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个富二代来种田(21)

作者:排云上 阅读记录

第二日再去,掌柜的在,可又变卦了,酒楼只租不卖。

秋歌觉得这里边有猫腻,“要不换一家?”

“这家是最好的,换其他的都不是那么合我心意。”

哎呀,这孽缘,连老天爷都在牵线搭桥,小宇,你自己选的路自己受吧。

赵宇提了一些条件,掌柜的丝毫没有反驳一一答应下来,就这样,双方签订了一年的契约,福满楼自助餐厅正式成立。

☆、第 11 章

赵宇只留下了福满楼的两个店小二,本来一个都不想留的,他的那几个结拜兄弟一个个凶神恶煞的,让他们看店跑堂还不把客人吓死。

餐厅暂时关张,赵宇和秋歌楼上楼下地测量画图纸。

福满楼共两层,单层六七十平方的样子,还带一个三间房的后院,是员工宿舍和库房。

赵宇打算把那间大的格局改改,给小二和三个兄弟住,另两间小的一个是他的房间,另一个是厨房,再单盖一间做库房。

酒楼这边把厨房和包厢拆掉,整层通透容纳更多桌椅,临街的一面隔出几个小单间,请码头附近的小摊贩入驻。

“小宇,你还是先找小摊贩们聊聊,未必你请了他们就会来。”

“免费给他们用还不来?”

“我说过繁州很复杂的,三个宗族势力很qiáng,而且他们也都有经营酒楼商铺,整个繁州的商业都在三大家族手中控制着,就连摆摊卖碗馄饨都要站队的。”

“卧槽,真是天高皇帝远,占个山头就敢称大王啊,小爷来了这规矩可就要改改了,有钱大家一起赚,搞垄断是没有出路的。”

秋歌心说年轻真好啊,气盛,想当年她在京城大刀阔斧闯天涯的时候也是这么楞,现在得到的太多反而畏首畏尾起来。

秋歌学过画画,按照赵宇的要求画了改建图纸,又根据赵宇的描述设计了一个火锅烤肉一体的碳炉。

“宋奎兄弟。”

“大哥啥事儿?”

“你和孙斌兄弟,梁建兄弟跑一趟,到木材行定十套桌椅,再去铁匠铺让铁匠按图打四十个碳炉还有烟囱和排烟管。”

“好嘞,jiāo给我们吧大哥。”

赵宇又招来小二,“柱子栓子,你们俩把桌椅搬到后院去,我和老板出去一趟。”

“是,掌柜的。”

二人先去找了建房子的工匠,工程量太大,几个工匠提的价码很高,赵宇向来不会砍价,秋歌亲自出马砍掉三分之一,工匠心累,从没感觉赚银子是这么的艰难。

回到店里秋歌的助理阿奴来了,万泉来了消息,定西侯夫人生了三胎,秋歌肯定是要回去参加孩子的百岁宴的,繁州这边只能赵宇一个人张罗了。

秋歌给赵宇留了二百两银子,他把银票揣进里衣的小兜里,制定菜单。

火锅分两种,麻辣锅底和清水,古代的饮食等级性很qiáng,他记得《国语·楚语下》中写过: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不过大齐不是历史书上出现的朝代,他甚至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地球,他招来柱子询问,还是谨慎一些好,免得招来灾祸。

“柱子,我问问你,大齐的百姓能吃肉吗,我打小生活在西域,不太懂大齐的规矩。”

“哦,能吃肉的,不过牛肉不行,连皇上都只能在祭祀的时候吃一次,羊肉是贵族享用的,剩下的猪肉jī肉鸭肉百姓都可以吃。”

“哦,我知道了,你忙去吧。”

牛不能杀,那用什么代替牛油呢,猪油味太重,对了,可以试试菜籽油,牛羊肉不能涮就涮猪肉鸭肉和鱼肉,各类丸子蔬菜弄齐全,对于第一次吃到火锅的人够了。

针对在码头搬运货物的力工,有各种炒菜和米饭。不过花吃自助餐的钱来吃炒菜米饭有些不实惠了,力工的特点就是时间紧饭量大,那不如单开一个炒菜套餐,就像很多美食城一样,7块钱全素,8块钱一荤两素。

他画了一张餐盘设计图,jiāo给宋奎让他再去铁匠铺订货。

店铺装修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借着这个空档赵宇调查了繁州城的三大家族。

实力最qiáng的家族是施家,据说现任当家的太奶奶当年是什么王爷的奶妈,借着这层特殊关系才起的家,实力稍次的是姜家,祖上也是有关系,县太爷的主簿,实力在三家中最次的是李家,纯粹的白手起家,老祖宗一袋货一袋货扛出来的家底,李家也是这些底层小摊贩最拥护的一家。

李家现在处于第三代当家到第四代当家jiāo接时期,新任当家人李延松,性格有些反叛,用现代话来说愤青一枚。

施姜李三家成立了一个类似于商会一样的组织,凑在一起不是琢磨怎么坑小摊贩的钱就是互坑,李延松对此颇不满,但家族势力没施姜两家大也无可奈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