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金安(12)

作者:山水笔墨 阅读记录

杂草坑儿突然落了个金疙瘩,早就吸引了周遭百姓的视线,这里头多的是一辈子没出过北街的,哪曾见过如此好看的小公子,只觉得眼前的人儿像是刚落入凡尘的,又贵又精致。

原本还不敢上前搭讪的,此时瞧着人那可怜劲儿,也就顾不得什么了纷纷凑上来询问。

小公子倒也不认生,有问必答,一张无辜的脸蛋儿粉粉嫩嫩,眸子里似有万千星辰,对询问他的百姓谦和有礼,没有半点傲慢,几句话的功夫,就让周遭百姓打心眼儿喜爱他。

得知容莀这是走岔了路,忙热情的将他带到了稍微能立脚的地儿,还有极热心的婶子怕他饿着,拿出家里最好的吃食给他,而那时家里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一个发硬的白面馒头。

容莀当时也是饿极了,捧着就啃,啃了半天也只啃下一小块儿,那馒头啊,着实硬。

他不动声色的将馒头收进怀里,客客气气的问路,有一中年汉子自告奋勇的将容莀带出了北街,立在繁华的东街后,容莀内心无比震撼,若不是这遭走岔了路,他根本想象不到这世间还有如此穷困之地。

那一刻,满腔热血的少年郎心里头做了决定,他要帮他们。

首先那风吹日晒的泥房就不适合住人,容莀拿出自己昔日积攒的银子,想着先帮他们换个住所。

可那么大一片地方啊,几百户不止,就算是最普通的青砖瓦房,那也不是十四岁的容莀负担得起的。

容莀想着,这怎么着也算是一桩善举,去求求父母他们应该也会出手相帮,少年郎不谙世事,对这世间也总是有着最美好的期盼,然结果出乎他的意料,胥安候冷漠的拒绝了他。

候府在长安城遍地都是,胥安候府不过靠着老侯爷的军功撑了几分门面,候府原本爵袭三代,且一代降一代,因老侯爷有从龙之功,是以得陛下恩赐三代不降,这对胥安候府已是莫大恩宠。

可因着这份恩宠,外头不知有多少人盯着胥安候府呢,那时候的胥安候刚任职礼部侍郎,整日里战战兢兢,唯恐出半点纰漏,哪里会自个儿找事去惹这烫手山芋。

这种事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做的好了,有人会怀疑容候府在哪处贪了,指不定就惹上牢狱之灾,做的不好了,那可不就落入了长安笑柄。

况且天下贫穷百姓数之不尽,他一个小小的候府哪里帮得过来,就算他有心帮,可那诺大的北街就是倾他候府之力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容侯爷自不会去费这些心思,实在被缠的无法了只告诉容莀:若想真心帮助他们,就靠自己。

最后,瞧着意气风发满腔热血的少年,容侯爷还嘱咐了他一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话,容莀一直没忘。

他拿着自己积攒的银子,费尽心思的去周旋,这中间载过跟头,也受过委屈,可他从未想过放弃。

容莀还期盼着,等他有朝一日做了大官儿手握实权时,一定要去救济这天下贫苦百姓,至少每年冬天,不让人生生饿死冻死。

后来,与沈棠成了婚,这个做大官儿的心思便尽数收敛。

当朝律例,驸马爷不可在朝为官,即使那时容莀已中贡士,以容莀的才学,所有人都认为,会试他必能夺得杏榜榜首,殿试上不是状元郎就是探花郎。

可还未等到三月开考,二月十六的花朝节上,容莀遇见了沈棠。

他毫不犹豫的放弃科考,这一生的仕途在尚公主后就此断绝,有很多人替他惋惜,觉得不值当,他明明可以靠自身才华走向顶峰,位极人臣。

但容莀从不悔,他非常清楚他不可能放弃沈棠,且只要他有一颗救世之心,不论身处何地,他总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容莀与沈棠成婚后的第三年,容莀便在北街开了间书塾,教书得来些银钱也都全部用在了北街。

听闻此事后,长安书院以重金相请,甚至院首亲临三次,都被容莀拒绝了。

他的初衷只是希望这里的贫困孩子有学上,有书念,将来能靠着自个儿走出这困境,当然他是可以请个夫子来,可他不放心啊,再说这地方条件苦得很,也看不到出路,没人能熬得住。

书塾刚开那会儿,沈棠拿着自己的私房钱置办书籍桌椅送过去,她有公主俸禄,又有好些个生钱的嫁妆铺子,除了日常公主府的开支,也还能剩下不少。

夫妻二人齐心齐力,且谨记容侯爷当初那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时间一长,许多人在他们帮助下都开始有了生钱的路子,对他们二人自是感激不尽。

在北街甚至流传着这样一段歌谣:“天上掉下个小公子,长的俊俏心良善。帮助穷人脱了贫,还娶个公主做夫人。夫妻和鸣心向善,原是神仙下了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