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后(清穿)(213)

作者:桃梨不言 阅读记录

太后和殿中宫人的哭声传入耳畔,云梧总算渐渐回过神来,有了些真实之感。

她心里滋味复杂无比,乾隆是这么多年压在她头顶的一座大山,也是曾经最亲密的伴侣,更是相伴了大半辈子的朋友和亲人,如今人就这么没了,云梧解脱是真的,迷惘也是真的,她表情怔怔,忽然落下一滴泪来。

很快妃嫔们都来了,满殿的哭声越来越大,收到消息的皇子王公大臣们也都挨个到了。

云梧和妃嫔们避了出去,乍闻乾隆驾崩的冲击过后,云梧面上依旧悲戚,心却悬了起来——乾隆去得如此突然,完全不在她预料之内,储君之位怎么说?

她自然不是唯一关心这件事的,众人哭了一段时间,便有人站出来跪在太后跟前道:“皇上龙驭宾天,还请太后娘娘主持大局!”

短短一会儿,太后像是老了好几岁。她从恍惚中回神,是了,还有事需要她来做主,太后强忍着悲恸,“取密旨来。”

密旨一式两份,一份由皇帝收藏,另一份则在乾清宫。在王公大臣和诸位皇子的见证下,养心殿床头机关内的密旨被取出,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的密匣也被内侍带到养心殿,对照无误后,遗诏被当着众人的面宣读:

“朕惟帝王诞膺天命,统御天下,必有小心昭事之诚,与天无间,然后厥得不回,永缓多福。是以兢兢业业,无息无荒,一日覆于帝位,即思一日享于天心……皇十二子永璂,毓粹中宫,人品贵重,秉性仁善……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乾隆帝驾崩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五十九岁,谥号纯皇帝,庙号高宗,葬于清裕陵,皇十二子永璂继位,是为承兴帝。

-尾声-

承兴七年,冬,寿康宫。

先帝驾崩,新帝登基,太后理所当然地成了太皇太后,云梧成功升职为太后,嫔妃们也都被尊为太妃太嫔。

太妃们随着云梧搬到了宁寿宫,随着乾隆的孝期过去,六宫各自迎来了新的主人。

宁寿宫虽然宽敞,可除了住着正殿的云梧,剩下人自然比不得以前独居一宫。不过也有好处,住得近了,大家伙儿更亲近,互相串门子打发时间,过得比乾隆在时要还悠闲。

随着年轻的新朝嫔妃一个个的进宫,宁寿宫的太妃们也一个一个的离去。最先走的是令贵妃,乾隆驾崩后,她受了打击也大病了一场,孩子们又都养在别人膝下,令贵妃心里没有念想,缠绵病榻几年后,成了太妃里最先走的,竟比太皇太后还要早一些。

太皇太后老年丧子,身子骨也不比以往硬朗,乾隆驾崩四年后,太皇太后也崩逝了,云梧搬进了寿康宫。随后豫妃、庆贵妃相继离世,舒妃身子也愈发不好,已经出嫁的九公主和恪住进宫中,为舒妃侍疾。

不过幸好婉嫔、颖妃、容妃这些人还在,云梧作为太后,还能被永璂尊奉出游,天南地北地走走,养老的日子还算惬意。

“娘娘,”锦绣的声音让云梧回过神,“皇后带着妃嫔们来给您请安了。”

永璂登基后,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被册立为皇后。不提时隔多年,大清再出草原皇后,蒙古部落对满清的忠心更上一层楼,只说皇后本身,她为人贤惠持重,私下里却不呆板,永璂和她感情不错,可惜二人久久没有子嗣。

虽然永璂和云梧都不着急,但皇后以蒙女身份正位中宫,又没有因为身份而受到丈夫婆婆薄待,心下又是惶恐又是感激,更想恪守皇后职责,至今两次的大选里为永璂选了不少秀女。

如今永璂膝下的两子都是嫔妃所出,不过永璂也很是尊重敬爱皇后,至今后宫高位嫔妃不过一妃二嫔,其余都是些贵人常在,无人可动摇皇后的地位。

嫔妃们都知道太后对皇上的分量,故而对云梧尊敬有加。云梧也不摆架子,乐呵呵地和小姑娘们打成一片,倒惹得嫔妃们对她更是敬爱。

女人们坐在一块儿说了会儿话,永璂到了。妃嫔们马上表情不同了,不过还没等她们理好衣裳摆好仪态,又有人报,和寿与永璟也来请安了。

有外男在,后妃自然要避嫌,皇后带着嫔妃们告退之后,和寿永璟姐弟俩进了屋。

姐弟俩给云梧请安,又给兄长行礼,和寿凑到云梧身旁,永璟也是坐到永璂身边。见和寿一脸压抑不住的兴奋,云梧笑问她:“出使的事都准备好了?”

乾隆驾崩得早,本来在他晚年时加剧的贪腐问题如今没有那样严重,但封建帝制有其缺陷之处,大清入关已经一百多年,康乾盛世的表象之下是社会冲突的愈发激化,整个帝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下坡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