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懒皇帝+番外(231)

两位大人也放下筷子,目光警惕。

官家你忘了什么惊天大事?

“一件小事。”官家好像感知到他们的“害怕”,安慰和保证的说道。

王安石和苏轼同时在心里哈哈哈。对于事情大小的定义,咱们好像有分歧?官家。

“真的是小事。”官家表情认真,语气认真,“圣人和大公主她们都在写游记之类的小文章,专门给女子和小孩子看。我觉得这个主意挺好。”

“只是她们担心印刷大部头的厚书太贵一般人家负担不起,又想让很多人可以及时的跟进看到。我就提议她们,按照民间小报的方式,分开印刷。”

哈哈哈,听了官家的那句“真的是小事”,他们还真的以为是小事儿,果然他们还是太“天真”。

“范大人和包大人前些天还在说起要禁止民间小报的事儿。”王安石大人面无表情。

官家眼神儿求救。

“小报之所以要紧,是因为其内容大多不适合公开或者不属实,标新立异、危言耸听。”了解官家性格的苏轼大人表情严肃的解释,“任何发给老百姓看的东西,都必须经过核查。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水磨机构造的事儿,圣人和大公主的文章中就不能提及。”

官家点头,这个是自然。

君臣三个人就小报的“堵不如疏”问题,边用着美味的涮锅边各抒己见,都很开心。

初四这天辰时,昨晚上因为陪着亲友喝酒写诗的两位大人还在酣睡没起,被迫不及待的辽国使节萧将军等人带着年礼登门。初五这天的早朝,官家还没把他要说的事儿说出来,被范大人他们的“请求”吓到。

“朕还在进学,经筵讲学应该是进学结束?”官家理直气壮的语气中带着小委屈,“朕现在就是在亲政。”

他都每天按时早起上朝了,朝臣们让他做的各项礼制他也都照着做了,偶尔被大臣们“拖堂”饿肚子,他也乖乖的忍了。居然要他和他亲爹一样把大宋的大小政事都包揽了,自己做完了还要再和大臣们商议?

官家越想越生气,他就是做事速度再快,一天只有十二个时辰。想到政事堂每天收上来那么多的上书,如果以后都有他一个人来批复,他···,他要递jiāo辞呈。再想到他亲爹以前每逢chūn秋之日,每隔一天的早朝后都要“经筵讲学”,他更是一脸的拒绝,非常坚定的拒绝。

早已料到官家反应的范大人,面对官家的qiáng烈抗议,不慌不忙的劝说, “官家马上过十四岁生辰礼,已经是大人了,亲政是理所应当。而且,官家还要开始选妃嫔充实后宫,”范大人说着说着,终于是把那句“繁衍子嗣”咽回肚子。

范大人觉得官家都大婚这么就是还是个小孩子,下朝后需要去和上皇、娘娘好好聊聊,其他人却是没有这个顾虑。

官家刚要张口把选妃的事儿推掉,就被一位大臣抢先开了口,“微臣附议。当年上皇也是十四虚岁大婚,繁衍皇嗣。”

言下之意,官家你都要马上十四实岁了,咱要为自己的成长骄傲,不能躲避长大成人的“任务”。

奈何官家是真的打心眼里觉得自己还是一枚小宝宝,他的理由非常充分,“爹爹今年五十有三,大姐是二十有六。”

群臣默。

有的呆愣;有的使劲儿的忍住不笑出来;有的认真沉思--难道上皇和娘娘给官家选后大婚只是为了让官家名正言顺的亲政?而他们作为官家的亲爹娘却一直不催官家“成人、选妃”,是不是,也是怕以官家现在的年纪生子,会和上皇当年一样养不住?

可是官家不是上皇的书生体格啊。可是这种嫌弃上皇“弱质”书生的话,他们又不敢说。

官家瞅着下面,发现没人出言反驳,小开心。

包大人瞅着官家小得意的赖皮模样,在心里笑了笑,出班奏道:“陛下的选妃之事暂且不提,亲政却是必须的。官家已经大婚了,自古以来,婚而冠。不管多大的岁数,大婚后就是成人。”

官家瞪眼。可是包大人不怕他,就听包大人侃侃而谈, “至于经筵讲学,官家的学业已经非常好了,可以一边讲学一边进学···。”

端着龙椅上的官家安静的听完了包拯的长篇大论,深呼吸一口,直接不容拒绝的说道:“朕不要纳妃,现在也不要生小娃娃。经筵讲学五天一次。政事堂的事务也是有爱卿们批复,和以往一样,有不能决议的大事务再来找朕商议。”

既然经筵讲学如此重要,官家只能把自己的休息时间挤出来,做出他的“最大让步”;范大人,包大人,还有一直沉默的欧阳大人,瞧着他满脸的坚定,一副你们不答应咱们就拆伙的耍赖架势,实在是克制不住的嘴角抽搐。

痒痒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