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艰辛路(科举)+番外(424)

作者:卷六一 阅读记录

去年对于平阳郡的人而言,是几十年来最难过的一年,据他哥前两天寄来的信说,平阳郡年前还遇上了几场雪崩。

要知道,他们平阳郡可是南方啊,一年到头最多最多就下一场雪,这种雪崩简直是百年难遇的灾害。

许是煌盘郡民愤滔天的缘故,官家征集了不少修筑水库的法子,然而都行不通,因此这回殿试,敬元帝才不得已将水利这道题搬上了金銮殿。

参加殿试的贡士们是天南海北的才子,经由这些卓越的读书人各抒己见,应该能让朝廷挑选出一二满意的法子吧。

果不其然,前十贡生们的答案都非常的有格调,尤其是谢行俭的方法,更是让工部的人眼前一亮。

*

谢行俭等人进入金銮殿行礼后,敬元帝命人将六部等人都请了过来,来人最多的是管理天下水利的工部。

皇榜上的字还未干涸,不少贡生耐不住好奇,一个个伸长脖子,像长颈鹿一样往旁边看。

殿试放榜和以往都不一样,殿试是科举中唯一一场现场放榜的。

殿试尤为重要,进士的名册会由史官记录成书,因而殿试金榜会当场书写两份,分为大小金榜。

小金榜记入史册,大金榜会在金銮殿上立马宣布,由皇上亲自念出一甲三名的名讳,剩下的由第四名传胪宣读。

宣读前,大金榜要经由皇上玉玺盖章,由吏部命人奉皇榜拓印出皇宫,京城四大街口皆会张贴皇榜的拓印。

不止如此,吏部还会立马安排人去驿站,将三百名贡生中进士的好消息以四百里加急的方式,传阅至朝廷的大江南北,好让金榜题名一事与天同庆。

贡生们眼巴巴的望着史官手中的金榜,旁边教导礼仪的内侍官轻轻的咳嗽了一声以示提醒,贡生们忙哆嗦的收回好奇的脖子,低垂着脑袋等候敬元帝发话。

敬元帝到底是年轻帝王,对贡生们在底下的小动作丝毫不介怀,还歪着头跟身边的马大学士就着贡生们的相貌评头论足。

这边,大金榜终于誊写完毕,由敬元帝的贴身内侍太监双手捧了上来。

吏部早已经有人在旁边等候了,在敬元帝宣读名单之前,早已有持刀的禁卫军互送着吏部文官来到皇宫外。

谢长义邀上魏老爹以及居三等人早早的守在朱雀街最大的茶楼观景台上,吏部人员快马加鞭的将金榜帖在朱雀街的官衙榜上后,守在一旁的老百姓立马围了上去。

居三兴奋的指着底下的金榜,笑喊,“老大爷,金榜出来了!”

为了拥有一个看进士们跨马游街的好视角,谢长义早几天前就开始在附近踩点了,好不容易挑中了这家酒楼凭栏观景台,可是眼下这家酒楼挤满了人,真真是上楼容易,下楼难啊。

居三想挤下楼看一看金榜,然后胳膊上的肉都被人搓红了,愣是没能离开凭栏半步。

……

金銮殿上,敬元帝略显公平的让内侍官将大金榜轮番的在众多审卷的大人面前过了一眼,温和的问道,“诸位爱卿,对此次金榜可还有疑问?”

群臣缄口不言,吏部的人早已经将金榜拓印张贴出去了,他们现在即便有不满也无济于事了。

且前十的卷子都是顶好的,几乎不分伯仲,有几位大臣见状元的籍贯是个无名之辈的寒门子,顿时呼吸加粗,正欲说些什么,抬头却见敬元帝嘴角噙着一抹耐人寻味得笑容。

准备开口的大臣顿时心一惊,默默的往后退了一步,此举表示并无异议。

其实朝中大臣近两年都已经摸清楚了,龙椅上的这位新帝看似温文尔雅,每日上朝都摆着一张笑脸,实则这宽厚的笑容背后,藏着一颗狠厉的帝王心,比太上皇还要毒!

这两年来,群臣都看明白了,但凡他们这位皇上下定决心的事,若他们说不出个能打动敬元帝的子丑寅卯理由,那就把嘴乖乖的闭上,最好别开这个口,不然,哼哼……

敬元帝就是个典型的笑面虎,他深谙帝王术,有些事情他完全可以一人独断,但为了在史官笔下留有好印象,敬元帝会很有耐心的去做表面功夫。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佩服,只要臣子能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敬元帝,即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敬元帝也会把那颗钉子给拔了。

但是呢,这理由要充分,如若在大殿上胡搅蛮缠,那就别怪敬元帝小心眼,日后给这些人穿小鞋。

敬元帝这招的结果有好有坏,一方面能震慑住那些喜欢在国事上指手画脚的人,不过这般威严的做法也会劝退一些胆子小然而忠心耿耿的臣子。

但另一方面,会催生很多胆大的官员站出来谏言,也算是有得有失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