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艰辛路(科举)+番外(71)

作者:卷六一 阅读记录

男子似乎没睡好,整个人蔫头耷脑,神色疲倦。

谢行俭侧着身子挤上前,就听男子操着一口沙哑的嗓音开口说道,“诸位子民勿惊,关于地动一事,本府日后定会给出个交代。”

闻言,底下的老百姓开始窃窃私语,说什么的都有,谢行俭竖着耳朵,听到有人不怕死的在那叨叨,什么新朝将亡,天降妖孽等诸如此类大逆不道之言。

谢行俭听完眼角直抽抽,高台上的知府大人的脸色越来越黑,然而男子并没有下令逮捕传播谣言的人,反而是清了清嗓子,开始抚平民心,承认错误。

谢行俭听得一头雾水,好半晌才将眼前不可思议的一幕捋清头绪。

古人崇尚迷信,看待地动这类异象,都会认为是老天爷的惩罚。

皇权朝代,天子至尊。

在老百姓的眼里,皇帝是最能有机会接触上苍的贵人,倘若老天爷发怒,必是君王政德缺失。

当出现异常天象的时候,天子必须要反省自身,找出导致地动的‘罪魁祸首’。

谢行俭记得他上辈子看过的史料记载上说,这时候皇帝往往会赦免囚牢,减免赋税劳役或是引咎自责下罪己诏。

不过这类爱民的皇帝少之又少,何况景平朝建立才一二十年,谢行俭料想京城的皇帝不会大方的"揽祸上身"。

谢行俭猜的不错,远在京都的景平帝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丞相纠察百官,随后下了一道罢免一应官员的折子,只这折子八百里加急都还没送过来,尚上路上罢了。

第32章 【32】

知府这头稳住百姓的情绪后, 便沉着脸立刻命人开始布粥。

谢行俭顺着领粥的长长队伍终于找到赵广慎和赵高头, 谢行俭瞧着两人除了困乏无力些,身上倒没受到什么伤, 顿时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领了粥后, 谢行俭带着人去与谢长义汇合。

小巷口那一块地早已毁于一旦,四人放在小院的钱财等物品全部被埋在地底下。

四人愁眉苦脸的哀叹几声,随后合计一番, 将每人随身带着的银子堆放一起数了数,一共七两多点。

谢行俭颠着银角儿苦笑,“这回咱们亏大发了, 爹给大哥囤的货算打了水漂,这还不止, 咱们连回去的盘缠恐怕都不够。”

“官府说一家赔五两,可那又能怎样!”赵广慎叹了口气。

“五两在府城能顶个屁用。”谢长义一想到才买几年的牛车就这么没了, 心头痛的厉害,愤怒的飚起脏话。

“先去把银子领了再说吧。”赵高头的心情和谢长义差不多,他烦躁的搓搓脑袋,继续道,“拿了赔银, 咱们赶紧找个车出城回家,反正府城我是一天都呆不下去了。”

谢行俭赞同, 他内心无比着急回家,林水村属于山区,倘若遭到地震的摧毁, 后果不敢设想。

府城周边的山很矮,不像林水村三面环山,一旦地震来临,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毁灭,谢行俭越想越焦虑。

不过,谢行俭又暗暗安慰自己,林水村比府城离震源所在———登州更远,想来余震带来的伤害应该很小。

见谢行俭和谢长义都微微颔首,赵广慎接话,“跟我来,我打听过,府衙领补偿银子不在前门,在后面一条街的侧门。”

三人跟着赵广慎来到后街,后街排的队伍比前面拎粥的队伍要短很多,赵广慎一改之前颓废的模样,骄傲的挺直胸脯,笑道,“有关赔钱的消息是我来府衙的路上从官爷那捡的,我耳朵灵,凑前一步便将衙门的小话听得清清楚楚。”

“大部分人,这会子估计还不知道这事呢。”赵广慎不无自豪的指着前头排的三三两两的老百姓,侧着脑袋小声哼哼,“这些人家里怕是在府衙有关系,不然不会这么早就过来。”

谢行俭兴趣盎然的盯着耍嘴炮的赵广慎笑,说实话,自从十三年前胎穿过来,能让他刮目相看的人不多,赵广慎却算一个。

别看他学习一般般,但他能一次性通过童生试就已经很了不起,虽说童生试只是科举做官最小最简单的一次考试,但景平朝依旧有很多读书人跨不过童生试的门槛。

赵广慎很幸运,虽然两次都吊在车尾,可人家是实打实的拿到了童生名头啊。

别看他平时咋咋呼呼的,关键时刻非常有头脑,而且小伙子打听消息的手段绝壁称的上一流水准。

赵广慎被谢行俭直勾勾的眼神盯着有些局促,不好意思的嘿嘿两声。

队伍人少,很快就轮到他们四人。

托赵广慎的福,因他们来得早,发放补偿银的官差误以为他们是其他衙门同僚的家人,为此,每人多给了半吊的铜板。

离开后街,四个人身上的银子加起来足有二十两,谢行俭略一沉吟,“爹,赵叔,来一趟府城不容易,要不咱们先去打听打听租牛车回家要花多少银子,剩下的银子咱们拿去囤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