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老汉种田记+番外(270)

作者:呦呦雨 阅读记录

他小心翼翼的将鱼放进去了,看它们游的挺正常,心里就高兴儿,还好都活了。

“这藕挺嫩的,”邓智林道:“辛苦了,先去冲个澡再弄吧。”

家里弄了洗澡间,真别说,冲澡还真的特别方便,夏天干活多了,一天能冲个几回澡都不麻烦。特别方便。

赵玉和闻言忙去冲澡了,冲了个干净,把衣裳一搓一洗一晾,麻利的换了衣服就过来担水洗藕,“这藕我挑的都是嫩的担回来的,其它老藕就没要了,老乡们自个儿在家要做粉呢。叔,这么多咱也吃不完,要做粉吗?!”

“把有根的另放,不用洗,我有用,”邓智林笑道:“其它的洗出来吃,这个特别好,当水果一样吃极好。”

赵玉和听了便忙分类,道:“这一担半,加上鱼才花了一百二十文,我都觉着占便宜了,还好带去了糕点给了,老乡们都道客气,很高兴。我寻思着下回要再去弄,还是再带点糕点去给好。这个老乡们特别珍宝。”

糕点太常见,至少邓智林这是常见的,邓智林也不大爱吃,基本不碰,小凡人小,哪能吃得了这么多。

所以也不大能吃得动了。

但是这样在关家寻常的东西,在乡下却是只有年节里才有的。赵玉和带去,老乡们是真的觉得客气又高兴,人相处呢,一来看客气,二来是看是否将彼此看在眼里,乡下人觉得城里人看得起他们,将他们当平等的人看待,就十分热情和客套。

所谓投桃报李,就是这个意思。

这些藕就巴不得把嫩的全给赵玉和,若不是赵玉和挑不动,估计全能塞给他挑回来,甚至还有说帮着挑了担回来的。

这个时代,农产品到处都是,一般不缺粮米吃的时候,什么菜啊,藕啊之类的,都是家里产的,一般又常见,所以便是要卖到城里去也有不少乡下人不卖的,一来进城门要交钱币二文,然后一通卖,若是卖的不好,又花时间又浪费精力,结果挑到一天都未必能全卖出去,再加上进城,肯定得在城里吃个午饭,哪怕只是吃个素面,也要几文钱,所以乡下人宁愿是留自家吃,也懒得卖了。

主要是现在的车马费,进城卖东西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与现代不能比,所付出的投入产出,性价比不高,基本上都花没了,还不如不卖,自家吃呢。

这种情况,邓智林也能理解,所以很多好东西,都得自个儿出城去找,如同那汤老板要找好木料就得自己下乡去收,而不是等人来问,那基本歇菜,人家老乡有好木材的要么做家里老人的棺木,要么就做喜木了,你还等人上门,那就别做生意了。

所以城里人要吃好东西,要么等商贩贩上来加价卖,要么就自个儿到乡下去寻,那包管能寻到好的。就说鸡蛋和老母鸡啥的吧,乡下人一般也很少舍得吃的,基本上就留在家里,等着人进村收呢,或者是带点盐啊,糖啊啥的到乡下去,给换鸡蛋,一般一进村都能抢光了这种。

乡下有现钱的人也少,一般以物易物特别多。

邓智林是很能理解的,这留谷县城多数都是商贩做生意,很少有自产自销的村里的人进城卖东西的。车马费是真的高,便是搁现代,有种了西瓜的老农,拉一车瓜到城里去卖,结果是卖不少钱,但把车钱一付,回了家,发现兜里没几个子儿。

所以这种人常见的很,多数是什么情况呢,能留得住的农产品都自家吃,留不住的,一算成本,卖不掉的话烂掉也行,总比白忙活一场,结果全付了车马费的强。

邓智林笑道:“那你是占便宜了。就这几条鲤鱼,等人贩上来卖,少说一条也要三五十文。”

“可不是嘛,”赵玉和十分高兴,将藕都倒了出来,笑道:“还有一些莲蓬,叔尝尝。”

邓智林用水把泥水冲干净,剥了一个尝了尝,笑道:“倒难得了,挺甜。这嫩的剥出来等小五和小凡回来吃,老一些的就晒干。”

“哎,”赵玉和道:“叔别忙,我来就行,这点活,我一会儿就干完了。”

“行,”邓智林手脚哪及得上他快,他这是被嫌弃干活慢了,一时之间倒有点好笑,便退开了,笑道:“行,你来,我弄菜去……”

赵玉和那手速麻利的不一会就将莲子分了老与嫩给剥出来了。

邓智林对他的这手速是望尘莫及。

他这性格就温吞的很,慢吞吞的半点也不着急。

关开涵和小凡回家就吃上了新鲜的莲子,晚上就吃上了炒藕片,排骨藕汤,五花肉……这家里的伙食不仅好,还往新鲜好处去吃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