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曲成圆[重生](147)

作者:敦敦敦尼 阅读记录

曲成圆已经隐隐有了为人妻的觉悟,现在花柏宣的钱,就是花整个家的钱,她可是要立志成为勤俭持家的贤妻。

见姑娘迟迟不应,柏宣曲起食指轻刮她的鼻尖,“放心吧,咱们的开销都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我会努力工作挣钱养家,再说了,家里还有个会过日子的小娇娘,不是么?”

莫名得到夸奖的小娇娘这才笑盈盈弯起眼睛。

高琳之前跟她说的没错,结婚意味着两个你侬我侬的人,从云端落地,开始过上细水长流互相陪伴依靠的日子。

家里正经该用的东西、大到缝纫机衣柜自行车,小到衣料肥皂都得计划买。

手表啊、收音机啊都是生活中非必要的奢侈品,以后这些是否需要购置的物件,她要列出一个清单来。

没等曲成圆把清单整理出来,袁太太先给了她一份超详细的婚礼清单。她家嫁了两个闺女,经验丰富。

考虑到女方的家人远在沪市,这又是她一手促成的姻缘,袁太太乐呵呵自荐当了娘家人。整个妇女主任活动中心的婶婶奶奶们都来帮忙出谋划策。

曲成圆自然是无比感恩,连连道谢。

依袁师娘的意思,六零年代的婚礼虽然低调,但嫁妆必不可少。

比如说常见的结婚三大件:大木桌、大衣柜和大木床,重点在一个“大”字。

还有“凑够36条腿”的说法:一张桌子+四把椅子+一个衣柜+一张床+两个橱柜。

曲成圆两辈子都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袁太太贴心地还给了预算,两百元就能凑齐这“36条腿”。

竟然比她手上这块梅花表还便宜一百元!

即将当家的小娇妻有种预感,以后一定要常常督促柏宣,不然这位哥很有可能大手笔地给她各种买买买。

虽然她觉得那种为老婆一掷千金的老公很帅,可是以后花的就是自己的钱了,她心疼老公辛苦工作赚来的钱。

回到阿拉尔市不久,曲成圆还收到一个来自沪市的加急包裹,里面是爸妈给寄的一些嫁妆礼品。

按照老家习俗,姑娘结婚娘家时兴陪送床新被子,因为距离遥远,曲家只能尽量寄些轻便的布料。

裁剪和绣活都是妈妈和二姐的手艺,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鸳鸯床单、被套和枕套,日夜赶工做出来。

还有两套新衣服,一张两百元的汇款单,一小包干果,装着百合、红枣、花生和桂圆,寓意早生贵子。

回信里曲家爸妈说已经看了柏宣和她的合照,很是欣慰,祝愿女儿幸福云云。

其实曲成圆认为结婚只是个仪式,向当事人自己有个交代,他们将以夫妻的名义结成契约,合法地居住在一起。

那些做给众人看的繁文缛节,她反而没那么看中。

*** ***

柏宣是农垦大学农学院的正式教职工,而她是农学院的第一期进修青年,虽然平时作为袁清的研究助手,但她并不算正式职工。

问题就在这里,六十年代不像现代的房子可以自由买卖,学院规定,只有夫妻双方是正式教职工,才能有资格申请单位分房,住在教师职工大院。

柏宣和曲成圆现在居住的教师宿舍楼,是学院给单身教职工和学员的福利。

如果他们结婚了,不但不够资格申请职工大院的楼房,而且住在单身宿舍楼也颇为尴尬。

就算去申请职工住房还要排队,能分上的自然皆大欢喜,没分上的话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柏宣和曲成圆意见一致,房子不是问题,只要夫妻俩不分离,大不了他们一起住到校外。

一返回阿拉尔市,柏宣第一时间向学院领导打了结婚申请报告。

由于他是军人家庭,需要审核的环节多了些。除了审查是否单身,符不符合结婚年龄,还有男女双方家庭背景调查。

待以上调查全部通过之后,才能摘抄到正式的结婚申请表格上,贴上照片去民政局办理。

直到一个月后,袁清才拿着批准结婚的最终通知单给柏宣。

“小子,还是我亲自去校长那儿给你拿回来的。”老袁笑眯眯,他没想到柏宣竟然这么快就决定和曲成圆结婚,他以为俩人怎么说也会谈个一年半载。

他不知道两人私下早就是男女朋友,只道柏宣这个小伙儿开了窍,把刻苦钻研学习的聪明伶俐用在了恋爱上,所以事半功倍。

随即一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早点结婚也好早点踏实下来搞工作,你俩赶紧结婚!”

柏宣当然感激介绍人:“谢谢袁老师大力支持,回头请你做证婚人。”

袁清笑得憨态可掬:“成!没问题!”

小伙儿和姑娘都是他看好的年轻人,人品和能力般配,能走到一起组成和美的家庭,袁清真心是喜闻乐见。

上一篇:穿成豪门凤凰男 下一篇:独宠东宫

同类小说推荐: