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纨绔扶摇录(192)

作者:茉上霜 阅读记录

态度尚算诚恳,但也一石激起千层浪。

程子彦坐在夙风居院子里那颗合欢树下的石桌旁,同卫戍下着棋,有些不解:

“他说的不是真话,你不去揭穿?”

第九十四章

卫戍姿态悠闲的落了个字儿:

“用不着我出头。”

程子彦不解, 卫戍笑:

“性情使然,三皇子这样是想尽力保全自己,散尽家财终身茹素, 虽说立储无望, 但熬个几年朝中淡忘,新帝继位保不齐还能封个郡王, 照样的过富贵日子。可太上皇却不是个慈和的长辈, 他要打掉漭山是不能让孙子挑衅自己尊严的地位,不让消息泄露是为了维护皇家声誉,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自己把持大炎的权势。可如今这事捂不住了,六皇子的人天天问漭山事宜, 问我上的折子说了什么。漭山匪患能数次击退朝中攻打,必是在朝中有内应后盾,三皇子坐不住了, 罪己书就写下来了。太上皇也料到三皇子会这么干,但接下来祖孙可就没有默契了。太上皇需要牺牲这个孙子,继续维持皇室的颜面,自己的权势。”

程子彦听罢, 顿悟:

“是了, 太上皇要重罚三皇子, 就是顺水推舟, 怕保不齐也要贬为庶人。三皇子哪会依从?一来二往,怕是要咬扯出不少事儿来了。”

又疑惑:

“就算三皇子有些蠢, 太上皇却心思深, 哪能如你所愿?”

“如不如,由不得他了。”

卫戍笑笑,落下一字。

皇家出了这种事, 最失望的是百姓。百姓失望不服,掌权者将被质疑,国将动荡。太上皇想的很对,他觉着老三的罪己书下的很是时候,措辞也非常合适,不是主谋,只是被蒙蔽。那些卫戍带回的人证物证,在他的属意下,被梳理后展现出来平复朝堂的,也印证了三皇子所说。

那么接下来,自然是要重罚平复民怨。潞河横穿大炎,从南到北,百姓往来经商大多选择水路,而漭山匪患这些年给百姓带去的伤害实在太大。

他了解老三的性情,所以一切都在秘密筹谋,待诏书一下,即刻着人押送老三一家去往南方服罪。远离朝堂,那么一切也就平息了。

但如此隐秘的事也不知怎么泄露出去的,三皇子得了消息,太上皇要贬他为庶人,还要将他一家人都送去南方别宫看守起来,顿时恼怒。

是太上皇告诉他可以写这个罪己书,也是太上皇叫人来指点这封罪己书怎么来写,怎么到头来还是这么个结局?于是要进宫面见太上皇,却被拒了。三皇子便出宫去太上皇的心腹大臣府上拜访,一个一个也都托词不见,终于有个见了,三皇子气头上难免言语不周,三言两语吵了起来,大臣维护太上皇,历数三皇子从小到大不足之处,显然是个糟粕不堪难当大用之人,为了证实太上皇要贬三皇子为庶人并没有错。

三皇子一怒之下就扯出了太上皇指点他的事情,甚至还说出了太上皇借漭山要杀卫戍的事情,想以此胁迫太上皇收回成命。谁知这大臣竟不知此事,闻听大骇,激动的和三皇子吵了起来,说三皇子构陷太上皇,大逆不道。

越吵越凶,自然也就遮掩不住,被府上下人听到,又影影绰绰传到坊间,民怨沸腾。

太上皇大骂三皇子蠢货,吓得圣上数日不敢登圣清殿大门。这当口,怀王却一力承当下来,在大理寺百姓声讨的时候,站出来直言会查清此事,若一切属实,会还百姓一个公道,还卫戍一个公道。

六皇子的人这时候才明白过来被利用了,朝中众人也终于明白过来卫少将军为何从漭山死里逃生却没立刻回京,甚至隐瞒身份,在被揭穿后也并不敢明着回禀漭山的事。

原来漭山的事是三皇子所为,而要他死的却是他的主子太上皇。

说是明白了,却又不大明白。

好端端的,太上皇的心腹,怎忽然就成了要算计死的人?

卫戍不是黄雀统领么?

但又看归朝后的封赏,又不大像是太上皇的心腹了。

因涉及太上皇,朝上的议论声小起来,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今上已继位十年有余,太上皇该退居颐养天年了,竟叫众人都暗暗赞同。

怀王忽然开始上朝了。

都知道怀王在百姓间立下的承诺,对他都暗生同情。涉及太上皇的事,怎么查?

怀王数次前往圣清殿也都吃了闭门羹,太上皇托病,一概不见。

卫戍琢磨着,他该进宫了。

六月,榴花似火,卫戍时隔许久,再度递了请安折子,太上皇许他进宫面见。

这么久太上皇没有召见他,等的也是这一日,他自己送上门。

圣清殿瞧着还是往日的圣清殿,宁谧,威严,卫戍也同从前一样,一步一步,勾着嘴唇走进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