翰林院那几个掉书呆子按捺不住, 已经呈上折子请求拨款平乱。

“拨款?哪来的钱给他们拨去?”

冯靖丢开折子,扔到火盆里任其烧成灰烬,看了也分外解气。

余谦笑而不语,有也紧着自己先用,这位侯爷把自己珍藏的古董卖掉一小半, 就能凑够两三个月的军饷,可惜侯爷没有那样的胸襟,或者说更乐见人少一点,人越少,就越好管理,不安分的清除掉,只留听话的供他差遣。

“那么,侯爷的意思是,这军饷不拨,仍让他们自筹?”余谦要问清楚,日后史书上记一笔,全赖冯靖,不关他的事。

冯靖冷了眉眼:“为国分忧乃他们晏家职责所在,没得条件可讲。”

冯靖再发公文,着晏王世子即日开拔,赴东南平寇,提了一句国库吃紧,潜台词无异于,反正我这是没有的,自己想办法吧。

幕僚当着晏随的面撕了公文,满目的怒意:“小人得志,国无宁日。”

晏随面色未有起伏,冷静看向安翊问:“你待如何?”

安翊答:“东南岸必须保住,不能跟冯靖斗智而置国难于不顾,冯靖如此行事,德不配位,臣民们看在眼里,即便我们什么都不做,也自有文人墨客提笔讨伐。”

不说所有,但有一部分文人肩不能扛,却有傲骨,口诛笔伐是他们的拿手绝活,冯靖没有死在对手的刀下,也会倒在他们的笔头下。

所以晏随看安翊比较顺眼,这人很多想法都跟他不谋而合,想不重用都不行。

晏随指敲桌面,良久,下令道:“派五万精锐先行,由赵钱二位将军带队,整装完毕,即刻出发。”

“诺。”

就算要发兵,晏随也要收着点,给自己留个底,全部发出去,这边无人可守,难保小人作祟,趁机滋事。

商议过后,幕僚们退出了屋,晏随提笔给父亲写了封密信,自己不日要远赴东南平乱,望他派遣精兵良将过来,镇守东南交界的几个城,以免后防不稳,奸邪作怪。

写完信交给暗桩,晏随又命随从备马,踏着月色,疾驰出了徽城。

魏娆在雍城也没闲着,继水车过后,她又跟着姚氏鼓捣起了连弩车,可以一次发射八只□□,射程也远,连房屋都能射穿,这种车前朝就有,只是比较笨重,要几匹马同时拉动,若能改得轻便点,一两匹马就能拉动,作战能力将大大提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