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480)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他竟不知那绷带何时从心口揭了去,直到她转到他身前,他才猛地醒过神来。

少女俯低身子瞅着他心口,他心口一道两寸缝伤,针脚细密整齐,这些日子他常在换绷带时看着那伤发怔。她查案事忙,不能日日来侯府探望他,这心口的缝痕却日日伴着他,仿佛她时时都在。

男子僵着身子不敢低头,望不见少女清澈的眸,却感受得到她喷在他心口浅浅的呼吸。她呼气如羽,搔着他的心,刚刚的疼痛里又生了层奇痒,痛痒难耐。他想这痛痒快些结束,却又盼它永留心里。

他忽然便想起在地宫圆殿里初见她容颜的那日,他那时抱着她,因太过震惊险些将她丢出去。而如今,他却想将她狠狠拥在怀里,永不让她远离。

这念头一生便似在他心底种了心魔,他的拳松开,忽然便张臂欲拥!

院外忽闻脚步声来,元修倏地放下手来,没多久便听见有人到了门口,敲了两声房门,在门口问道:“都督,饭菜备好了,可需送进屋来?”

杨氏送饭菜来了。

“送进来吧。”清音起,暮青已离远。

杨氏推门进屋,手里提着只食盒,摆饭菜时见元修赤着上身坐在桌后,墨袍玉带散落在地,绷带放在桌上,一瞧便知是在诊伤。杨氏听说过暮青曾为元修剖心取刀,她也有好奇之心,却谨守着下人的本分,未敢多窥,只是摆碗筷时眼尾的余光瞥见元修低着头,从脸到脖子红得不似人色。

“哟!”杨氏一惊,抬头问,“侯爷莫非染了风寒?”

“咳!”元修应景儿地咳了声,道声无事便起身速速穿衣,那麻利劲儿比在军中穿衣都快。

“辛苦了,下去吧。”暮青道。

杨氏应是退下,出门前还古怪地瞧了元修一眼。

门关上,元修已将衣袍穿好,暮青瞥了眼地上的绷带,道:“绷带还没绑。”

元修飞快道:“不必了,回去还得换。”

暮青看了元修一会儿,他的心思她早已知道,该说的都已说了,他是世间最优秀的儿郎,有他的尊严与骄傲,因此她不想再多言。

元修养伤的时日尚短,白獭丝却已开始与他的肌肤血肉相融,看来此丝果真如巫瑾所言,乃世间至宝。

这丝究竟是何来头?

暮青心里想着白獭丝的事,饭吃得心不在焉,元修想着方才的事,也心不在焉,他仿佛还能感觉到她的手从他腋下穿过,一层一层地解开他的绷带,感觉到她呼气如羽,吐在他心口……

那痛痒难耐之感又生了出来,冬末春初的夜里,他竟觉得热。

元修呼地一声便站了起来,起身便往外走,暮青转头看向他,听他道:“快到服汤药的时辰了,我先回府,明日再来。”

说罢,他便匆匆走了。

暮青没往心里去,继续吃饭了。

用过晚饭后她便回了后院阁楼,月杀门神似的立在门口,目光恨不得将她戳个洞,却一言不发。

暮青见了挑了挑眉――这不符合月杀的一贯风格。

他向来不喜她和元修走得近,今夜她与元修一起吃饭,月杀知道了此事,没道理不挤兑她几句。他一句话也不说,只用眼神表达愤怒是为何?

她想这些不过是出于职业习惯,哪怕生活里一丁点儿的不同寻常,她都习惯推敲明白原因。这疑惑只是在脑中一掠的工夫,暮青已走到了廊下。刚要迈步到廊上,她忽然脚下一顿,想到什么似的倏地抬头望向二楼的窗子,随后疾步上了楼去。

第90章 无耻风范

楼上点着灯烛,窗台几枝六瓣寒梅,榻里一人执书半卧。

听见她蹬蹬蹬的上楼声,榻上之人淡淡抬眼,懒声斥道:“跑什么,也不嫌脚疼!身后有人撵你?”

那脚步声顿歇,停了好一阵儿,再听见时声音已轻,听着有些蹑手蹑脚,但暮青上来时却面色如常,远远便问:“哪个郎中说你的身子能挪地儿?”

步惜欢垂眸看书,凉凉道:“你的腿脚也不见得能出城,还不是到处跑了一天。”

“跑了一天的是马,我是坐在马车里的人。”

“马驮你上山了?”

“……”

暮青不接话了,不是无话可接,只是觉得辩这些事甚为幼稚,辩了一句已经不像是她的智商会做的事了,再辩下去明早就傻到不能验骨查案了。

她在榻旁坐下,先掠了眼男子的前额,见他额间无汗,这才暗舒一口气,目光一转,瞧见了他手上执着的书。远远看时,她以为是书,到了近处才看出那书上落着的是她的字――那是她的手札。

她看书有写手札的习惯,写的多是心得,亦或是与验尸办案有关的灵感。她在古水县家中时,曾写了满满一书架的法医理论,纠察仵作验尸古法之错处,提写可行之法,想着的是若有一日被他人所阅,兴许世间会少些冤案。当初她离家时未带那些手札,前些时日读医书时想起还有许多没写,便寻了本子接着写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